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写作是一种萃取的过程

 老沔城人 2020-06-04



【教育读书】

写作是一种萃取的过程

文/王维审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给我讲“黑瞎子掰玉米”的故事。每逢秋收,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便堆满了从地里收回来的玉米棒子。这个时候,母亲便要带着我把玉米棒子的外皮扒掉,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皮当作绳子,然后把四五个玉米棒子系在一起,搭在或竖着或横着的木棍上晾干。这是一种很无聊的农活,干着干着就容易打盹犯困。于是,母亲就会给我讲故事,而“黑瞎子掰玉米”是其中讲得最多的一个故事。

    我想给大家复述一遍这个故事,为了讲述的需要和感官上的优化,我给“黑瞎子”起名为“小贝”,这个故事也就改名为“黑熊小贝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在遥远的东北山林里,住着笨笨的小贝。每到夜晚,小贝都会准时跑到山林边上的玉米地里,趁着月色掰已经成熟了的玉米棒子。今年的玉米收成很好,每一个玉米棒子都很大很饱满,小贝心里高兴,便使出浑身力气干了一晚上的活。当天快亮的时候,小贝回到了山林的家里。它的妈妈发现,小贝忙活了整个晚上竟然只掰了一个玉米棒子。原来,小贝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每次掰了一个玉米棒子,就会夹在左边的咯吱窝里,再放下一个时胳膊一抬,前边那个就会掉在地上。就这样,笨笨的小贝就只把最后一个玉米棒子带回了家。

    小时候,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都不会相信会有如此笨的黑熊,更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这么笨的人。人至中年,经历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方式,才慢慢体悟出这个故事的寓意之深。在我们的周围,一定有很多像小贝一样的人,他们一生忙忙碌碌,生活的过程看起来也丰富多彩,但及至人生的晚年时才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竟然屈指可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带走的往往都是人生的最后一个玉米棒子。教师群体在这个方面的缺陷更是明显。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开始去做这样一个自我检测:你是不是还记得自己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曾经发生过什么?如果已经忘了,那就想一想你第一次被学生或家长称赞是因为什么?如果也忘了,那就再想想自己第一次出现的教学失误是什么,你采取了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弥补?如果你都已经不能记起,那么就说说你最近的一次教学尝试是什么?很多老师会说,最近的这一次我能记住。那么,再过去十年八年,你还能记得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记得最近的一次成功、最近的一次失败、最近的一个经验,我们又与小贝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个追问:你是否记录过自己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在记录的过程中有没有对其进行过提升或修正?在提升或修正的过程中有没有获得新的认知和感悟?这些认知和感悟有没有成为指导自己教育实践的依据?有没有传递给他人?如果有,那么你可能是一个有潜在成长力的老师;如果一直这样去做,那么你就必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因为,一个善于把经验和教训进行精细加工,一个善于在实践中萃取成长动力的人,注定可以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成长的营养——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其实,写作就是这样一个萃取的过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