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报》2020年第19期(总269期)预览

 百了无恨 2020-06-04

1版

头版

地域、时代与书风——药王山北魏造像题记书风刍议   文/何慧斌

药王山北魏时期造像刻石题记方式千差万别,文字内容和格式也无相对统一模式。有的供养人题记和发愿文仅寥寥数字,有的碑刻四面皆有题记,洋洋洒洒长篇满版,如著名的《姚伯多造像碑》多达1100余字。造像题记书法一碑一品,各有千秋,与“平城体”和“洛阳体”整体相较而言,既有北魏时期的书风特征,亦符合隶楷书体衍变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审美感知上表现为质朴厚重、率意简真、烂漫稚拙等特征。

2版

专题

碑学审美演进中的药王山造像碑书法   文/彭砺志

药王山,又名(北)五台山,因唐代“药王”孙思邈而得名,又以北周后期的石窟寺造像而知名,更以20 世纪以来集中展示北朝佛道造像碑的“药王山碑林”而闻名。这里的馆藏石刻虽不见前清人著录,但在历史上这一地域即史籍所载的“北地(郡)”,因其石刻造像发达,一直是渭北地区的宗教中心,清人金石学著录的整个渭北地区(富平、泾阳等)及长安周边县区(临潼、高陵、长安、咸宁等)的造像,基本上都出自此处。

3版

专题

药王山造像碑六品赏鉴(一)

佛道教融合的《魏文朗造像碑》、简朴超逸的《杨阿绍造像碑》、清秀健美的《刘文朗造像碑》

4版

专题

药王山造像碑六品赏鉴(二)

“斗鸡戏豹”的《锜双胡造像碑》、劲健挺拔的《郭鲁胜造像碑》、魏书典范的《张安世造像碑》


5、8版

经典

北周和识达造像碑

6版

专题

从四通造像碑刻看药王山造像碑的审美内涵   文/王智杰

由于耀县北朝石刻汇集于药王山的时间较晚等原因,学者对药王山其他精彩的造像碑研究相对较少,实属缺憾。有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透过《吴洪檦造像碑》《夫蒙文庆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俊蒙氏合邑三十一人造像碑》四通典型的耀县北朝造像碑,分析、探寻药王山北魏书法独特的审美内涵。

7版

专题

药王山北朝造像记书风辨析   文/雷雨

据曹永斌编著的《药王山碑刻》一书统计,药王山北朝石刻数量是:北魏16通,西魏9通,属于北魏或西魏,但无具体年代的有22通,北周23通,共计70 通。这其中有些刻石文字漶漫严重,或有造像没有铭文,除开这两类,我们将重点对药王山的北朝造像记石刻进行整体风格分析。

药王山造像碑中的北朝宗教、民俗及艺术   文/张燕

我国现存的造像碑大多发现于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陕西关中渭河两岸是遗存造像碑最多的地区,约有二百五十至三百余通。其中耀县药王山博物馆和临潼市博物馆是国内最为重要的造像碑收藏地。药王山博物馆中现存石刻、石碑及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诸朝佛教、道教、佛道教混合造像碑百余通;佛、道教圆雕石造像及石塔五十余座;北周、宋、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石碑一百三十余通;隋、唐、金、明摩崖造像43尊;金代古建一座;道教宫观壁画两幅;明、清建筑群两处和大量明、清石牌坊、石雕艺术作品。药王山是以祠祀唐代“药王”孙思邈为主,其碑石保存数量在陕西仅次于西安碑林。临潼市博物馆建有碑廊,收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造像石刻二十余件。这些造像碑对于研究北朝宗教、民俗及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