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鸿墨轩3dec 2020-06-03

 亮宝楼 2020-01-18 14:56:42

王铎,明末清初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王铎书法在晚明、清初的书坛中,

与董其昌齐名,时称“南董北王”。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一是一位卓有才华之书法家,

他以数十年辛勤的探索,

创出了大量在形式上既饶有意味,

又十分优美的佳作。

他创造性地拓展了书法的形式美感,

通过纸、笔、墨、水的交融,

以一种特有的节奏将书法的层次感表现得极为充分。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草书虽然学自二王灵秀峻逸一路,

但他的草书用笔却出自像颜真卿、

李岂的厚重浑沦,

可以说,王铎是融碑帖于一炉,以草书发之。

王铎草书尤擅于在寻丈大屏与手卷上挥洒,

一气呵成,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气象。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在《草书颂》里说“草书之始,本篆所为。

鸟迹穗象,施张有宜。……张芝羲献,余铲邪枝。”

他的取向是相当鲜明的以张芝、

二王为草书正宗,其余诸家皆为“邪枝”。

从他的草书临古作品看,

也以学张芝、二王为多,

如张芝的《冠军帖》、《终年帖》

和《今欲归帖》,王羲之的《适得书帖》、

《差凉帖》、《汝不帖》、《清和帖》、《散势帖》,

王献之的《江州帖》、《集聚帖》、

《忽动帖》、《委曲帖》等。

这些作品王铎经常临写,并且得益甚多。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献之《忽动帖》、《委曲帖》

他所能看到的二王的书法都是刻帖。

对待刻帖,王铎有清醒的认识。

他在《跋二王帖》里说:

“不悟双钩刻经数手,摹本己儿千年矣,

去原墨迹止十之三。

望画中龙,即真龙也,真龙乎哉”。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就草书笔法而言,

在晋法、唐法和宋法的揉合中,

王铎草书是以唐法为主。

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

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一生临帖众多,

他孜孜不倦地临写《淳化阁帖》、

《集王圣教序》、《兰亭序》及米莆墨迹等。

就草书而言,以临写《淳化阁帖》最为频繁,

且从中取法的对象众多。

据统计,王铎传世的全部书法作品中,

临仿《淳化阁帖》的作品达件,几乎占四分之一。

王铎的草书临作大都出自《淳化阁帖》,

他一生极力临写《淳化阁帖》中的,

张芝、二王及两晋、南北朝、唐朝其他名家法帖。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在王铎临书的作品中,

“如灯取影”的方式出现在,

临书长卷、扇面、册页等横式的作品中,

如《草书为芳老先生临王羲之帖扇面》、

《为戴岩荤临阁帖卷、为鲁斋义兄临阁帖卷》、

《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等。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草书为芳老先生临王羲之帖扇面》

写于天启四年的《草书临王羲之采菊、增慨帖轴》、

天启五年的《草书临王羲之修载帖轴》,

可见其大部分的字的笔法、结体酷似原帖,

同时王铎用“不规规摹拟”的大草笔法表现之

但因技不达意,虽尽力“挣扎”,

笔法仍比较板滞,缺乏变化,

结体也过于规整,缺乏跌宕之势。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草书临王羲之修载帖轴》

到了天启七年三十六岁写的,

《草书临王羲之参朝帖轴》笔法已开始灵动,

而四十岁写的《草书临帖轴》结体已具动感,

笔法也显得轻灵多变。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子贴》

崇祯十五年,

五十一岁的王铎创作了,

两卷草书自书诗作品赠送张抱一:

《草书诗翰卷》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在这两卷作品中,

用笔骏爽斩截,线条奔突,

草法备全,以意胜,以力胜。

已能突出地表现出

“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的用笔风格。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王铎草书的主要风格特征,

用“苍郁雄奇”四字可以基本概括。

他的书法在当时的北方有着广泛的影响。

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倪后瞻说:

“北京及山东、西、秦、豫五省,

凡学书者以为宗主。”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王铎《草书王维、杜甫诗卷》

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开拓风格、

创造形式美感的巨匠,

他以独特的书风和书学成就,

确立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他是明代草书尚态书风中最有代表性的书家,

他的草书在明末清初的国内书坛上,

就呈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从清朝中期开始,

影响波及朝鲜、日本。

匠心独运--王铎书法
收藏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