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旧筷子、旧毛巾、旧枕芯家里有这些东西赶紧扔了…第三个你家一定有!

 文同2ihf5teu68 2020-06-03
勤俭节约虽然是传统美德,但有时候过度“节约”并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时候,我们每天用的筷子、毛巾、枕头、洗碗绵,都是坏了才扔,但却不知用久了里面全是细菌,长期使用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那么旧东西应该多久换一次?听听专家怎么说。


1


旧筷子最容易“藏污纳垢”

一、有人知道自己每天进嘴的筷子有多脏吗?

有研究对餐馆使用三年以上的木筷进行菌落计数,发现一根筷子上竟然有上万个细菌,虽然这些细菌都不致命,但听着还是瘆得慌。

自家的筷子,从开用那天起,每一次搓洗筷子,都能在筷子表面留下裂痕。裂痕会逐渐积聚食物残渣、油污。


更糟糕的是,如果洗完的筷子没有及时晾干,残留的水渍很容易让筷子成为微生物繁殖的温床。


筷子使用的时间越久,就越“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甚至黄曲霉(可产生能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出现的概率也就越大。

二、沸水消毒的旧筷子,一样会滋生微生物。

有人说,我每天用沸水或消毒柜煮筷子消毒,用个一两年应该没啥问题,这个习惯挺好的,要夸。
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沸水烫筷子要起码超过15分钟才有灭菌效果,有些已经有裂痕的旧筷子,就算消毒完后,也还是容易滋生细菌,有些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简直超乎你想象。


三、当筷子出现下面两种情况,请及时更换:

1) 筷子表面出现斑点

只有当微生物堆积到一定数量,才会导致木筷出现这种变化。不要想到自己拿洗洁精洗一下,热水烫一下,钢丝球刷一下晾干了还可以将就用,变质的筷子可是直接能把细菌带进你嘴里的!

2) 筷子出现变形,明显凹槽

这样的木筷比没变形的更容易滋生微生物,而且变形了捻菜也不方便嘛!

建议:3~6个月就换一次,一旦发现筷子出现斑点、磨损或变形,也一定要更换。


2


毛巾得三月换一条

毛巾在很多人眼中也是用到破洞了再换。

根据2014年中国纺织品协会的调研发现,使用超1年的毛巾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具有中空结构的毛巾,经常沾水不晾晒的话,非常容易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温床。


使用时间越长的毛巾上附着的微生物数量就越多,建议3个月换一次毛巾最合适。

当然,保持健康的使用习惯更重要,比如不共用毛巾、经常保持毛巾干燥,每周清洗一次,出太阳的时候拿到阳台晒一晒等等。


建议:3个月就换一次毛巾,且经常晾晒保持干燥。


3


旧枕芯上全是螨虫

很多人都觉得枕头只要经常换洗枕套、晒一晒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没那么简单。

尘螨是一种微小的昆虫,适合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比如你的枕头。


尘螨以死皮细胞为食物,并且会持续产生粪便和尸体,经过2年的使用,你枕头重量的10%到15%可能是由尘螨代谢废物组成的。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提醒大家,尘螨不会咬人,也不会传播疾病。但是,它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源!

并且枕芯中除了有尘螨,还有以尘螨排泄物为食的真菌孢子,可诱发哮喘和鼻窦炎。

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家人是过敏体质或者有宝宝,就一定要特别注意清洁枕芯中的尘螨。


那如何控制尘螨的数量和生长?

定期常温或冷水清洗枕套,对清除尘螨作用是很小的。较高的温度(50℃以上至少10分钟)和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保持至少低于50%)才是杀死尘螨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这样做:

✔ 可以水洗的枕芯,建议定期(如每三个月,尘螨过敏者还可以增加频率)在50-60℃的热水里清洗枕芯;

✔ 不适于水洗的枕芯(包括被褥)则可以经常曝晒,虽然温度达不到50℃,但晒太阳可以去除枕芯里的水分,使尘螨脱水而死;

✔在卧室内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

✔给枕芯使用孔径小于20微米的防螨材料包装套。

这些处理尘螨的有效麻烦方法,即使你坚持得再好,也是抵挡不住时间的积累,它们的尸体和废物还是会越来越多的。所以终极解决办法还是:换!

建议:半年到两年更换一次枕头。


4


洗碗海绵得勤换

除了旧筷子、旧毛巾、旧枕头外,厨房里的洗碗海绵也是微生物繁殖的重灾区。

因为厨房的潮湿、晒不到阳光、食物残渣多等因素,让洗碗海绵有着微生物繁殖的适宜环境条件。


且国外研究发现,日常定期消毒的洗碗海绵的病原菌检出率并不比没消毒的低。

因为洗碗海绵是各种细菌的理想繁殖地,你今天把他们干掉一批,过不了两天很可能又住满了新成员。

建议:比起费时费力、正儿八经的天天消毒来说,不如干脆一点每周换一块,你实在觉得心疼,至少1个月也得换一块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