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友画了女儿的尿布,问,这是观念艺术了吧?

 dingwenbei 2020-06-03

有一网友发表论文,猛批观念艺术,举例杜尚的小便池为胡闹。指出艺术应该在随意感念之间挥毫,而不是理性观念去与哲学家比拼思想。

网友画了女儿的尿布,问,这是观念艺术了吧?

作者油画作品

以下是我与网友的交流,他是Q,我是A。

Q:我写了篇文章批判观念艺术,请前辈指教。

A:大家总是用部分知识和习惯思维来理解观念艺术。不深入参与某件事的感受认知,用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很容易误解的。当然,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这样。

Q:我的文章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

A:是的,你对观念艺术的理解也有偏差。观念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印象主义是关键划时代的分界线。因为之前所有的绘画视觉表现都是一脉相承的,巴洛克,罗可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前派,新古典主义,到后来的法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写实视觉上没有区别。直到印象主义的分离视觉出现,人的视神经内在感应通过心理作用,画出了色彩并置的另一重视觉真实,艺术才到了新的时代。

刚开始是媒体和观众给一个观念标签,后来变成各流派自发宣言。毕加索立体主义就是个例子,很容易理解:世界是多面体组成,在这个观念下毕加索创作了一生。请不要把艺术家的哲学当成哲学家的艺术来理解。

再者,为什么西方艺术学院不花大量时间教写实功夫,而布置大量创作学习?因为这种写实视觉已经几百年了。如何为观念创作服务,艺术学院有教授方法,如果想再投身于传统写实是个人的选择,可以业余时间自修。

有一个事实,许多艺术家为之激动的,都是以前见过的别人的作品,下意识留在脑中,自己不知觉的发放,拼凑别人的和自己的结合。所以从徐悲鸿到陈逸飞,都是重复前人的思想和风格。许多自以为的抽象或当代作品也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着所见所闻。

网友画了女儿的尿布,问,这是观念艺术了吧?

作者作品

所以,观念艺术要求创作之前先有观念,这是杜绝模仿的方法。如果自己画了说不清楚理念是什么,通常是重复了别人的风格。观念艺术之前的经验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如法炮制:重复又重复一种视觉。而印象主义之后的价值标准是标新立意。立意,就是观念。标新,就是前所未有。

Q:我画了一幅“画”,是我襁褓中的女儿的尿布,可以是观念了吧?

A:杜尚本身是很好的达达主义后转超现实主义画家。拿小便池到展厅是一个观念,是用艺术的随意性表现反传统。这就够勇敢了,因为前人没有。如果你听了他的“哲学”,你也随意拿个尿布展出,那就是抄袭。如果单就尿布视觉画面说,这种视觉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画的人很多了,不是首创所以没有艺术价值。而首创者就是挖掘了尿布的人类生物性动物性本能,提升到创作上,这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

观念艺术在西方艺术学院教学中被全面运用,伴随着的是大量艺术史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已有的艺术品,可以借鉴和发展,但千万别模仿和撞车重复,这就是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艺术和经验艺术是两个系统,西方有艺术外围的评论者,外行地写文章批观念艺术,正好迎合国内经验艺术的胃口加以宣传。说实话,执着于固有经验艺术的人是看不懂观念艺术的,而观念艺术的人知道这些古董是怎么回事。就好像巴金小说《家》中的老太爷,是看不懂孙子慧觉要自由恋爱一样。

我发了一篇最新文章,是回顾过去我画风景的变化发展。你可以看看。是将自然景色截取下来,搬进家里。当然后来没有再画同类作品了。

Q:我看到了,要说实话吗?

A:当然。

网友画了女儿的尿布,问,这是观念艺术了吧?

作者实景风景画

Q:我觉得笔触语言的绘画性还可以加强,颜色可以增加意想,装饰性可以降低。

A:哈哈!这正是印象主义的老的习惯意识。我在画这些风景时是忘记画画的,我的目的是摒除主观感受,努力复制真实的风景,将它截取下来搬入室内。

Q:老师告诉我,画画的时候从始至终都要画得开心。你这样的画一定很枯燥,一枯燥,就是画面有问题了。画画的初始,要用一个心中的点去控制画面,这个点就是感觉。第一感觉的兴奋点能贯穿始终,画就成功了,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A:你对画的过程理解得很对,所以你的画有灵气。我的风景画创意点和闪光点是3D 立体,平面照片效果大打折扣。这些作品的细节质感真实打动了观众,更重要的是我创作的观念:以自然真实为创作的目的,手和脑是为自然打工的。所以这些作品几乎都被人收藏。因为西方观众明白了我想把自然景致搬入室内的意图,物以稀为贵,他们看到了这一点。

在创作过程中,我总会被新的创意打动,持之以恒地工作,将这个感觉的兴奋点贯穿始终,所以不觉得枯燥,与你的创作过程一样。

对于究竟是自然大,还是人的意识大的问题,这是哲学思考的命题。聪明人在世界范围有了不少作品,如电影《猩猩帝国》和《少年派》等等。它们研究和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表述着一个哲学观。人,没什么了不起。人类努力而习惯了的技巧,也没什么了不起。在自然世界上人渺小如蚁,微不足道。事实上,人类一直生活在错误中,反思后较正才能得到进步。再往前进,又是一个错误,再要用反思来纠正。如此周而复始,才能走向真理。

文/世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