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你买房可以,让我都听你的不行”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戳右上方蓝字「星标」晏凌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我和父母的恩怨与和解


文/晏凌羊

1

我爸妈身上有那一代人普遍存在的毛病。

比如说,舍不得花钱,酷爱囤东西,去哪儿都像逃荒,对舒适一点的生活方式充满抵触。

我是提倡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但是从不主张过分省钱。在有可能让你获得更多收益或是能保障你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事情上,该花的钱不能省。

比如,我们可以不穿名牌,但请人吃饭别吝啬钱。平时在家里可以省着点花,但出行时要舍得花钱买安全、买保障。

我爸妈跟我完全不一样,也许是穷怕了,他们恨不能把省钱这事儿做得密不透风,“拼命省钱”已经成为了他们烙在骨子里的习惯。

我给我爸妈买的好一点、价格高一点的衣服,他们说不好看,拿去压了箱底,然后他们去菜市场买了那种质地差、价格便宜的衣服,天天穿着出街。

这次回老家,我妈说要回农村老家拿点东西,我问她要拿什么?她说是桶、盆、被子之类的,那些东西放在老家没人用,而她在市区则需要重新花钱买。

其实,市区房子其实并不适合囤东西,而且该配齐的家具家电我已经给她买好了,但她不把老家那些东西搬运过来,心里不舒服。

她想要搬运过来的东西,价值不超过三百元,而我租车陪她回去一趟,大概需要耗时两天、花六七百元。

我问她,你算过这个经济账没有?我妈说,咦,也是哦。

你看,当省钱成为一种习惯,我妈已经没法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惯性去考虑问题了。

我爸也好不到哪儿去。

前两年,他回老家,跟朋友出去喝酒,回到家里突然中风,半身不遂。他以为自己是喝醉了,竟熬到天亮才给朋友打电话,朋友把他送去了医院,却已经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到了医院后,他又瞒着我,不肯告知我事情真相,只说自己打几针就好。我后来才知道他的意思,无非是觉得我回去看他一趟,要花钱。

我让朋友去医院看他,并发来他的视频,这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急急忙忙打飞的回家,把他运送到了广州。花了十万后,他是能生活自理和下地走路了,但从此一瘸一拐。

父母舍不得花钱,有时真的会给儿女带来罪恶感。

比如,在老家我和逗号吃一顿鱼就花了两百多(这个物价在老家算是贵的了),结账的时候我好有罪恶感,因为我爸为了省十块钱,愣是不在市区理发,而是跑回我们小镇上理。

只是,这种罪恶感不似少年时花他们钱时那般剧烈了,我买完单即忘。

囤东西的习惯,我妈严重一点。我家里到处是她囤的塑料袋、纸袋、布袋、瓶瓶罐罐。楼上的天台,她被她拿来囤各种东西,比如空矿泉水瓶、木头、有缺口的碗、裂缝的塑料盆……

趁她不注意,我就各种扔,结果有些东西我扔了两年多她都察觉不到。这些她认为有朝一日会用上的东西,唯一的作用就是占据几万一平米的地儿。

出一趟门,我妈恨不能把家都搬走,包里背着所有可能用到、用不到的东西,只是担心路上用起来的时候买不到(说到底还是怕花钱)

以前,我也无法理解上一辈人的时间观念。

每次坐汽车、火车、飞机,我爸妈都能把这事儿搞得像逃荒,争先恐后像是怕误了行程似的。

这个暑假在老家,我租好了车,准备带父母回老家。我说了会把车开进小区来接他们,结果他们还是花好大劲把行李搬运到烟尘四冒、汽车尾气熏天大街上候着………结果呢,时间也没省到,因为我还要回家拿东西。

回广州时,我们坐的是晚上的飞机,可我爸妈早上十点多就起来忙活,十二点多就把家里水闸关了、电闸关了、垃圾桶清了,我上个厕所得用水桶里的水冲马桶……而我家离机场,打车就半小时。

带他们出去旅游,就更是了。好不容易到达一个风景优美的目的地,他们就又各种催促你赶往下一站,仿佛他们生来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各个任务点打卡,而不是为了看风景。

2

为何我们的父母普遍舍不得花钱?

我觉得原因有二:

第一、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至今依然有不配得感。

你让他们去高消费场所,比如五星级酒店,可能他们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那不是他们所熟悉的场所,身边人不像是他们所熟悉的阶层,周围的环境让他们自卑。他们只有回到自己的阶层中去,回到自己熟悉的消费场所、消费方式,才会自在。

第二、省钱和吃苦能令他们产生一种“我吃苦,我高尚”的感觉。

平日里,在别的领域,他们的价值感普遍低,很难感知到自己“没给别人添麻烦”“产生了价值”,但省钱这事儿能给他们这种“崇高感”“价值感”。

为何他们但凡要坐汽车、火车、飞机,就要拼命赶?到底是什么在驱使着他们不顾一切地往前赶,到达一个目的地后又火急火燎往下一个目的地赶呢?何以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没法闲适、淡定呢?

大概也是因为怕误了行程、多花钱。过去那个年代,买张车票多不容易啊?这种“怕”已经深深烙进了他们的基因里。

以前我同样也无法理解父母辈那一代人的婚姻为何普遍很糟糕,但为何他们又死不肯离婚?

就拿我爸妈的婚姻来说,他们真的是彼此怨怼了一辈子。

以前,我爸妈因为一块钱的东西吵,后来因为价值十块钱的东西吵,再后来一百,一千……经济条件变好了,但他们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各种诅咒对方的习性一点没变。

屁大点事情吵到死去活来不说,还要找儿女做审判官,让儿女评评理。

有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怼了回去:“带户口本没有?带了的话,麻烦去办个离婚。别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我从小到大受够了。我跟孩子她爸合不来就离了,离了之后与他和平相处,从未在孩子面前说过他半句不是。我真是历经千辛万苦才逃离了贫苦的、人际环境恶劣的农村以及千疮百孔的原生家庭,但你们不要因为我还存点孝心,就拖着我往下坠,行不?”

现在,不管是在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我感觉我才是我父母的“父母”,管着两个“熊孩子”(是真的熊,比逗号难带多了)

我爸想给爷爷奶奶好好修一下坟,我妈不同意(我外公外婆的坟倒是搞得挺好的)

我爸来问我,我问他:“你需要多少钱?我给。”

我妈见状,跟我说这钱不能给、不该给。

我说,这是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我妈觉得我这话又伤害到她了,认为我站在我爸一边……于是,她又炸了,问我是不是她在这个家里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

我说,随便你。我挣的钱,怎么花当然得听我的。你要生气,那是你的事情。当初我舅舅暴尸街头,我给买的棺材,我爸也没反对。

现在,我常跟我爸妈说:“以前你们穷,离不起婚,也怕被人笑话,我理解。现在,我们家条件好点了,你们随时可以离。如果还是不好意思离,那像离婚了一样过,谁都不要管谁。需要钱、需要帮助,就找我,别找对方了,行不行?”

可是,这些话我“说了等于没说”,他们总是无法自控地想管对方,让对方按自己的意愿去说话、做事(主要是我妈管我爸)

比如,我带我爸去日本旅游,我爸穿了菜市场买的廉价衣服去,我建议了他两回,他不听,也就随他去了。到了景点,我给他拍照,拍完发家庭群里,我妈见了,就说我爸寒碜,丢女儿脸丢到了日本。

有好几次,我爸妈各自跑去跟同龄人商量要在老家找一块坟地,说是将来要“落叶归根”。

我说,现在全国都推行火葬了,还土葬?行行,你们去找吧。五千块以下,我出就是。超过了,你们自己想办法。

倒是在“葬在一起”这一点上,我爸妈的意见倒是出奇的一致。

这点我挺意外的。我没法理解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虐恋?还是他们俩只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应该遵从农村的习惯?又或者,比起一辈子怨怼,他们更惧怕孤独?更惧怕这世界上没人给自己添堵、没人跟自己吵架?

也正因为如此,我鼓励一切在婚姻中过得痛苦的男女及早“断舍离”,不然,我爸妈的一辈子就是你的一辈子。

当你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你就会任由惯性推着往前走,永远没有办法找寻到另外一种幸福生活的可能。

也别再“为了孩子不离婚”了。

像我爸妈这种婚姻,只会给彼此和儿女带来无尽创伤和麻烦。

单独和我爸一起,我的烦恼值是0.8

单独和我妈在一起,我的烦恼值是1

同时和我爸妈在一起,我烦恼值变成3

别的不说,就单说“父母不和,其实很浪费钱”这一点。

从我记事起,我爸妈就没躺过一张床。条件好点后,两人无法同住一个房间。在广州,他们每人要住一间房,于是,我老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大。

回到老家,每人一间房似乎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养老精神需求了,我现在寻思着要不要再在这个小区再买或再租一套小公寓,将来给我爸住。

不过,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厌弃也是。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乃至同一个小区、一个城市,可能都无法解决他们彼此厌弃的问题,也不知道两个星球、两个世界是否可以。

我爸妈这辈子,就这样了,这是他们的宿命,毕竟,他们没本事离婚,离了也没本事把日子过好。

但是,我真的很想跟那些抱持“为了孩子再痛苦也不能离婚”的夫妻说:“如果没法好好相处,请一定要及早离婚。真的,儿女会因为你们能及时离婚,感激你们一辈子的。”

而我,真庆幸我没复制我爸妈的生活,还好,真好。

3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当然不是为了控诉父母的。

木子美说过一句我挺服气的话:“大多数人进入中年后,对父母的情感会变浓,无需外力也会主动改善,这大概是处境和经历引发的共鸣。不要急,爱的返养其实会成为你内心需要的一部分。”

我也是到了三十五岁后,才慢慢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慢慢学会了和父母和解。

父母怕花钱、喜欢囤东西、去到哪儿都喜欢往前赶路,是因为那个年代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匮乏创伤。

换而言之,他们会有这样的习惯,细想起来也挺可怜的。

现在,面对着我父母这些“习性”,我也懒得再管了,他们觉得开心就好。

比方说,这次从老家回广州,到了机场,因为火腿肉不能带上飞机,我爸妈急得团团转。我让他们把火腿肉扔了,他们舍不得,我只好去找快递,快递说只能走汽运,而且不是真空包装,寄到广州可能臭了。我爸妈还是舍不得,我只好又掏了快递费,权当给他们买个心理安慰。

我妈要囤矿泉水瓶子、纸皮之类的东西,我就让她囤。她要送去废品收购站,我就开车帮她送过去,并且坚决不告诉她“我的油钱都比你那些废品贵”。

能让他们心里感到舒服点,那就去做吧,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反正平时他们已经够省钱。

如果某件事情做起来我自己心里不大舒服,那我就不去做。所有的尽孝,当然是以“我自己愿意”为前提的,否则,即使做下来了,也会心生怨念。

至于他们的婚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实在跟我没关系,我也没法为他们的婚姻负责。

每次他们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管对方(主要我妈管我爸),我就提醒他们:像离婚了一样过,谁也不要管谁,OK

每次他们控制不住自己想要跟我控诉对方的罪恶,我就一句话怼回去:你们的事情,关我什么事?我不爱听这些,有什么情绪你憋着。

小时候看他们吵架、打架,我还会哭。现在,到了中年,早就变得内心强大、皮糙肉厚。自从分清楚哪些事是我的、哪些事是别人的,日子就过得神清气爽。

对父母,千万不要有拯救欲和改造欲。能帮他们,就帮一把;帮不了,就安然接受他们就是这种命、就只配过那样的生活。那是他们自己选的路,后果也该由他们受,与我们无关。

我们宝贵的能量,应该放在自己身上。

4

中国人形容亲情,最喜欢用一句话: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最近突然对这话有了深切的体会。

比如说,平日里看到我爸妈冷战、热吵,我心里就烦躁得不行,心想:老天怎么会让我摊上这么不懂事的爸妈?

可是,父母对我的点点恩情,却也是铭刻在生命记忆里的。

比如,老妈曾跟我讲起我十七岁那年家里的情形。

当时,我上大一,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全部申请了助学贷款。我爸做爆破时被炸伤,出事后老板跑了,我爸无赔偿也拿不到工资,老妈没通知我,只因觉得从北京回云南的路费太贵。弟弟当年的学费五百,家里拿不出来,辍学两周后老妈觉得他可怜,四处借钱让他得以继续上学……

这一切,她当时都没让我知道。我现在回想起那时候她面临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心疼的。

我爸呢?虽然脾气很不好,但他待我也是不错的,我就讲两个与球鞋有关的细节。

我和前夫没离婚之前,他见前夫的球鞋脏了,会亲手帮他刷洗干净、晾干。我怀孕到了中后期,前夫出了很多幺蛾子,是我爸陪我去产检、帮我系鞋带。我生孩子前夜,前夫临阵脱逃,又是他跑去医院顶上了守夜的岗位……

不管我考哪所大学、毕业后去哪个城市、做怎样的工作、跟什么样的人结婚生子、于怎样的状态下做出离婚决定,我爸妈都充分尊重我的意愿和意见。即使前夫待我如此凉薄,他们也支持我与前夫和平相处,并尽全力为孩子爸爸行使探视权提供便利。

这些藏在细碎生活里的恩情,足以抵消我对他们的嫌弃和怨恨。

亲情之所以不容易断,就是因为它具有极顽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那些点点滴滴的恩情,日积月累下来,就形成了顽强的“筋”。它拥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将断了的骨头接起来。

5

这次回老家,我停车给我爸妈看了看滇西北几个县的人民都企盼早日通车的丽江金安大桥,桥面还没开始建(图三是效果图,据说建成后全球第四高)

 

我说,你们二老好好保重身体,以后我们从古城边的家回农村老家,开车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而不必像现在一样,要翻越五六座大山,耗时四个小时。现在社会越来越好了,你们健健康康地活着就是赚到了。这个桥开通后,老家那片湖很快会开发,说不定你们还能发一笔小财呢,高不高兴?但是,如果你们活不长,这事儿就麻烦了。我们的户口已经转出来了,不方便再转回去。按照有关规定,你们不在的话,村里的田地可没我们的份。所以,为了发财,你们给我好好活着,活久一点。

每次我看我爸妈不注意身体,我就把这话端出来。

其实,旅游开发的经济效应哪能那么快显出来,我只是知道他们喜欢钱但又不喜欢花我的钱,才给他们画个大饼。

这次回村里,遇到邻居大婶,大婶说今年上半年村里已经办了十几件丧事,接下来是不是要轮到她了。

我听了听名单,发现好多我小时候给过我糖吃的伯父伯母、叔叔婶婶都不在了,再听我爸妈说“见一面,少一面”,心下有些难过。

还有一个朋友的大伯,查出癌症前半年还活蹦乱跳的,可查出肺癌晚期后没多久,就发生了腹腔积水,医生都无力回天了。儿女们再想尽孝,却已经来不及。

我怂恿我妈回去办个护照,我说我带你去澳洲转转,老爹已经出过四五趟国了,你也去一次,看看发达国家长啥样。

我妈拒绝了,说她晕车,哪儿都不去,还说我不需要给她搞这些有的没的,只要她说的话我听得进去就行了。

我说,带你去澳洲,我可以的。按你说的去做,你知道的,我做不到。

我对我爸妈感情特别复杂。我痛恨他们一辈子争吵、怨怼不,也嫌弃他们身上某些毛病,但骨子里,我还是很感激、很爱他们的。我这人不咋舍得给男人花钱(基本上是量入为出),但对父母、孩子绝不吝啬。

这次回老家,经过集市口,我忽然就想起上大学时候的事儿来。十七八前我在北京上大学,寒暑假坐四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昆明,又坐一个晚上的卧铺夜班车回老家。回到老家时,往往才凌晨四点多,天都还没亮,集市口也没路灯,乌漆麻黑一片。

我爸妈接到我的电话,就提前去集市口打着电筒接我。冬天的凌晨我们那里挺冷的,他们就四处收集来玉米秸秆之类的东西点燃,在路边边烤火边等我。每次我从车上下来,就能听到我爸妈的声音,心里很安定。

我知道,他们已经尽自己所能去爱我,但碍于各自的出身、际遇、脾性、悟力,他们已没法给我更多,而我早就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的人,不好意思再像个孩子一般向原生家庭充满索求。

我也知道,我今天拥有的所有的一切,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但若是父母没有弯下腰给我铺成一道桥梁,我决计到达不了今天。

做好自己能做的、愿做的(比如给父母提供必要的养老保障)其他的事情(比如父母的情绪问题、婚姻问题)给他们自己或是老天。

保持这样的责任感,同时保有界限感,我们才能在所剩无多的相聚日子里,与他们相亲相爱。

我是这样做的,希望你也能。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所有的和解,都是和自己内心和解,而不是和别人。就连跟劣迹斑斑的父母绝交,也是一种和自我的和解。你终于不再对那样的父母有期待,终于可以安全接受了命运的这种安排。而大多数人跟父母,都达不到要绝交的程度,大家都是有恩情、有矛盾,彼此埋怨却又彼此依存。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今年上半年我和我妈的关系挺紧张,她一度气得跑回了老家,我也写过不少吐槽她的文章,但后来怕她看到生气,又屁滚尿流爬电脑前尽数删除了。好多朋友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以前你写自己妈妈的文章怎么都不见了?我还想看看。”我只能如实回答:“怕我妈生气,删了。我不想再气她了。”

今天的文章又一不小心写了六七千字,有时也觉得自己啰嗦,希望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能博得一部分人的喜欢和懂得吧。

ps:为激励自己写下去,羊羊时不时会接点广告。广告放头条时,原创文会放次条。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