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下零损失,开业后门诊量秒恢复,这家中医诊所如何做到的?

 李明谦 2020-06-03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要求关停全市所有个体诊所、门诊部的消息在业内传开,这让不少人为诊所行业的发展捏了一把汗。从年初疫情暴发到现在,诊所业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大家不禁感慨道“诊所的寒冬来了”。

这其中属东北三省最令人揪心,然而,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李同强中医综合诊所的法人李同强却告诉记者,疫情对其影响并不大,甚至给了他“养精蓄锐”的时间,只要允许营业,他的门诊量随时可恢复到正常值。

离开“体制”创业

提起李同强,他可是村医群体里的网红医生,在没开办诊所之前,他曾在村医岗位呆了11年,一边学习考职称,一边开公号写文章,可谓“文武双全”

村医们崇拜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硬实力,而是他做了一件他们想做,而又不敢尝试的事,离开“体制”开诊所。

李同强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00年他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的一家卫生院上班,从事内科工作;之后又去了一家骨伤医院,从事中医科工作。

在基层医院工作的8年,李同强医生发现自己的资历尚浅、临床经验少、学习机会也少,他不满足这样的成长速度,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历练,于是2008年的时候,他做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医院去当一名村医,李同强表示“在农村有独立的空间可以施展,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截至2019年4月,已经在村医岗位上坚守11年的他又有了新想法。走出村卫生室去开一家自己的私人诊所。

45岁的李同强,正是年富力强、大展身手的临床骨干。11年的村医生涯,让他有自信做出个选择。

李同强

“其实我准备很长时间了,但由于各个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就没有迈出这一步。现在从审批上来看,国家政策基本上已经落地,正是好的时候,所以我就出来体验下。”

2019年,促进社会办医政策在哈尔滨落地,李同强仅用40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拿到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自此,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开业不到一年,遇上了疫情

2019年5月17日,李同强中医综合诊所开业了,截止到2020年1月,其年门诊量已经达到5000次,多年来积攒的口碑让李同强在诊所经营人与村医身份之间切换自如。但刚运行不到一年的诊所就赶上了新冠疫情。

腊月二十八(2020年1月22日),李同强的诊所已经放假了,忙碌一年的他正试图卸下疲惫,迎接新春佳节。然而武汉一场新冠病毒疫情的暴发,让他的“假期”一度无限延长,甚至不知道何时能上班。

自1月25日黑龙江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后,李同强就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暂停个体诊所及门诊部营业的通知。

诊所不能营业给李同强和大批个体诊所创业人带来两个棘手问题。一是老患者看病就医怎么办?二是诊所“只出不进”如何维系经营?

据李同强介绍,在哈尔滨市郊区一个门店的租金大概每年4万以上,如果在哈尔滨城区,每年租金大概是10万元以上。

“疫情期间的诊所一个月至少有1万元以上的成本,因为不仅仅有房屋成本,还涉及诊所内医务人员的开支。”李同强说,“身边朋友压力都比较大,如果诊所持续关停4、5个月,那么维系运营就要自己倒贴,5个月,大概会产生5万-10万元的成本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窘境下,李同强的诊所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全身而退”。

首先在成本管控上他占有优势,房子是自己的,所以不涉及成本投入;其次比起其他全科诊所因开展输液服务要雇佣医师、护师等人员,其中医诊所优势凸显,没有外聘等人力的支出。

“只要政策放开,门诊量就可以恢复正常。”李同强说。

这也绝对不是说大话,随着黑龙江疫情逐步平稳后,在3月25号-4月17日,这23天内,当地允许诊所营业,而这段时间内,李同强医生的门诊量确实同往日一样多。

“在这阶段中,疫情期间一直处于联系状态的患者一度得到了集中处置。门诊量每日可达20人次,”李同强说,“因为都是慢性病的老患者,疫情期间患者有什么健康问题(我)也会线上对其指导,让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所以一听说门诊开业,就都过来了。”

4月17日后,随着哈尔滨疫情的暴发,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当地诊所又被叫停。

可复制的单体诊所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至4月10日,公开发布诊所(此处包括门诊部、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诊所类医疗机构)转让信息的医疗机构有578家,在疫情高峰期后的3月有317家诊所类机构寻求转让,是2月诊所转让数量的6倍。

在大量诊所陷入“倒闭旋涡”的形势下,李同强能如此从容,是命运之神对他的眷顾吗?显然不是,李同强的诊所能成为这场疫情下幸运儿主要得益于其前期“好习惯”的积累。

李同强中医综合诊所

从大医院医生到村医再到走出来自己创业,李同强一直都是那个“审时度势”,又爱思考的人。同时,他又将这份思考融入到实践中,不断摸索着前行的路。

“正好利用疫情期间,我对自己诊所运营进行了阶段性回顾,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

从2019年5月17日开业到2020年1月28日,仅8个月,诊所的门诊量已经超过5000次。且只要诊所解封令到来,就可以恢复正常运营状态。

接下来,李同强分享了自己诊所运营的心得:

首先是降低成本。在诊所建立之初,李同强就考虑到了房屋成本问题,如果租房子的话,每月都要考虑支付租金,势必会影响执业状态。所以他决定买下门店。房子是自己的,不用考虑成本,这样就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到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上去。

虽然李同强营业执照上写的是“中医综合诊所”,但是实际开展诊疗服务上,其还是以中医药服务为主,不开展打针、输液服务,这样也不存在护师等人力成本。

“我觉得降低成本是保持诊所稳定运营的一个基本原则。”李同强补充道。

其次是差异化。李同强所提到的差异化不仅仅是行业所认为的开展“小专科”服务项目,而更多的在于利用自身优势去做差异化。

李同强有盘点病历的习惯,他会定期将门诊电子病历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这些数据去看哪些治疗项目的患者在逐渐增加?如果遇到转介患者,他也会追踪到转介人,查看转介人的诊疗项目。接下来,他会把这些治疗项目作为运营重点,有的放矢地去经营自己的诊所。

虽然在过去的10多年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全科医生”,但自己创业后,他很快就改变了“全科”的诊疗思维,他认为诊所要做出差异化,就应该摒弃部分常规诊疗工作,更关注医疗需求。

“其他诊所可以做到的,我都把它过滤掉,别人能为老百姓解决的问题我们尽量少开展;更不要和社区医生提供同质化的服务,社区医生开展的基本公卫活动是有补助的,我们民营诊所能免费做吗?”

李同强强调,“社会办医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只有差异化才能长久发展。”

最后就是数据化管理。李同强之所以能在疫情中将运营损失降低到最低,主要得益于平时对诊所的数据化管理。

什么是数据化管理?哪些需要数据化管理?李同强以门诊病历的数据化管理为例,解释了这一概念。

“在我没做门诊病数据化之前,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好,会问患者,你上次是什么情况了?可当我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又觉得很惭愧。”

后来,李同强建立了自己的门诊病历数据库,患者什么时候来了、什么症状、平时的咨询过什么他都会给记录下来,而且不断地完善那些会被瞬间忘记的细节。

半年多来,他每天关电脑之前都会上传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同时同步到手机端,以便能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病历。

在数据化管理的路上,李同强不断收到患者的正向回馈,这也让他有了坚持这样做的动力。

“患者有时候康复了就会忘记之前的症状,但我再重复一遍他之前的症状时,他会感到受重视,他脸上会洋溢出一种非常满意的表情;实际上这是他对病情恢复的满意,对医生的认可,对于医患关系来讲,是非常可贵的”。


李同强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上,能同患者一起收获康复的喜悦,是他做医生最有获得感的时刻。

如今,李同强的诊所,即使在零宣传零投入的情况下,患者的复诊率依然很高。因为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及线上交流充分,对于何时开业和开业后如何保障门诊量的问题,他一点都不担忧。

通过数据化、精细化管理让李同强知道自己要把精力放在哪里,在疫情期间也自然比他人多了份底气。

“过度商业化的连锁诊所模式不适合单体诊所,对于未来,我想在不断努力的同时,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人。”李同强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