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爆「三伏贴」,今年你贴了吗?

 DrX说 2020-06-03

本文共计1668 字

预计阅读5分钟


感觉黄梅天还没过,三伏天就已经安排上了。

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

7月12-21日为“初伏”

7月22日-8月10日为“中伏”

8月11-20日为“末伏”

怎样健康度过这40天也应该准备起来了~

三伏天饮食注意什么

新鲜干净

炎炎夏日常常导致人们食欲减退,没有胃口时可以多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含有大量纤维和糖分,既补充水分,又提供能量。胡萝卜、黄瓜、西瓜是其中首选。

补气去火

天气炎热容易导致上火,比如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有: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补水养生

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切莫贪凉

虽然天气炎热但冰淇淋和冷饮要适量,食用过多的冰冷食物,对胃的负担会加重。多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

慎重进补

常用的补品多属性温热,夏季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还会引起上火。

三伏贴有用吗

天一热,「三伏贴」又火爆上市了!

随便一搜,果然又到了「三伏贴」开车的时候

“三伏贴”是啥?

某中医号“科普”: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三伏”期间,用具有辛温、驱寒等药物,对人体背部脏腑腧穴进行贴敷,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

听起来似乎颇有几分道理,让家长迫不及待的掏钱。但无论是怎样动听的说辞,最基本的道理还是一样的,「冬病夏治」的证据呢?

很多读者可能会说,这是属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治疗方法,不懂就别瞎叨叨。

中医就不能用现代医学标准来评判?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数学、物理和化学,那么存在中数学、中物理和中化学吗?在疾病治疗方面,为什么不少中国人却坚信咱们有一套不同于所谓西方医学(实为现代医学的谬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呢?

拿常见给孩子的“止咳贴”为例

对于「止咳贴」,有些家长给孩子贴完,说冬天确实少了咳嗽,有效。某中医博士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一般而言, 连续治疗 3~5 年后,机体的抵抗力就能得到较大提高,冬病的发生会明显减少。」

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咳嗽这种症状是具有时限的呢?当孩子本身是由幼儿到童年至青春期的发育过程,这期间即使不用任何药物,其总体发病率也是逐年走低的。

患者往往会觉得是贴了神奇的三伏贴,所以才没有再发作咳嗽,从而现身说法的向周围朋友推荐,造成了跟风效应。

除了对治疗疾病没有用外,三伏贴使用的某些成分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贴上就会感到发热发痒——这可不是「药效」,而是皮肤受到了刺激的反应。这样的药膏长时间接触皮肤,很容易导致药疹、天疱疮、刺激性皮炎和化学灼伤等等。尤其是孩子皮肤娇嫩,更容易因此受伤!

想给孩子「三伏贴」前,先看看这些图

看完你还敢贴吗 

小贴士

大白熊妈妈

查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在其治疗部分没有这个“止咳贴”的半点儿影子,如果真如某些所谓专家所言的“疗效显著”,为什么在这样权威的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指南中毫无踪迹呢?

还有哪些夏天高发疾病

热射病

三伏天气温高很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会使人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腹痛/腹泻

温度过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还有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冷饮是胃肠道疾病主要诱因,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三伏天——一年里最热、最不舒服的时间段,宝宝出现不舒服该怎么处理呢?本周三晚上8:00,大白熊妈妈答疑课继续进行中,赶快入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