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开了平台,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离开了平台,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文/晏凌羊

1

离职之前有段时间我特别焦虑,我经常问镜子中的自己:离开了这个平台,你还是谁?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更加焦虑。在一个省级平台,每次去到基层单位,都比较受待见,但我也知道,人家是因为我所站立的平台而尊重我,未必是因为我个人有值得尊重的价值。

在老东家工作,对份内事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我已经熟悉,但我很清楚:我做出的成绩并不一定是因为我有这个能力,而是平台上各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我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因为背后有平台的系统性支持。我作为甲方代表跟乙方打交道,受到他们的尊敬,也是因为我背后的这个品牌在起关键作用。平台拥有的资源、品牌,并不是我的。一旦离开这个平台,我可能什么都不是。

离职之前,我跟完了最后一个宣传项目,其实那是属于向乙方购买的项目,但全程我都有参与,一路统筹安排,跟进到细节,核心创意也是我出的。项目完成后,有同事跟我说“做得还不错啊,很给力”时,我会调侃着回复:“是平台给的钱给力,不是我给力”。

投资人蔡文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认为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的人基本就废了,进入眼高手低一群,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的。”

他说的这话当然有失偏颇,因为不是所有在大公司待超过五年以上的人都会丧失学习力、创新力,但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将近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平台上的我”和“真实的我”,到底存在多少差距。我很害怕离开了平台自己啥也不是,所以才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那些年,我结交了不少系统外的朋友,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然后就觉得自己更渺小了。

也正因为如此,离开那个平台后,当我再遇到那些跟“平台上的我”接触过的人依然待我如初,往往心生感动和欣慰。感动是因为他们不会因为我离开了那个平台而冷落我,欣慰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交往价值的。

永远不要因为平台给你的光环而忘乎所以,不记得自己是谁。

这是我的心得。

2

很多年前,我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二战结束后,社会上刮起了一股“白珍珠潮”,当时的“珍珠王”萨尔瓦多在“白珍珠潮”中名声大噪。

一天,萨尔瓦多发现了珍珠的另外一种品种——黑珍珠。他认为黑珍珠存在新的商机。于是,他打算将黑珍珠推向市场,起初他推给了珠宝商贩,但由于当时市场对黑珍珠的接受度不高,他屡屡受挫。

接着,他努力改良了一些黑珍珠的品种,并将它放到第五大道的橱窗里展示,标上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几番炒作下来,默默无闻的黑珍珠,一跃而成稀世珍宝。

同样是黑珍珠,放在普通市集和放在第五大道最贵的橱窗里,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换而言之,平台直接影响了黑珍珠的价值。

人才也像是这个黑珍珠,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原本是一个有才但不得志,最后只能依靠卖花生营生的穷书生,因机缘巧合与乔家二少爷乔致庸结识。

乔致庸成为乔家生意主理人后,孙茂才也慢慢成长为他的得力助手,对乔家扩大生意功不可没。

后来,孙茂才为了一己私欲,竟与竞争对手串通、包养青楼女子、克扣员工的工钱,并意欲轻薄乔致庸多年寡居的嫂子。乔致庸狂怒之下,把孙茂才赶出乔家。

孙茂才从天堂跌到地上,心有不甘,来到乔致庸的竞争对手崔掌柜家。

崔掌柜命人将他轰了出去,并跟他说了一句话:“孙茂才你要清楚,不是你成就了乔家,而是乔家成就了你!没有乔家,你至今还是那个在考场上卖花生的穷秀才!”

孙茂才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换了行业、换了主角。很多人确实分不清楚哪些东西是平台给的,哪些东西是自己的能力给的。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对那些站在某个平台上耀武扬威、狐假虎威的人,我总能生出一些鄙视之心。

企业可能还好一些,毕竟企业是以“创造利润”为导向,养不起太多闲人。惹不起的往往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权力让他们滋生傲慢,滋生地位上的优越感,产生“高人一等”的幻觉。

这一点,上次我回老家,跟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时感受得特别明显。

不管是去帮我爸跑个社保报销手续,还是去哪里开个证明,我几乎处处受刁难。

据我观察,老家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待来访者的态度,一般是这样:

比自己阶层低的人找到他们,他们颐指气使、吆来喝去,一副大爷模样。对底层民众那种厌恶、不耐烦的神情,你隔他们几十米远都能看得到。

比自己阶层高的人找到他们,他们一脸不屑,全身的细胞都在努力保持优越感,脸上只写着几个字:你在我面前装什么B?你在外面混得再牛逼,回到老家还不得求我?

和自己阶层一样的人找到他们,他们认识对方,就给对方个好脸色,不认识就全程冷漠。

这种状况到了县市一级,就好太多。县市一级公务员像是受过专业训练一样,接人待物相对不卑不亢一些。

我揣摩乡镇一级公务员的群体画像是这样:学历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好不容易靠考试或靠关系进入公家单位,却连县城都留不下,最后被安排进乡镇。

长期跟目不识丁、素质一般的农民打交道,农民奉他们为轻易得罪不起的官爷(哪怕他只是个小科员),让他们优越感满满,习惯拿着鸡毛当令箭。

在外面稍微混得好一点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立马被激发,恨不能处处高你一头。你打扮稍微得体一点、开的车稍微好点,就认为你是去示威的。

对自己现状不满,又找不到突围渠道。端了公家这碗饭,又觉得公家对不住自己(乡镇公务员是升迁最无望的一群),于是,就变成那个德性。

当然,这事儿不绝对,也是分人的。很多年轻大学生去乡镇工作,还是挺有情怀有激情的。时间久了,看不到希望又有本事的人纷纷跳槽,寻求另外的出路去了。看不到希望又没本事的一部分,就又变成了那副模样。

平台,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栖身的大树,反而成为了他们的“令箭”和“虎皮”。大概,他们永远也不知道:人们对他们忍气吞声,是因为忌惮他们身后的平台,而不是他们本身吧。

今天说这些,不是鼓励大家通过“离开平台”来看清自己是谁,而是鼓励大家:珍惜你的平台,努力在选择了你的平台创造价值,利用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的平台不够珍惜你或者你和平台“三观不合”、注定要跟它分道扬镳,那就努力发展出“离开平台也能活得好”的能力。

怕就怕,“在其位但不谋其事”,自己不珍惜平台的声誉不说,反而借平台之势“狐假虎威”。

仗着大平台拿来的资源和权势,真没什么好炫耀的。离开了这个平台,你还是谁,还剩下什么东西,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能让你引以为傲的东西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累到不行,感觉身体撑不住自己的愿望。想做的事太多,能做事的时间太少。人到中年,感觉时间各种不够用,然后后悔年轻时蹉跎了太多的时光。不过,如果让我再走一遍青春的话,我估计我还是会把那些宝贵的时光都拿来蹉跎。感谢阅读,我们相约明天见。ps:微信又改版了,若担心羊羊的公众号被淹没,请记得加星标哦。按照以下这个动图操作就可以啦。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