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凌羊:我离婚怎么了?我离婚低你一等啦?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一)

作为一个离异女性,这几年我算是深切感受到了很多人在我面前那种莫须有的优越感。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一个熟人听闻我离婚,携了他的爱人硬要请我吃顿饭。

我之所以称呼他为熟人,是因为他算不上是“朋友”的行列。

在我的字典里,所谓熟人不过就是你和一个人有了相处的时间,所以相互认识了的人。而朋友,是即便价值观不同,也愿意坚定地和你站在一起并且给予你帮助的人。

既然是吃饭,必然会聊及我的离婚问题。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顿饭最后变成了这对“模范夫妻”对我的批斗大会,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我这个人做事太冲动,性格也不好。挑男人眼光差不说,对男人缺乏最起码的了解……

女方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你要如我这般生活,才能获得成功的婚姻。

我心里头奔腾过一万匹草泥马,边喝茶边想:你请我吃饭是来安慰我的,还是专门制造个机会来羞辱我的?

心里已经非常不悦,但我还是表现出了最起码的礼貌。

吃完饭,互相道别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当着男方的面跟女方说了一句:如果让我在你老公和我前夫之间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选择前夫吧。

(二)

另一回,也是一个年长我十几岁的熟人,关注了我的自媒体。

当时,我离婚不久,伤痛还在,所以有时候免不了会如实记录稍显愤懑或幽怨的心情。

这个熟人,有一天终于忍不住跟我说:“你别写这些东西了,看了让人心情不好。”

我说:“大哥,我挺爱看电影,但如果一部电影看了让我心情不好,我只会怪自己干嘛要买票进影院,而不会去要求不要再拍这种片儿。何况,看电影是要买票的,而看我的自媒体您可没花钱哦。”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在自媒体写什么、说什么,是我的自由。既然您看了会心情不好,为啥这个事问题解决方式不是您不再看,而是要求我不要再写?

对方貌似也很不悦,恼羞成怒地跟我说:“我吃过的饭比你吃过的盐都多,我劝你做人别太刚愎自用。就你这种性格,再离几次婚都不奇怪。”

话说到这份上,也没继续交往下去的必要了,我一声不响拉黑了他。

这样的人,其实我生活圈子里遇到的并不多,但真要遇上一个,跟他说三两句话,便已足够让你感到闹心。

比如,你要是不小心做砸了一件小事,TA也能跟你“离婚”的这个事情联系起来,跟“离婚”这事儿一起组成一个可以论证你很愚笨的证据链,仿佛你的人生经历了离婚这一次变故,你就要被TA们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TA们从此便可以居高临下地指点你的人生、鄙视你的任何一次抉择了。

就这个,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怪不得你离婚!”》,在此我不再赘述。

(三)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好像你也离婚好些年了,没有必要再让“离婚”这两字不断出现在你文字里,生活有更多的美好。

我看了,觉得很是无语,然后回复她:谢谢你的关心和关注,但也很遗憾,我讲了那么多别的,可你只看到了“离婚”二字(又或者,这折射的不过是你对这个话题会特别留意一些)。

还有一个网友说:我是90后,还对未来的爱情充满美好的想象,你老写这些关于离婚的东西会让我觉得有一些负能量。

我只能回复:“离婚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中性词,可你已经把这些定义为负能量了,那我还能说啥?”

我认为自己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帮助到了很多身处迷茫中的姐妹。我认为抨击社会中那些很不合理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

想看传统意义上的正能量,建议您每晚七点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想必那个不会让您失望。

纵然我真的很爱讲一些所谓的负能量,但其实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必要选择回避。

如果你真的只愿意把这些定义为“负能量”,难以接受有人把人生中那些丑陋的真相揭开一部分给你看,你也有选择不再看的权利。

人和人对不同事物的接受度本就不同,比如有的人从来不谈死亡这个话题,认为一谈就不吉利,可有的人,早早就把自己的棺木买好,每隔几年就刷一遍漆。

只是,比起那些一谈起死亡就觉得很不吉利要回避的人,你当真以为那些提前预习死亡的人很悲观?

心理学上有个“孕妇效应”,说的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说白了就是: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

自己怀孕了,就更容易在街上发现孕妇;自己开了个奔驰,就更容易在街头、停车场看到奔驰;你拎个LV,就发现好像满大街都是LV包。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时候,人类的自我感觉是不可信的。当他们关注一个点时,就很容易看到无数条和“这个点”相关联的内容。

坦白讲,我在文章中提及“离婚”的概率只有不到2%,还有很多的时间,我在讲金庸、讲故事、讲电影,讲各种社会万象......所以,我们在给别人下一个定论之时,很有可能自己的观察并不很客观。

刚离婚的时候,关于离婚,我的确说了很多话。那时候,看到有人写“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体谅自己怀孕的妻子,至少让她睡个好觉”,都能潸然落泪,内心里感到无比的委屈,因为整个孕期,我确实没睡过几个安稳觉。

到了离婚第三年,我带孩子回到以前住的小区找她的同学玩,前尘往事也会涌上心头,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发了一条微博,调侃自己“啥感觉木有”。

或许,这便是岁月的力量。

的确,没有什么黑暗,我们不能穿越。

现在,我有时候也会谈及“离婚”这个话题。偏偏有人会揣度:“你老提起这个(或者,你从来不提这个),是因为没放下。”

可事实上,离婚对现如今的我而言,已不再是一个伤疤,只是一个过去发生过的事实。

对于已经根本不把离婚这事儿当回事儿的人而言,提起“离婚”就跟提起“某年我买了一个包”一样正常。

20所以,那些揣度我没有放下离婚这回事的人,估计跟认为“周星驰一直没有结婚是因为忘不掉朱茵”以及“她离婚之后没有再婚,一定是因为放不下前夫”的人,是同一拨。

哎,什么时候这些事情当事人自己说了都不算了,旁观者说了才算?

其实,如果换做另外一个没经历离婚的作者讲起“离婚”,旁人不一定会产生这种联想。那些作者即便天天写到离婚这个话题,读者也不会觉得他们是“意难平”或是“放不下”。

但对我,他们就会这么认为。

我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的经历,去给TA的所思所想下一个定论,并推导出“对方会这么想,完全是因为经历了什么”的结论。

于是,一个离异人士谈离婚是因为TA自己放不下,一个丽江人谈丽江事件就是在给丽江洗白,一个没结过婚的人谈婚姻红利就是“纸上谈兵”不靠谱,一个富裕的人谈创业理财是“何不食肉糜”,一个过气的演员从专业角度批评某部火爆的电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种惯性思维,其实是一种不自觉的偏见。

在某些情境下,屁股确实能决定脑袋,一个人的身份能决定他的立场。但其实也不尽然,有时候,有的立场不是由身份决定的,而是由高度决定的。

林肯是白人,但他为了种族平等奉献了一生;梁思成是中国人,却为阻止美国轰炸日本古建筑四处奔走。

这不是说林肯背叛了他的种族,已不是说梁思成就是汉奸,只是林肯的理念跨越了种族,梁思成的思想跨越了国界。

我谈离婚这个话题,也不一定是为了离异女性、单亲妈妈说话,而是仅仅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出发,聊聊婚姻中的那些事儿,聊聊女性应当如何在情感劫难中获得成长。

当我们指责别人的思想必然受他的立场制约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反省下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陷入偏见的漩涡,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了?

道家经常讲“无为”。我的理解便是:并不刻意回避也不天天挂嘴边。事情来了,你可以有点反映,但不过分执着。

离婚这个话题,我想谈就谈,不想谈就不谈,而不是刻意回避或强调,这就是“无为”。

一切随心所欲,坦率自然就好。

(四)

一个人的离异对于TA身边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还算是重磅新闻。虽然不关别人什么事,但我也挺能理解别人会为此感到意外的心态。

我绝不会因为害怕流言就瞒天过海地选择隐藏事实,是因为我觉得离婚不丢人,“该离婚却怕离婚”才丢人。

但我愿意分享这些,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无限容忍别人在根本不了解原委的情况下,对我的人品、生活方式、行为选择进行浅薄且粗暴的评判。

有些人,明明对别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却偏喜欢对你的生活问东问西,问了以后又喜欢以TA自己的喜好对你横加评判,仿佛你目前走的路是误入歧途。你只有按照TA说的轨迹走,那才是正道。

他们从来不曾放低身段去了解别人的所思所想,不曾体验过别人的生活,却摆出一幅颐指气使的样子说人家这里不对、那里错了。

活在这世上,每个人当然有评判他人的权利,但评判标准从来都是多元的。比如,评判一只鸟的价值,并非只有会不会飞、会不会下蛋、一生能下几个蛋这一种。

你认为的真理,在他人眼中很有可能就是谬论。你以为可笑的故事,你以为可悲的选择,往往只因为你没有站在当事人的境地,一旦情景互换,你可能比对方更不堪,甚至早就一蹶不振了。

人生各有各的苟且,其实你的人生或许也光鲜不到哪儿去。

你以为你现在婚姻幸福、事业顺遂真是因为你牛掰?别人的人生中发生点变故、失意,就是因为别人资质愚钝、不够努力?

但你是否曾考虑过,比你牛掰的人多了去了,你目前能拥有这一切也许不过是因为上苍肯成全,又或者,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生活太闲、内心太空,所以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刷存在感?

咱能不能懂得点感恩,懂点谦卑,懂得点敬畏无常的命运,按捺住你那颗吃了点甜头就想到处去得瑟的心,少通过踩低别人来彰显自己高瞻远瞩、聪敏非凡?

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想在别人面前表露优越感的时刻,所不同的,有人愿意直面这一劣根性,有人自始至终觉得自己很高明。

经历过一些事以后,我很少用“无能”、“庸俗”、“势利”等等负面词汇去评判他人,倒不是说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修养而刻意为之,而是真心觉得每个人、每种行为都没那么简单。

人人都有他的局限、难处和悲哀,换句话说:我非鱼,又怎懂一条鱼身为一条鱼的无奈?

对于身边那些没有违背公序良俗、未伤害到他人,仅仅是我所不解的行为,我最多只是说一句“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只能是TA自己去买单。

你这个穿衣打扮风格,虽然我觉得不好看,但你自己觉得好看就OK了啊。

你这笔钱,为什么要花在这个地方而不是那个地方,我虽然不解,但你开心就好了啊。

你如此教育你的孩子、以这个态度跟你的父母说话,虽然在我看来方式欠妥,但你和你的家人也没感到困扰,可能这也是你们的相处方式吧? 

懂得适时闭嘴,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当然,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当面评判一个人,跟评判公众人物、公共事件要做一个区分。当面评判别人,是不礼貌;而背后评判别人甚至是公众人物,是生为人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话语权。

(五)

也正是如此,我觉得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感是有必要的,这样的距离感能提醒我们不要随意拿自己的价值观评判他人,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的了解仅止于与自己有关联的、他人愿意展示给你的层面。

那么,何不如把与人和人的相遇当作是一朵花与一条鱼的照面,不去分类和定性,不结党,不伐异,懂得平等视人,懂得尊重与谦卑。

我真是喜欢这种以平等、尊重和爱护为前提的距离感。

我的生活圈子中,还真是有很多这样懂得尊重别人、说话做事很有分寸感的人。

跟他们聊天,总有如沐春风之感。

他们给你的建议里面,是真的有“干货”的,而不只是为了“抖机灵”、证明别人傻逼或者彰显自己牛逼。

即便你没有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他们也不会恼羞成怒,对你放出狠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而这样的人,往往是心量、格局比较大的人,事业、家庭各方面处理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想到那些动不动就掏出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人,大概也是因为内心虚弱和自卑所以才热衷于靠踩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我顿时觉得释然很多。

人跟人的相处,投缘太重要了,它决定了你对别人的言行是持善意去理解,还是动不动就上升到是非高下的层面加以评判。

人和人若不投缘还要相处,对彼此而言都是一场生命能量的互相消耗。

要不《欢乐颂》里安迪说的“常与同好论高下,不与傻瓜争短长”怎么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你有你的精彩,我也有我的绝伦。

别人的江山轮不到我们来指点,但你若真来指点了,我也懒得跟你辩论人生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性。

因为我的人生,只能我自己说了算。

(全文完,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下为苹果机赞赏通道,记得告诉羊羊你是谁哦)

一点碎碎念:要对老粉们说句抱歉,其实这也是一篇旧文啦。一年一度的劳动节,羊羊也想休息一下,挤点时间出来多陪陪孩子或者锻炼身体减减肥。很多时候,别人在熟睡、煲剧、晒太阳、游玩时,我却在苦逼地伏案码字。日更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多谢谅解。五一快乐啊!姑娘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