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书法家陈加林

 李忠信htp6t3eq 2020-06-04

【艺术简历】

       陈加林,笔名林零、子牛,1962 年5 月生于贵州安顺,汉族,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本科)。现为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贵州民族学院特聘教授,贵州大学硕士导师,贵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贵州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加林个人荣誉与著作

【荣誉】

第一届贵州省人民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第六届贵州省人民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2009年、201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被贵州省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荣获“书法报”兰亭诸子奖

“兰亭奖”终评委,国展评委

受聘为全国第二届草书展评审委员

接受“书圣王羲之”电影摄制组采访、问答

作品两件(古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参与创作迎奥运书法长卷捐赠北京奥组委

【展览活动】

第三、第六、第八届全国中青展

第三、第六、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国际临书大展(开封)

中国新书法大展(桂林)

《二十世纪书画名家作品精选》

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展(北京)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南京)

国际书法大展并入集《国际书法作品精选集》(郑

州)

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名家、名作、名篇)

50 人作品展

第三届韩中书艺名家招待展

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华人书画展”

【主要著作】

《陈加林书法作品集》

《中国书法大典》(当代书法名家——陈加林卷)

《当代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专辑——陈加林》

《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陈加林》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全国选46 人)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陈加林书法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陈加林国画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入集中国、日本(贵阳——大坂)《篆刻作品集》及展览

入集《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集》(第三集)(河北)

入集《巨匠之光》书法集

传略及作品多次被各种辞书、报刊杂志、作品集收入及多家碑林、博物馆、纪念馆特约收藏,多幅作品被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收藏。

“用笔八面出锋,用墨五色兼施”,著名书法家戴明贤老师这样评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秘书长、贵州省文联副主席陈加林。艺术评论家们则认为,陈加林行草中总流露出随意挥洒、信笔所为、结构精准的特点。他强调线条的丰富多样,灵动率意,古人所谓八面出锋,在他书法作品中随处可见。本期,我们走进陈加林的工作室,与这位睿智、真诚、执着、豁达的艺术家畅谈他的艺术经历。

       最有人气的工作室

       作为贵州省文联副主席,陈加林在单位的工作室显得过于“小气”,10多个平方的房间,放置一张大的书案后,剩下的空间,还要放椅子,茶几,书柜,以及不断创作的书画作品,工作室就显得局促逼仄。

       “小是小了点,但也没觉得不方便,一样的写写画画,有感觉,有想法,就能随时拿起手中的笔,去写,去画,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单位,此生能用手中的笔真诚的表达自己,是很幸福的。”

       也许正是因为陈加林这种对待事物的豁达,让他的工作室常常人气爆棚,各路朋友不请自来,舞文弄墨,聊天喝茶。

       采访的当天,我们约了9点半在工作室见,落座后,就剩一把椅子空着。不一会儿,便有朋友来拜访,来人是陈加林高中的老同学。在老同学眼中,陈加林是当年风靡学校的“校草”,写字、画画、弹琴、诗歌样样都来,而且侠肝义胆,朋友众多。

       老同学话音未落,又进来两位朋友,没了凳子,陈加林只好笑着说“你们自己招呼自己哈,我这儿有点忙。”朋友们似乎也不介意,自顾自拿杯子泡了茶,站到书案边上,拿起毛笔自己画了起来。停笔的片刻,还不忘给我们也加点水。

       “这可不算哪样,以前我在安顺,家里有一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专门给我写字画画,经常是挤都挤不下,有一次人太多,床都给坐断了。”说起自己的朋友缘,陈加林无不骄傲地说。

        陈加林广交朋友,但却并非没有选择,用他的话来说,“我喜欢和有见识的朋友在一起”,这也让他在与朋友们的相处中汲取营养,内化于心,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能、智、才、情,知、识、学、养。

        字是敲门砖

       “字是敲门砖。” 这句话对陈加林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那个时代,对写一手好字的人,有一种崇拜。认为字写得好的人,做的事也好,做人也好。”回忆当年从艺的初衷,理由似乎特别简单。

       陈加林并非出身书法世家,他的“启蒙教师”是父母买来的印刷体字帖、学校的黑板报、街道墙报的美术字……“中午不吃饭写墙报,得到了美术老师的公开表扬;一个小人提着颜料,在墙上挥毫泼墨,引来路人的围观和赞赏。”陈加林说,这种因赏识带来的成就感,成为自己书法之路的一块基石。

       少年时的陈加林觉得,会写字、写好字的自己应该成为艺术家。为此,考大学前还进修了素描与油画。只是,他最终还是遵从父母选择,考入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事实上,进入大学,我才开始临写真正的字帖—《汉碑大观》,探索笔墨的可能性;读宗白华的《美学的散步》,体味书法的艺术美,开始敬畏它的一笔一划。”  虽然没有进入梦想的艺术专业,但陈加林并没有停止书写。大四那年,他的书法作品入选了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当时,该大赛获奖的还有现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包俊宜、现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等。谈及当时的年少成名,豪爽的陈加林幽默“自黑”:“这就是一种艺术虚荣”。他无法掩饰喜悦背后,是对书法天真而单纯的热爱。

       毕业后,陈加林分配回到安顺,进入农业局,成为植物保护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田间植物调查外,更多的时间,他选择了潜心的写字画画。很多朋友对他那段在安顺猛攻书法的记忆深刻。“早上跑步后,便开始一天的临帖,早上写,中午写,晚上写,365天,理性地规定每天必须写。去他家中,经常是里屋外屋一地宣纸,满是湿漉漉的字画,连下脚的空隙都没有。”

       1985年,中国书协、河南书协在郑州举办了首届“国际书法大展”,从杂志上看到征稿启示的陈加林,挑选了6幅作品寄往参赛。两个多月的等待后,一封信寄到了23岁的陈加林的手里,他的一幅隶书作品被选为入展作品,并入集《国际书法作品精选集》。随着安顺有个年轻书法家入展国际书法展的消息不胫而走,1988年,安顺西秀区文联成立,陈加林获邀作为副主席参与了成立工作。凭着对书法的悟性与执著,昔日的书法少年陈加林,终成功敲开了艺术界的大门。

       四十是一道槛

       2002年,年届四十的陈加林调入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创作进入高峰期。2003年,入展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07年入选“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012年作品巨制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三名工程”(名家、名作、名篇)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特邀展出……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我觉得四十是一道门槛。”陈加林说,自己年轻时的书法没有逃出对形式美的追求,像“化了妆的美人”,对于书法“大朴不雕”的追求是在四十岁之后,也正在这个年纪对“书法技与道的分别有了顿悟”。

        而这个顿悟来源于他身边的两个良师益友。

        “一个是音乐家朋友,他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正规的音乐理论,却很有音乐的天分和灵感,每种乐器一上手,很快便有模有音,曲子特别感性。在我看,他身上的气质更接近艺术家,相比于他不受羁绊的音乐创作,自己那种严谨地书写,更像一个按部就搬装在套子中行走的“匠人”,异常呆板。这种差别,第一次让我对原来强化性训练的书写有了改变的想法。”

       “另一个,则来自非常尊重的师长和“大朋友”——贵州老一辈书法家戴明贤的肺腑之言。他在看过我书写的一篇作品后,对我发问,街上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和一个素颜美少女,孰美?这一问不打紧,却委婉地点出了当时那幅作品存在的症结:水冲得很淡,特别想炫耀自己的书法技术。却忽视了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返璞归真是艺术本真的规律。拙的东西往往见人性,朴拙是最耐看的。”

        如今他的书法,做的是减法,既不回避书法的“匠意”的部分,但更看重对传统文脉的“通则灵”。“有了大量的临帖、反复摹写,长期训练,以及对文化、审美的感悟才能在艺术上突破所谓法度:文字规范的制约和技术规范的制约。真正做到“言由心生,画由心画”。

        最爱草书

        从每日早、中、晚“三练”雷打不动,到如今在注重书法形体结构的同时,有感而书,笔随心动,陈加林用了20年的时间,在对各种字体深入研习数年后,他坦言,自己最爱的是还是草书。

       草书之难,难在草而不草,最难以把握的是洋溢着文人之气的草书意韵之美。动中寓静可谓草书的最高境界。草书依赖运动节奏及韵律散发出强烈的情感色彩,使其运动之态成为草书主要的外部形象特征,而其线质与有度的放意则更突出地表现作者的专业能力与内在修养。创作草书所需要的感性条件容易具备,挥洒中的理性控制则难于完备。由条件反射状态而速成的草书书写,不仅表现为笔墨在纸面上的自然流淌,更需要在宣泄中将作者的情性与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且不违背理性原则。在书写过程中的瞬息变化而产生的复杂性,不仅影响着作品的气息,作者的驾驭能力也同时决定着作品的质量。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秘书长,陈加林的草书就有着这种将形与神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流畅气韵。正如他自己所说,草书艺术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一般说来,对一幅草书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是这样的:最先“宏观”,欣赏全幅的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然后“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美、章法美;最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美、点划美、意境美。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阙。

合六法气韵为用得三昧画道自神

——陈加林先生绘画雏议

文/马宏明

       陈加林先生的画总是以笔墨的酣畅淋漓及浑元之气给人以震撼、以感染。加林的绘画作品呈现出畅达流变,吞吐六合之气,直抒胸意,而怀抱古今,故其笔下表现出的是气象、气势与气魄,更表现了他的阳刚之美,丈夫之气。其实“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解字》释“气,云气也”。云之千变万化、流动奔腾、升降聚散,随气而流、随风而动。儒家讲君子之风,浩然正气。释家云色空之间,气兼有无。道家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精气为物”。

       中医的望闻问切,武术中的剑气如虹,舞蹈中的长袖飘舞;个人身体差异讲“气色”,人与人相交讲“气场”等,无不与“气”相关。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而中国书画艺术更与“气”不离。六朝谢赫画论之六法首推“气韵生动”。因有气韵画面才能产生“动感”,才能如源头活水。应该说:“气韵”是绘画艺术的灵魂,因气韵而产生节奏旋律与风神。但气韵在绘画中则玄之又玄,书画中的气韵在作者与观者而言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即只能感觉与体会,只能用心去感悟,所谓心领神会。因而能在挥翰泼墨、擒纵徐疾中使气生纸上,韵流尺素者,必然是艺术天才。加林便是这样在艺术上有过人天赋的奇才。加林作画很“任性”,总是时作时辍地凭兴趣、凭感觉、凭激合六法气韵为用 得三昧画道自神情。

       作时便不计晨昏,奋笔挥洒,才思泉涌,精品迭出。兴尽则止,一辍数月,从不勉强弄颖,这就是天才的表现。《唐书》中不是有:“先器识而后文艺”之说吗?我们常见一些人“日日临池把墨研”但却不见进步,重复错误,练的是死功夫。可见“天才出于勤奋”之不可靠,古云:“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人力,三分人事七分天”。观加林书画方悟个中至理。

       陈加林在艺术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横溢才华是多方面的。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协驻会副主席,书名早已蜚声书坛,引领时风。他各体皆擅,尤以行草书为最。加林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夫,更具浓郁的个人面目。这是顺应时代的个性,因而加林在贵州书坛有众多粉丝。个性的彰显源于功夫的深厚。他早年临摹的唐颜鲁公《祭侄稿》与这天下第二行书神形逼肖,再现了原帖的风采。

       恰到好处地传达出该帖聚悲愤于笔端、倾凛烈于纸上,再一次印证了书法“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抒情性。加林对手札的偏爱还在于他对二王、米芾及明清尺牍的师法上,因此类法书的作者原本在书写时只是相互问候、传递信息的函件,并无传之久远子孙永宝的打算,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体现真功夫、流露真性情。

       书者在呵冻挥汗之际仅予收信人说明事由的,在“涂抹”之时不计工拙更少了些正襟危坐,多了些率意真诚,这种手札式书风被加林一以贯之地应用到了书法创作中,并发挥到极致。故加林行草书就用笔论并不恪守传统意义上的中锋用笔,而强调不拘一格,锋出八面地为我所用。亦能如尺牍那样任情挥洒,忘我创作。字法更是随意所为变化无穷,因时不同,没有定则,而出其不意,但既在情理之中,又出预料之外。

       强调大小长短参差历落,起伏变化,在整幅中视需要,作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开合有度,气趣并进。墨法讲究浓淡渴涨的丰富。如有的涨笔使字形扩张,而有的渴笔飞白则已是笔不蓄墨,但却一任书写,以余愚见这都气之所使,笔到意随的结果。章法则取信札意味,给人以纵横奔驷、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总之,加林对笔墨的驾驭是随机生发,以气势撼人,如长虹映天,似珠落玉盘。

       李白《草书歌》中,“落花飞雪何茫茫”借木喻加林书法最为恰当,同时宋人陆放翁:“当其下笔风雷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亦似为加林创作时的畅快而预设。近年他已先后出版《陈加林书法作品集》《陈加林书法集》《当代书法名家系列作品集——陈加林》等。

       绘画就加林而言并非主业,仅仅是书法之外的余事,如京剧的票友,客串而已。但却取得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硕果。正因无心而心无挂碍,心障尽除,才能逍遥法外而游戏笔墨,充分利用书法资源,融八法于六法,取书意于绘事。他作画总是异常地轻松自如,挥毫时或与友朋聊天,或左手握烟、右手执笔,在说事论道、吞云吐雾中成就丹青,自娱其中,而不以此谋利涉名,系仁智之乐于山水,因之他作画自然而不雕地寄情于笔墨 。

       加林的创作是一种抒情,更是宣泄,他作画没有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安排经营。从不守规则,无程式、无步骤,如有时从树起,有时从房起,有时从山起,总是漫不经心地随“意”而“安”,从不小心翼翼地设计安排,缜密周到地装饰细节,而是心荡神驰地写意摄情,无羁无绊地神游艺海,追求大效果,这也许是他没有受过学院派专业正传的训练所致吧,我替加林庆幸。

       有的只是大胆落笔,笔笔生发,随势而为,因之用笔灵活而多变,不经意间将书法的线条美与金石气融入画中,因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为绘画线条作支撑,线质的力量与倚侧变幻、沉厚生辣自是与人不同。线条是加林绘画的灵魂,他笔下的线条有的似金文隶书的质朴凝重,有的如行草书的飘逸潇洒,给人以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的感觉。

        线条之外“苔点”亦是其山水画的津梁。宋人米芾云“惊涛乱点米家山”,黄宾虹也有:“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可见点染在绘画中的重要,山水画中的刚健婀娜,阴阳向背等皆赖于点染。点如高山坠石般的力量感,长短互衬的线条、大小相间的“苔点”是构成加林山水聚散开合的必备要件。

       如果说加林笔下的线条是一个乐章的旋律,那么点染则如音符中的鼓点锣声。墨色的干湿浓淡在加林画幅中形成的远山近水,玄黛错综,泼墨破墨,宿墨焦墨使之层层递进,相映成趣。

       加林作画多以水墨为之,更增强了文人画冲和淡雅、清新高洁的艺术效果。我感到加林作画亦如写字,笔笔从心中溢出,是在写心、写意、写神。他的画近看山非山,水非水,云非云,树非树,只见满纸或浓或淡的线条与墨块,甚至有些乱象。

       但挂在壁上远观,则山水跳出,山脉有序云烟满纸,于苍润中得天地真气,乾坤大象,这便是距离产生美。近视时的断续笔墨,远观则连贯成气,浑然一体,亭桥水榭,湖畔寻棹如真如幻,诗意无穷,大有阴晴雨霽任君拈的妙境。加林的画是极为写意的:“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九方皋相马不观皮毛,而取骨相神采。

       中国艺术追求的便是意足与气象。在真山真水的似与不似中融入了加林的才华心境与诗情。他的山水画是对自然山水的剪裁和理想,是心与物接,借物表心的外化与诗化,呈现的是:“冥蒙小雨来无际,云与青山淡不分”的烟雨朦胧,是“点墨如山醉,霏空雨似尘”(陈恒安词句)的深邃意境,是“一霎微风弄雨丝,恼人寒意费矜持” (陈恒安词句)的荒寒潇疏……这便是加林的笔下山水,胸中丘壑,得自然之美,夺造化神工。

       加林的山水画无疑是典型的文人画,所谓文人画与匠人画、画家画的制作效果、技术追求、刻意为之、迎合市场迥异。他作画对工具不太讲究,任纸笔精粗,随墨新宿,适意即可,好像也不太注重细枝末叶,不太理会小技,着力点放在了大格局的观照、宏观的把握与器宇轩昂上。

       文人画追求的是哲思禅理,表现出的是境界幽玄,无论作品尺幅的大小,皆具咫尺千里、辽远宏阔的气势、排闼郁博的诗情。加林这些年总是陶然于笔墨之间,游刃于器宇之内,以宏观的视角,展现了文化的含量,得象外之味,法外之法,超逸之气。但我感到加林的文人画,并非旧式文人的纯粹逸笔草草,任意而为。

       他更尊重传统,在宋人米芾,元人黄公望,明人沈周,清人“四王”“四僧”及近代黄宾虹法绘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只是加林没有照搬古人,而是以与众不同的智慧,巧妙的取舍,他追求的是古人之“道”而非技,师心而不师迹,如他近期作品中会忽隐忽现、似是而非地出现黄宾虹先生画风的影子,但我又感到他没有斤斤计较于黄氏技巧上的“五笔七墨”,而更多地在追求其浑厚华滋的笔情墨趣。他是用笔墨与宾翁畅谈,因而才会在豪宕的气势中与之神遇偶合。加林对传统的继承,是承袭传统精神,是历代山水画巨匠的文脉传承,而非传统技艺的表现。

       山水之外加林亦间作花卉,与其山水相较,虽蹊径有别、风姿各异,但手挥目送心领神会处,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人方薰《山静居笔记》中云:“功夫到处,格法同归;妙悟通时,工拙一致。”即是此理。加林的山水较为繁复而花卉则简洁明快,空灵疏朗。

*请横屏观看

       加林在大学学的是植保,对各种植物的习性姿态一定会很熟悉,想他会画一些闲花野草,但他却撷取传统题材,或是天地之心的梅花,或佳茗傲霜的菊花,或相倚相偎的竹石,或淡雅飘逸的兰花,他爱画“四君子”,定是在潜意识中所存的君子之风所致吧!他固守着文人习性。但这些传统的题材,加林没有人云亦云地重复古人,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技巧、新的生命,在点染之间糅进了书法的笔情墨趣,三枝两笔便表现了虚灵空妙的禅意,写出了君子之风。

       其实这恰是加林其人其意的写照。加林为人耿介大气,磊落光明,他的书画作品中常钤戴明贤先生所制一“朴”字印章,不仅概括了其书画风格的大朴不雕,更表示了加林为人的朴实纯真。加林的书斋名曰“一石斋”,缘于友人相赠的一块天然璞石,石上自然形成一横划,奇怪得很,这一划居然有很强的书法意味,起笔收笔,轻重缓急,鬼斧神工般地盘于石中,加林置之居室旦暮相对,时常感悟着其中划分天地、造成万物,起一终一的世事哲理,人生况味。

       加林于书画之外亦精管弦,记得一次我与友人到“一石斋”中闲侃,彼此性高时加林就对“牛”弹了一回琴,当时的曲子是什么,旋律如何我都忘了,但他陶然其间的神态至今萦绕脑际挥之不去。加林总是这样陶游艺海,不计工拙,自得其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