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是个“矮丑穷”,装什么“白富美”?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明明是“矮丑穷”,

装什么“白富美”?


文/晏凌羊

1

我曾经跟一个博主朋友聊过天。

今天经她同意把我们之间曾有过的那一席对话发出来。

我说,在网络上几乎每天都有人指点我的人生,你那边情况一样吗?

对方回答,一言不合就骂我的人有,但跑来指点我人生的比较少。

随后,她看着我说,你知道为什么他们更爱指点你么?

我摇头说,不知道。

她回答,人都是比较服气比自己更高阶的人,你在网络上活得太接地气了。孔子说过“近之则不逊”,所以你要学会跟关注你的粉丝保持点距离,在他们面前保持神秘感。

我问,怎么保持?

对方回答了我长长的一段话(整理如下)

就是不要过多谈自己的生活。即使谈,也要努力让他们感觉到“你比他们过得好很多”。人们都只爱攀附“人生赢家”,你看有几个款爷敢指点王思聪的,哪怕款爷的年纪比王健林都大?你太实诚了以后,人家会对你生出轻慢之心,可不就喜欢来指点你应该怎么生活了嘛?

你从体制内出来的,这种体会应该更明显才是。为什么体制内有些领导再平庸、再愚蠢,员工也不敢在TA面前造次,不敢对TA出言不逊?就是因为TA在权力等级上高人一等。平日里开会啊吃饭啥的,人们都有一整套仪式来突出TA这种高人一等的形象,于是,哪怕你心里再看不起TA,面上还是要表示尊重的。

博主的形象,也是需要经营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其实我家底跟你差不多,甚至可能你经济条件还比我好一些,因为你买了房子而我没有,但是,我舍得投资自己啊。我只要拿着名牌包、穿着名牌衣服、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往TA们面前一站,就足以让很多人认为我正过着他们跳起来都够不着的生活。

你完全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不呢?我不是说咱们要去坑蒙拐骗,因为我们展示的东西都是自己真实拥有的,而我们只是要把那些不大好的东西藏起来而已。

人性就那样,谁都不敢去指点自己羡慕的人,但若是你透露出来的生活状态让TA们觉得你的生活水准跟TA们差不多、你活得和TA们一样接地气,TA们自然就觉得自己够格来指点你了。

为什么富人会争相买豪车,哪怕是二手的?就是因为不开豪车他们谈不来多多的生意。你开个豪车去,哪怕你这车是租来的,别人也会对你高看两眼,觉得你经济实力雄厚,愿意跟你打交道、给你机会和资源。

同样的道理,人们关注你,关注的是你值得他们仰望的价值。人性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尝试下做点改变。想做一个受欢迎的博主,有七分靠包装,你别跟大众传播学的规律对着干就行了。

她不是第一个跟我说这话的人,而且她说的这些道理我其实都懂,可我不想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朋友又笑我,说这年头大家关注一个人,也就是看个热闹,不看你笑话算好的了。几年后,谁还记得你呢?你当然可以低调,但在“博出位”的阶段你没资格低调。周润发、周迅那样的大咖可以低调,但你看看张馨予当年走红毯是怎么炒作自己的?你不需要太把别人当回事,把自己当回事就好了。

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同时觉得我坚持的,也有道理。世间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每个人都像是一株植物一样,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就已经很好。

2

一年前,也有一个网友给我提出这样的建议:

羊羊,你要高冷一点,不要把自己偶尔的脆弱以及偶然的狼狈、窘迫展示给别人看。你要让大家觉得你很成功,过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让大家觉得你很牛逼,什么都能搞定.......这样说不定就会火了。

这年头,一个人背地里怎么样不重要,在人前懂得把自己包装得像是白富美、职场精英、励志偶像等等比较重要。你看那生意人啊、律师啥的,出门去谈业务,从来都是穿着名牌、开着豪车去,这样人家也会高看你一眼,然后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

我听了,还是摇了摇头。

我心想,我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中年妇女,跌跌撞撞一路走到现在,过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普通生活,有啥好包装的呢,该怎样就是怎样的。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看过《狐假虎威》那个寓言。自己吹起来一个肥皂泡,就以为肥皂泡上映现的世界是真实的,可肥皂泡一旦破灭是无法修补的。

我们可以去补车胎的、补锅甚至补古董陶瓷,可就是没有补肥皂泡的。若是穿帮了、漏水了、雪崩了,玉山欲倾孰可救,大厦将颠焉能扶?

再说了,总觉得一个人即便能凭谎言逞雄一时,其本质也是最虚弱不过、最不堪一击的。

真正内心强大、活得自由的人,又何须靠太多的矫饰来打肿脸充胖子呢?

活到这年纪,我好不容易才活得内心自由一些,何苦又找些铁笼来把自己框死?

自由(相对的)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一切都无法替代的。

高中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英语课文,讲的是一个女记者假扮成一个穷困潦倒的妇人去一家餐厅用餐,别的女士都穿华服进去,就她用雨衣替代风衣,结果,她进店之后遭受到了各种冷遇......那节课,我学到了一个单词叫“raincoat(雨衣)

比起华贵的风衣,我更宁愿穿这件雨衣,大抵是因为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尽量活得真实一些,因为过度包装会让我觉得很累,潜意识里无比抵触别人给我化浓妆。我也希望自己在经历最深最寒的恶意后,能捡拾到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不怕火炼的真金般的心。

潜意识里,我觉得这样得来的东西,会更踏实一些,能让我拥有得更久一些,哪怕,它让我的“得到”变得很少。

3

曾几何时,“人生赢家”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词。

一夜之间,我们似乎处处都能看见“白富美”“高富帅”和“人生赢家”。TA们大多看起来颜值高、有钱有事业,春风得意,一出来就能收割旁人的一大票“艳羡”。

有人甚至总结出了各式“人生赢家”的标准。

知乎的人生赢家标准是:藤校、美国绿卡、北上广深市中心学区房、35岁退休。微博的人生赢家标准是:全身微整手术成功、25岁已婚已育、有房有车

这些标准中,像房产证、绿卡等等是“硬核”,完全伪装不来的,但有些外在的东西却可以复制的。

这不,我们生活中就出现了大量“伪人生赢家”“伪白富美、高富帅”。

他们可能用着最新的苹果手机、穿着最贵最流行的衣服、用着名牌电子产品或包包,朋友圈里隔三岔五晒豪车、出国旅行的照片,还有的人肤白貌美还有大长腿,一副人生赢家的模样……当然,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其实回到家里,Ta们可能天天吃馒头,睡出租屋。

TA们是现实版的“樊胜美”,爱虚荣,爱酒会,爱与上流社会接触。樊胜美为了能在小学同学面前撑面子,请求闺蜜安迪开着豪车送她去约会的地点,并且让室友不要说出她跟别人其实只是合租的这个事实,只可惜,她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不得不面对那一堆破烂事儿。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学习“樊胜美”,主要也是想通过包装让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甚至是诈骗机会(参考翟欣欣案例)

好多年前,我在一次户外活动中认识了一个朋友。她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嫁个有钱人,因此,她很舍得花大价钱包装自己。

为了包装自己,她几乎把收入都用在了美容、服饰和社交上,衣服鞋子都买大品牌,包包买限量版,出门从不坐公交车,都是打的。久而久之,她确实也在各种精英圈里混得如鱼得水,时不时也跟某个其实不怎么富裕的富二代来个一夜情,但正经男友一个都没找到。

再后来,我们也疏远了,我不知道如今的她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只是当年听说我用积蓄付了第一套房子的首付后,她着实惊讶得不行。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个演讲,主题是:想要你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想要迅速成为网红该怎么办?

演讲者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两件事情:第一、学会包装;第二、学会炒作。比如,想成为网红怎么办?创造一个你的“与众不同”来,然后包装和炒作它。吸引到流量以后,收割粉丝。

我当时看完,就直接想砸手机。

快手上曾经出过一个昙花一现的“网红”,名叫陈山。

起初陈山只是一个病人,没有钱,没有粉丝,没有土豪团队,没有金链,也没有美女,是一个幕后炒作团队提携了他。让他假扮一个集团的富二代,天天开豪车,身边围着一堆美女。

陈山火了后,很多网友爆料他并不是富二代,其中有个网友这样说:“他是运气好,有人炒作他,以前网吧直播扇自己耳光和吃烟头。不过现在炒作成功了,月入上百万。”

 

再后来,陈山因为传播的价值观太过低俗(比如只要有钱,就有美女愿意陪他睡),他被封杀。失去了财力的陈山一落千丈,靠原先炒作他的团队给他钱治病。

我觉得一个人靠搏出位或以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人生赢家形象来包装自己,其实挺危险的。

命运不可预知,今天的“朝堂座上宾”明天也有可能沦为阶下囚,没有人能一直风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也是人生百态,把话说死了很容易被打脸。对未来有敬畏,对自我有反省,才是一个人“不讨人嫌”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欧洲心理学家》也刊登过一份研究结果,列出人生赢家的“清单”:

一类因素看自身,包括性格乐观、积极主动、喜欢学习新鲜事物、适应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等;一类因素看外部,包括机遇好、“贵人”扶持、困难可控、受人信任等。

我觉得这个“三观”就正常多了。

4

再说回我自己。

新年第一天,我一上称,就发现自己又胖了六斤。

到这年纪,人生处处进退维谷,时间、精力统统不够用也就罢了,连新陈代谢都变慢了,减肥难如上青天。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我看着那拨35岁有房有车的中年人,觉得他们就是志得意满的人生赢家。

等我自己也到了这年纪,我才发现:“人生赢家”个屁啊,房子车子是有了,但父母老了,孩子还小,自己开始体力、精力不济,病有了,债也有了。生活前狼后虎、危机四伏,你穿了鞋以后反而比没鞋时候更怯懦,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梦想小了,勇气弱了,人变怂了,心里却很清楚一点:别急着叫苦叫累,能活成这样已是侥幸,更丧的人生还在后面。

我再也不想追求所谓“人生赢家”式的人生,只是想让自己人生的下半场能过得安然一些。就拿辞职来说,我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呆在体制内,再熬上几年、十几年,应该也会有不错的发展,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从体制内出来以后,我可能赚得还不如以前多,我甚至想好了,如果有天我彻底没了收入,就干脆放自己一年的假去写小说。

很多人活着、奋斗着的目的,并不是要成为“让别人艳羡的人”,而是想活成“让自己更放心的人”。

我想,现在我之所以喜欢看起来结局很凄凉的《如懿传》多过有大圆满结局的《甄嬛传》,大概也是因为自己现在的心境与如懿更贴切吧。

时光若倒流十年,我会更喜欢《甄嬛传》。这部剧多快意恩仇啊!一个男人负了你、伤了你,你从此收起自己的感情,只把他当成自己的攀云梯,攀爬到顶峰后一脚把他踹下去。跟姐妹们讲起来时,多解气啊,多人生赢家啊。人们会把鲜花、大拇指、艳羡的目光都送给她。

甄嬛最后是赢了,赢得非常漂亮,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她已完全变了一个人。又或者,她原本就有极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残酷的宫廷斗争只是让她将自己性格中隐藏的一面给充分发挥了出来。

之前我也说过,当女人收起感情,专心搞宫斗时,一定是所向披靡的。那些在宫斗剧中被搞死的,要么智商欠缺,要么是对皇帝动了真情所以有了软肋。

如懿看起来好弱鸡啊,成天被陷害不说,自己明明有能耐搞垮贱人,最后却被贱人搞垮。但是,她身上有非常可贵的一点:真。所有人都在应酬酒桌上起身给领导敬酒、拍领导马屁时,只有她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赏梅,于是,她就成为了怪胎。

真,是一种人人渴望拥有却不敢拥有的品质,因为一旦你真这么做了,会让你少赚很多钱、少得很多利。如懿之所以敢,是因为她根本没将名利、光环等等东西放在眼里。

就连对感情,她的态度也是淡淡的。对皇帝,她曾失望过,但最终还是报以谅解。对对手,她曾愤怒过,但最终还是报以悲悯。《如懿传》中,她是唯一一个站位比较高的人(剧中也无数次呈现过她跳脱出宫廷,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紫禁城全貌的情形)

▲如懿出冷宫后,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城墙上;临死前,最后一个到的地方也是城墙上。这里,它可以俯瞰整个紫禁城。

她不是局中人,她在局外。紫禁城里,有人宠爱过她,有人支持过她,有人辅佐过她,有人亲近过她,但,没一个人懂她。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自己的价值观贯之以一生的,而如懿做到了。她的强大,只是不被局中人懂得罢了。

三十岁以前,我们需要认识自我,三十岁以后我们需要“活出自我”。

做自我,其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因为身边总有各式各样的阻力,但如果我们内心足够笃定,我们坚持“做自己”而不是“学别人”,其实这事儿也不难。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不管咱们怎么活,不负此生就好。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说句老实话吧。我坚持写作的一个动力,不是为了努力追赶上那些我认为写得比我好的,而是不想把写作这个世界拱手让给那些比我写得差的。写得好的,分分钟让我想撂笔,心想:都已经被他们写尽了,我用尽洪荒之力也赶不上他们一根手指头,那还写个屁啊。但是,每次看到那些写得比我还差却依然笔耕不辍的,我就来劲了,心想:读者与其被他们毒害,不如被我毒害,好歹我毒性小一些。ps: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