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与孤独

 nizijun 2020-06-04

旅行与孤独

     作者:曹南才

  “旅行是孤独的人寻找不孤独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独的人寻找孤独的方式。”在网上偶然读到这句话,开始觉得啼笑皆非。是又不是,不等于没说?奇怪的是,这句话却总是像牛皮糖一样沾在脑海里,久久抹之不去。细细咀嚼一下,竟嚼出点味来。

   从孤独寻找不孤独,是获得了感情上的回归;从不孤独寻找孤独,是获得了认知上的升华。

   从人世回归自然。人类很博大,但人类活动的空间很有限,个人生活的圈子更狭小。但一旦游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顿觉天地之厚、陆海之广、万物之盛、气象之美。心旷神怡、开朗快乐,有与青山绿水为朋、与风花雪月为伴、与鸟语草香为友、与名胜古迹为邻的感觉,什么孤独感、单调感全跑到九霄云外。

   从孤单进入广交。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接触的是熟口熟脸的几个人,上下班吃饭睡觉,天天三部曲。可能会感到孤单寂寞。但一旦游历在旅友们的行伍中,就会遇到一张张不同的脸孔,一朵朵灿烂的笑容。这里有旅行家、摄影师、考古学者、文化学者……见多识广、谈吐不俗。谈笑间,心灵得到充实。

   从单调变得丰富。旅行观赏的是天下奇景,交织的是世间秘奥,接触的是古今轶闻。眼前是一幅幅瑰丽无比的画卷,一页页波澜壮阔的篇章。这和日常千篇一律的单调方式相比,自感有看不完的美丽,寻不完的故事,丰富多彩,深远旷达。谁还会有孤独无聊的感觉?

  人们常常害怕孤独,害怕寂寞,害怕单调。但是,人生有时候也需要孤独,需要寂寞,需要单调。有些人对生活永远充满乐观,常常保持快乐。他会把枯燥的工作干得开心,把平淡的生活活得精彩,把不多的朋友养成友情。他绝对不会感到孤独和无聊。但是,当他们在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当他们为了得到科研的成果、当他们为了获得一种深刻的认知时,常常也会把自己埋进孤独和寂寞中,摈弃肤浅和简单,深入到探幽索微的苦恼中。我观察有一些旅行者也是这样。他走过很多地方,在不孤独中度过快乐的时光,但是,随着旅行的深化,有可能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观赏和猎取上,而要获得认知上的深化和升华。这时候,就需要寻找孤独,独辟蹊径,独攀高峰,去获得他独到的认识。我有一个朋友是地理专业的,他对火山研究特别有兴趣,常常为了考察一座火山,不辞劳苦,深入不毛。有一回,在非洲的留尼旺,他独自攀爬了8个多小时,深入到火山之底部,收获甚丰。旅行中很多摄影和游记、散文的佳品,都是在苦苦寻觅和反复思索中形成的,同样意味着需要孤独和静心。有一位诗人朋友,酝酿着一首写菊花的诗,走过世界各地,坐过好几百趟飞机,才在一次飞机上冲开的菊花茶中突然获得灵感。真可谓“诗与远方”:诗引发着远方,远方孕育着诗。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德提出一个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用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相反相成。旅行的“从孤独到不孤独,从不孤独到孤独”,就是这个定理的体现,也是旅行臻于完美境界的表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