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呆了,古中国相对论!

 太极璞谷斋360 2020-06-04

这几天,九师弟与小师妹可是形影相随,本来他俩就是一起进的师门,感情很好但却是口角相争的一对活宝。因为一个月后他俩就要进行经文的考究测试,所以只好呆在一起探讨经义,而且一见五师叔下午出门,就亦步亦趋的做跟屁虫,原因是追随师叔可以欣赏萧乐,也能不时请教此疑难经文。这也是五师叔对他俩比较宠爱的缘故。

五师叔的箫音非常具有“空气感”,所谓“怨去吹萧狂来说剑”。五师叔的萧音在低音区那种痴缠到死,绵绵无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吹的曲目颇富哲学意蕴,常让他俩如痴如醉,恍若隔世,仿佛置身于异世风情之中。几天下来,他俩的灵魂好象也凝聚了许多,在打坐时已经能初步进入定境中。

今天的下午,九师弟与小师妹如愿的跟着五师叔登上了离璞谷斋小院三公里外的五凤山上。山顶有一片平整的山崖岩石壁,可以眺望到山下的小镇;山崖下有一个平圆的山坡,约三亩方圆,曾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山神庙,但现在只残留一些地基和断壁。几棵高大的老松分布四周,显得古朴苍桑。山崖是五师叔常来静思与吹萧的地方。

这次五师叔反常的没有走绕过山神庙直上山顶的小径,而是带着他俩直接去山神庙的圆坡。走过几棵高大松树旁的小径便到达了庙址。只听小师妹一路自言自语:处处都是神?我们从没见呀!这里一点儿神圣的气息都没有!为什么许多人都说曾有过什么‘神圣迹象’呢?是不是有个特别的秘境异界,神就住在里面啊

站定在庙中空地上,五师叔突然指着残壁下乱石丛说:“你们看到哪只死猫了吗?拿着它能见到山神了。哦!九师弟连忙跑过去一看,大叫:“真的有只死猫啊!不会是这几天村里灭鼠被毒死的吧?可是拿着这东西怎么能见到山神?”,此时小师妹也疑惑地说:“师叔,您不会是说这死猫是秘境的钥匙吧?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神殿的入口了?

只见五师叔微笑着点点头,伸出手中的玉青长萧向着四周东指西指,指大松树、指庙中残壁、指地上的硬石头:嗯,嗯,到处都是入口,猫就是钥匙。小师妹惊叫起来:“怎么可能?难道是要用这死猫献祭给山神?哪是不是要做个祭坛来供上此猫?要用土垒的还是石板做的?上面画什么符文?是给猫献上鱼呢还是红烧肉啊?还要点上腊烛香火?

五师叔无可奈何的摇头叹息:”这都是什么古怪的理论啊?不就是一只死猫吗?你们想着跪在它面前焚香祈祷祭祀,这能有什么用?真实情况是,这世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神神怪怪的祭祀什么的都是解决不了大问题,只有靠自己才是最主要的。”

九师弟在一旁紧张困惑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次难得师叔高兴点化,如此机缘不可错过,大着胆子鼓起勇气大声的问:“师叔!难道是要象古人一样献舞?就是穿上猫皮一样的外套、带上猫形面具什么,手持猫喜欢的器物在祭坛前学猫叫猫舞,宣讲猫的故事,歌颂猫的事迹。就是古代祭祀野兽图腾的巫术”。

只见五师叔脸色古怪的叹道:画猫画皮难画骨!学那么一套表面文章有什么用?天天唠叨它的故事,也只是局限在丁点事情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神在这里,到处都是!你们还问在哪里呀!跟在旁边的小师妹睁大眼睛四顾张望:“师叔!这神在在哪里?这里什么都没有嘛!哦!我知道了!是不是要念密咒和特殊法器才能与山神沟通?还是要-----

唉!为什么你们非要在这实际万物之外,另找一个神灵的东西呢?你们非要去切割万物,然后在脑子里妄想出一个神来,接着早请示晚祈祷。却不知这样做早已失去混元大道,很难觉悟这一关了。听着:山之神是自然环境的万物!是由山川万物组成的天地大自然。所以山神在我们面前,这天空、这大地、这河流与森林,这里的一切鸟兽,都是山之神。

    什么祭祀、密咒、神器等等,都是人自己的方法。折腾来折腾去都跳不出人类的范畴。如一条蚯蚓想用它的方式与人类交流,无论它怎么扭来扭曲,如何怎么折腾,都跳不出蚯蚓的范畴。人类根本不会理睬一条扭来扭去瞎折腾的蚯蚓。在这里,你只要用人类的方式,无论怎样瞎折腾也见不到真正的神。若要见神,首先要能明白:此猫既万物,既天地也!万物也,一猫也!

“猫怎么会是万物?猫怎么不是万物?假定你们的想法是对的,此猫不是万物。那么是不是应当给猫供奉上鱼头呢?猫一定爱吃。你们说这猫吃不了鱼头!猫明明爱吃鱼嘛,怎么吃不了?连这种常识都不懂吗?”

小师妹涨红着脸分辨道:“猫死了,只是一个尸体、一堆烂东西,已经不是真正的猫了!当然吃不了鱼头!它的浑身很多地方都已经烂了、没了,头壳里面甚至连脑都没了,肚里连肠都没了,胸腔里连心肺都烂掉了一半。这哪里还是猫呀?根本不是猫了,一堆烂东西而已!

五师叔呵呵笑着问道:凭什么说它不是真正的猫?我看它明明是猫的样子嘛。为什么没脑不是猫?为什么没肠不是猫?为什么没舌头不是猫?此时,九师弟着急地摸着鼻子一阵傻笑,小心地弱弱地答道:脑肝心肺肠都是猫必须的东西,没了这些东西,猫死了!没有生理活动了。当然只是一堆物体罢了!岂可论猫?

“哦,原来没了必须的要素,这猫就完蛋,一完蛋就不是猫了。那么,若是这世上无火无温度,猫会不会完蛋?火是不是猫存在的必须要素?若是这世上无水,猫会不会完蛋?水是不是猫存在的必须要素?若是这世上无风无空气,猫会不会完蛋?风是不是猫存在的必须要素?若是世上无大地,猫会不会完蛋?地是不是猫存在的必须要素?

五师叔不紧不忙的笑着反问:地水火风都是猫存在的必须要素,如猫的内脏一般,都是猫的组成部分。我且问你——地水火风充斥天地,天地既是地水火风组成,天地既是猫的一部分组成,天地非猫乎?哦?你们点头了,知道天地一猫了,是物我要合一?你们是否真的觉得物我本合一?

也不等他俩回答,便严肃的讲:我说‘物我合一’,是为了破除‘物我两分、天地非猫’论。比如,有人说兔头上都长了角,我为了破这种如幻的法,按照这种法,按照其内在要素往下推论,得出一个相反结论,这个结论是为了破除那个荒谬法的。法本如幻,结论亦非真;为破荒谬法,是故立此论。是为了暴露‘物我两分’的思维矛盾和破绽。其实‘物我两分、物我合一’皆是戏论!都没有觉悟‘物我两忘、能所双泯’。”

    似乎有点明白了,于是他俩连忙恳求:“敬请师叔详述如何物我两忘!却见五师叔连连摆手:不可,不可!若我一旦讲什么什么的,你们心里就涌出什么什么的‘相’;这些‘相’刺激的、或者接受这些相的,是‘我’,是‘能’。一旦你们要怎么怎么做,你们心里便涌出种种贪憎取舍等应对行动,这是‘我’所发,是‘能’;这些行动作用的对象是你们心中的‘相’,是‘物’、是‘所’。因此,我只要一说法,你们心中便‘有物我,有能所’,已经掉进‘物我两存、能所双显’的境界中。

罢了,罢了!五师叔抬头看看了天空,一边对他俩嘱咐着:“你们修行还短,但先记住:若你爱这山里的一草一石,对待一切生灵如同爱护自己的肌肤一样,那么你们就是山神。行了,你俩先想办法弄个工具,找个地方把猫埋了。我先上山顶处”一边说一边转身一晃,瞬间不见了踪影,只听到山顶上飘下一段吟诵音: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因有所可。无物不然,无机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