分享

【科学育儿】孩子说话晚,怎么办?

 DrX说 2020-06-03

最近我家的双胞胎弟弟也开始会说话了。一旦会说话就开始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

比如:大双活泼暖男爱操心,每次坐车的时候都要说:“爸爸小心”,“哥哥加油”,“弟弟,安全带”;而小双机灵可爱,最喜欢重复儿歌拔萝卜和小星星亮晶晶。

孩子从被动接受,到可以交流,最后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个神奇的过程。

孩子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叫爸爸妈妈,常常让人父母热泪盈眶。

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流利地说话的时候,你也开始焦虑:“为啥我家孩子一直不张口呢?”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了么?

其实每个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都不一样,不必过于焦虑。但是,一般认为,如果孩子18个月还不会讲单词(如爸爸、妈妈),30个月还不会讲短句就属于语言发育障碍。

这时候就要排查孩子是不是有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

比如:

心理因素:如自闭症等。

智力障碍:由于孩子智力发展缓慢,比如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导致无法理解语言,自然不会说话。

听觉障碍:孩子的听力不好,听不清,难以模仿发音。

发音障碍:孩子的发音器官问题,比如声带异常,舌系带过短等。

如果有问题,需要给与相应的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孩子的语言功能是有极大帮助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迟?

不可否认,语言发育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很多孩子说话晚,父母小时候也是说话晚。但是,语言环境的塑造对于孩子说话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

比如兄弟姐妹之间的说话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我家的老大2岁的时候几乎可以流利地和大人对话了,而双胞胎弟弟2岁的时候却刚会说一些短句。

回溯这个过程,孩子们的语言环境也不同。

1、语言刺激不同:

当时家里只有哥哥一个孩子,所有的人都和哥哥说话,语言刺激更多。学习语言就更快。

2、语言期待不同:

当时的新手父母来说,孩子的一切都很新奇。而有了哥哥的铺垫,大家心里有数。孩子饿了、困了、拉了,一看便知,在小朋友用语言发出需求之前就得到满足了,让双胞胎弟弟失去了使用一些语言的动力。

3、语言环境不同:

哥哥语言发育期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和成人交流,提出的问题都能得到准确的回馈,而双胞胎弟弟每天在一起玩耍,两个人虽然每天都很开心,但是也缺少了语言环境的刺激。

与此同时,想要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还需要:

1. 大人降低语速,尽量让孩子从大人的语言中获取能听得懂的信息。

2. 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多说,比如让孩子说出想要东西的名字,再拿给他。

比如孩子说“果果”

父母回答:这是什么?

“苹果!”

父母回答:“你想要这个红苹果么?”

“是的”

这不仅让孩子学会了苹果的发音,还刺激了孩子用语言交流的欲望。

再大一点之后,可以鼓励孩子说完整的句子,

比如:“妈妈,请你把我把酸奶打开,谢谢。”

孩子会说话之后,好像打开了未知世界的门。

孩子可以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了,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是这样?

父母也可以真正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始读懂他的性格、脾气、想法。让孩子真正的成为家庭的一份子。

这也许就是养育孩子最大乐趣吧~

[DrX的医学江湖],健康科普和育儿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