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绝·惊蛰三首

 流浪的行囊 2020-06-03

雨打梨花绿满枝,

鸟鸣深处看花迟。

情思恐被风吹乱,

化作人间满地诗。

偶有风雷问故知,

东君对影晚来迟。

多情细雨迷春梦,

赠我人间一夜诗。


久立窗前浑不知,

山青难奈雾起时。

东风无力传花信,

零落人间一句诗。

关于惊蛰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的顺序并非一直是现在这样,尤其是惊蛰,从名称到顺序,都变换了好几次。

在西汉太初元年之前,惊蛰叫启蛰。六个节气的顺序是: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为了避开他父亲汉景帝刘启(前156年~前141年)的名讳,将“启蛰”之“启”改成了“惊”字,从此“启蛰”就变成了“惊蛰”。

当代姜涛《“历居阳而治阴”——略论二十四气入历及其在清代以来的变革》一文中,总结了二十四节气中前六气在历代历法中的变动: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立春、雨水、启蛰、春分、清明、谷雨

唐武德二年(619年):立春、启蛰、雨水、春分、清明、谷雨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西汉太初元年,改启蛰为惊蛰。

东汉元和二年,更改了节气的次序,将雨水移到惊蛰之前,清明移到谷雨前面。

隋开皇十七年,将惊蛰恢复为启蛰。

唐武德二年,恢复启蛰在前、雨水在后的次序。

唐开元十七年,又改雨水在立春后,并且将启蛰改为惊蛰,沿用到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