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必备险种之一,寿险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被接纳与肯定。 寿险可以防止在特定时间段内,因自己或其他家庭支柱的离世导致的家庭收入损失,影响家庭日常生活开销。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寿险产品也在不断的创新,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款“增额终身寿险”---守护神终身寿险,之后做个定寿产品测评,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1、守护神增额终身寿介绍 2、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该怎么选? 3、5月定寿榜单 NO.1 守护神增额终身寿险介绍 终身寿险按照保额是否会增加可分为两种:定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 顾名思义,增额终身寿险是一款保额会增加的寿险产品,活的时间越长,它的保额就越高,50岁的保额是100万,到80岁时,保额可能到了150万。(产品实际保额须以测算为准) 定额终身寿险的保额是相对固定的,在保障期间出险,按照合同相应的保额赔付,与什么时候出险无关,50岁保额100万,到80岁的时候,保额仍然是100万。 接下来要讲到的“守护神终身寿险”就属于增额终身寿险,有效保额每年按照相应的比例复利递增。先看一下产品的形态: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这款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是3.5%,在利率下行趋势下,安全可靠的长期投资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预定利率3.5%的产品将逐步发展。 我国已逐渐走入低利率的时代,经济越发达社会,利率显得越低,日本和瑞士已经是负利率,未来中国利率可能会持续走低。 上面的产品表中,保障责任部分看起来相对复杂,简单总结起来分为两种情况:
除了保障部分,大家关心的还有“如何领钱”,除了身故或全残,领取钱的方式有:减保、保单贷款、退保三种。
这一款产品可满足子女教育、婚嫁、养老、财富传承的需求,同时兼顾规避时间、继承、债务等风险,相对适合预算充足的人群。 对于一些预算相对不足的人,该如何选择寿险呢?先来回顾一下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区别。 NO.2 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 该怎么选? 二者虽然都是寿险,但是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定期寿险:保障时间为定期,如果保障期间内未出险,则保障会终止,而且不会退还保费。 终身寿险:保障期间为终身,所以除了免责情况外,受益人100%会拿到保险赔付金。 终身寿险比较合适于财富相对自由、有遗产规划需求的投保人。 定期寿险更适合于收入相对平稳而保险需求相对高的人群,可以让他们在家庭责任最重大时期,以较低的保费获得相对理想的保障。 定期寿险的性价比相对更高,定期寿险也成为大家的首选,毕竟先做好保障才能进一步发展,等待需要做家庭财产传承、移民资产安排、避税避债安排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终身寿险了。 (图片来源:pixabay)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挑选一款定期寿险。 NO.3 5月定寿榜单 话不多说,先来看看产品的对比分析。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直接说结论: 1. 健康有异常优选:瑞和定期寿险 瑞和定寿的健康告知比较宽松,常见的乙肝、肺结节、大三阳都可以投保,不仅健康告知相比其他产品相对宽松,对于一些5-6类职业的人也是福音,如果你的职业在投保的时候也受限,优选瑞和定寿升级版。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2. 夫妻互保优选:大麦甜蜜家2020 人性化保障,夫妻任何一方发生身故或全残,给付1倍保额,另外一方的保障继续有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亮点,“夫妻共保特别保险金”, 两位被保人因同一意外导致身故/全残,分别向两位被保人给付2倍保额,共4倍保额,是双支柱家庭甜蜜的选择。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3. 综合性价比优选:定海柱1号 定海柱1号它在价格上的优势比较明显。相比瑞和定寿便宜几百块(见上表),正值家庭经济支柱角色的30岁男性,100万保额,保30年,30年缴费。定海柱1年只要1130块。对比其他几款,便宜大概几十到几百不等。 除此之外,可选带疾病豁免的版本投保,这个好处是在保障期间,被认定为(合同约定的108种重疾、20种中症、35种轻症)的任何一种,后续的保费就不用再交了。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4. 年轻一族优选推荐:大麦正青春2020 事业刚起步,保费却让你感到压力,大麦正青春2020前期保费更低,可以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大麦正青春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保费每年会按3%增长。到四五十岁的时候,这款保险的保费会和大麦2020差不多,所以,尽早买会更加划算。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5、大麦家族定寿:大麦2020 与定海柱相比,大麦2020贵了几十块,它的健康告知只有3条,免责也少。除了终身寿险转换权外,大麦2020此次还加入了定期寿转换权,可免去健康告知转换产品哦。 大麦2020同样是30岁男生买,100万保额,保30年,30年交,一年的保费是1212元。只比定海柱贵了几十块,看重权益转换的可考虑大麦2020。 图片来源:慧择保险网 最后 寿险是代表爱与责任,如果你是一个看重家庭和关爱家人的人,那么寿险很适合你,当然,照顾好他人的前提是,照顾好自己,为自己配上一份定期寿险很有必要,以上的内容仅作为参考,每个人的预算不同,健康状况不一,挑保险一定要多对比,多请教专业人士,这样才能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