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结构教学方法,如何看待起承转合,以《长城》为例

 ycsyhrp2018 2020-06-04

文章的章法上来看,一般都有起承转合。而懂文章章法的老师都知道,其实一篇文章最难写的既不是启也不是承,而是转。以小学四年级《长城》为例,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正好是转。转就是折,就是改变了方向。我们来看一看,文章中是怎么转的。'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段文字就是转。

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是在写长城的外貌等,长城什么形状、像什么、是用怎样的建筑材料做成的,这是从物的角度写长城。这是一个角度。但是到了第三自然段'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不再写物了,转而写人了,所以从物到人,这是一种转折,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转折,从人到物、从景到人、从人到景,这都是转折。

作者这个转折处理得很厉害,有创意、有深度。这里观察和写的视角都发生了变化,其实好的文章往往就是转的地方特别地用功夫,写得特别出彩。文章要转,但是要转得好,转得好可以峰回路转。我们看陆游的那首诗,'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转,'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非常高的境界。但是要是转的不好,就不是峰回路转,而是粉身碎骨了。所以转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

文章结构教学方法,如何看待起承转合,以《长城》为例

文章之所以需要转折,是因为飞流直下、一马平川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就没有曲折、没有变化,对读者而言就缺乏吸引力,因为文章的叙述过程当中没有产生张力,没有让读者产生新的期待,读者就会缺乏读下去的意愿,所以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看山的剪影是最清晰的,远远地看山的脊梁、脊柱,它肯定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这就是所谓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要有高低、要有起伏、要有错落,这个高低起伏错落就是折。有的文章中只有一折,有的文章当中有两折,甚至有三折,所以有一个词叫一波三折,比如冯骥才先生的《刷子李》,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都知道,这个故事就是一波三折,仔细去看就能体会到作者讲故事的这个巧妙。

以上内容是特级教师王崧舟就《长城》的转折部分的解析,还有更多对课文的结构解析和教学方法指导,满满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