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出土玉器高清图赏

 畅明轩 2020-06-04

 黑龙江省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发现于1950年,它是先作为居住址,后来改为墓穴使用的遗址。在洞中共排放着4具人体骨架,除了洞口人骨,其他3具骨架附近都发现了随葬玉器,共计12件。

开始分享

目前该处出土玉器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想必是由于当年主持发掘工作的是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前身),当成立辽宁省博物馆时自然留在了辽宁省博。这次刷展拍到了其中的8件,细节也拍了一些,几件玉器出土时间距今已有70年,想必是经过了很多研究人员的触摸,整个皮壳已经很熟旧了。

玉璧4件,玉质相同,白色微泛青,可见一片片晶粒结构。呈扁薄的圆形、圆角方形或圆角长方形,中心有一大孔,内外边缘渐渐似刃,剖面似柳叶形,为中部人骨的随葬器物。下边是细节图。

其形制与红山文化相近。辽西地区虽然在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玉器,却未见璧形器,直至距今6000~5000年才大量出现璧形器。

而这类玉器在吉林、黑龙江地区发现的年代更早一些,因此倭肯哈达洞穴墓葬出土玉器的年代早晚还存在争议。一说玉璧是受红山文化影响的结果,所以晚于红山文化;一说玉璧最早处于吉林、黑龙江,后来逐步传播到辽西地区,所以年代早于辽西红山文化。

玉璜2件,玉呈白色,微泛青。扁薄的弧形,边缘呈刃状,上端有一个两面对钻的小孔。

这件件弧度较大,应为近圆形璧的一部分,下端残断。

这件为圆角长方形璧的一部分,背弧稍直;

兽形璜1件,玉质白化严重,呈淡黄色,硬度较低,近似石质。为二号人骨的随葬品。(按照从洞穴内到外顺序,4具人骨分别称为“第二号人骨”、“第一号人骨”、“中部人骨”、“洞口人骨”)

玉管 白色,局部有黄褐色瑕斑,半透明。中游一孔,两端对钻而成,孔两端大、中间小,似蜂腰状。琢制较粗率,两端不平齐,一侧有竖向的凹痕,当是切割时留下的痕迹,为第一号人骨的随葬品。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下次见。

畅明轩收集出土玉器图片资料索引


新石器时代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