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之死的主要推手,一个'无名之辈',为何可以改变三国格局

 四地闲夫 2020-06-03

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对三国的历史耳熟能详,但也限制了我们对三国的认知,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的声名远播。却还有一些历史中必不可少,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人,其中王平就是其中一位。

魏延之死的主要推手,一个

王平和马谡

王平本是曹魏的一名小兵,在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过程中,投降了刘备,随后便跟随诸葛亮北伐。

我们对马谡失街亭的事儿很清楚,当时诸葛亮北伐,让马谡镇守街亭。当时,很多人都建议用魏延等人担任先锋,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还是用了自己十分赏识的马谡。马谡当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调度,舍弃水源,反而据山而守。王平这时候是马谡军中的禆将军,王平多次劝阻都没有被马谡所接纳。

魏延之死的主要推手,一个

当张郃帅军到达之后,直接围了山,切了水源,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马谡军节节败退,不久之后,便被张郃攻破了街亭。之后,王平收拾残军,领军撤回。在此战失利之后,马谡和李盛等人都被处死,唯独王平因进退有度,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

王平的第一次升官是从曹魏处跳槽到了蜀汉,而第二次升职,也是人生第二次重要的升职,就是这次被诸葛亮看重,擢升为参将,统领五部,就是我们熟知的蜀汉特种部队——无当飞军。王平也是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

魏延之死的主要推手,一个

王平和魏延

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因与杨仪不和而叛乱。关于魏延叛乱的真实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魏延和杨仪都说是对方谋反,最终的结果是魏延身死。

当时魏延率军进攻杨仪,杨仪令王平抵御魏延,王平在战前大骂魏延,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诸葛亮在军中的余威仍在,士兵不愿跟随魏延与蜀汉相争,于是都四散而去。魏延随即逃窜,之后便被杨仪派出的马岱斩了头颅。

在魏延被杀之后的同一年,王平再次升职,被任命为典军、安汉将军,辅助吴懿镇守汉中,同时还兼任了汉中太守。王平的这两次升职都是站在了往日同僚的头颅之上,第一次是马谡,第二次是魏延。

魏延之死的主要推手,一个

王平和曹爽

之后吴懿去世,王平便代替吴懿成为镇守汉中。在蒋琬病重之后,王平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原来的镇北大将军是魏延,王平站在魏延的头颅上升职加薪之后,没几年便代替了魏延的官职,镇守汉中,抵御曹魏。王平与防备东吴的邓芝、防备南蛮的马忠,并称为当时的'平安三侯'。

在王平担任镇北大将军的第二年,曹爽为了巩固自己在曹魏朝廷中的地位,便进攻蜀汉,进军汉中。不想却遭到了王平的抵御,在费祎援军抵达之后,曹爽大败而归,这次进军,曹魏的军力被大量消耗,曹魏如果再想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没有几年的养精蓄锐是不可能的了。

魏延之死的主要推手,一个

当时,有人劝镇守汉中的王平帅军后撤,因为当时汉中仅仅有不足三万,而曹魏却实打实的有十万大军!但是王平说退而后据是下策,只有让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王平自己作为为后拒,假如魏军分兵,王平便率军去救援,到时候,援军正好抵达,如此才是上策。而事实,也正如王平所料!

王平的这次抵御,成功的阻挡了曹魏进军的步伐,而曹爽也因这次战争导致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大减,为之后曹爽失势而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王平人生中的每一次大事儿,都是改变了三国的走向,如果没有劝诫马谡便不会得到诸葛亮的赏识,无当飞军就少了一位优秀的统帅;如果没有成功的抵御魏延叛乱,蜀汉的历史就不知道又将走向何方;如果没有坚守汉中,曹爽声势大增,今后又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王平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三国走向的重要推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