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和黄庭坚:朋友一生一起走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苏轼和黄庭坚:朋友一生一起走


文/晏凌羊

2018年四川宜宾的一场洪水,让苏轼和黄庭坚的雕像成为了“网红”。

苏轼和黄庭坚的雕像,本来是放置在江岸上的,可后来因为洪峰来袭,他们俩被淹了。

一开始,苏轼和黄庭坚雕像只是被洪水淹到了腰部。

后来,淹到了胸部、颈部。

再后来,江面上只剩下了两个漩涡。

等水位稍降一点时,人们发现:黄庭坚还站着,但苏轼已经倒了。

直到洪水完全退去,人们才发现苏轼的雕像在洪水的冲击下断裂,倒在一侧的浅坑中。


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就“噗嗤”乐了。

历史上,苏轼跟黄庭坚确实私交甚好,两人惺惺相惜,一起对抗过时代的洪流,而苏轼也确实死在黄庭坚的前面。

宜宾这两尊对抗洪流的雕像,确实也跟一千多年前的两位文豪的故事对应上了。


苏轼受李白影响比较大,写的诗词大开大合、纵横捭阖,不按常规套路出牌,而黄庭坚受杜甫影响比较大,他写的诗词更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凝练、基调沉郁。

黄庭坚的诗词,我背得下来的只有这两句(其他的,都需要现查询)“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用的拟人手法,令我印象深刻。

今天很多楼盘取名字,动不动就取“幸福里”“春天里”,这种广告文案玩法,黄庭坚早玩过了。

黄庭坚写的诗,最经典的一句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乍一看,这句诗处处透着江湖快意,但是,结合整首诗来读(如下),你就会发现:黄庭坚的写诗风格,更像是杜甫。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写诗,特别喜欢化用典故,因此,没点文学素养和阅读积累的人,可能会看不大懂他的诗。

比如这首诗中,他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只是为了说明自己跟友人相距遥远。

“治病不蕲三折肱”,化用的又是《左传》中“三折肱,知为良医”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若是摔断三次胳膊,就可以成为良医了。

黄庭坚写这句诗,主要也是抒发他和友人不得重用之情。

我估摸着,黄庭坚的诗词之所以流传度远不如苏轼,主要是因为他的诗化用典故比较多、读起来相对比较晦涩。

比如,黄庭坚写过一首与酒有关的词,整首词里无一个酒字(序言不算),但几乎句句在说酒。

这首词是《西江月》: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第一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这是黄庭坚在这里掉了个书袋。
 
这两句,化用的是韩愈的两句诗。
 
韩愈在一首诗里写过“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意思是:打发这一辈子时光,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饮酒。寻思了百种活法,没有哪一种活法比闲适更舒服。
 
在另外一首诗里,韩愈写“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意思是:给你酒你就赶紧喝,酒这玩意儿最能消愁了。
 
韩愈的“杯行到君莫停手”,也被黄庭坚化用到了《西江月》里,只不过他换了一种表述方式:杯行到手莫留残。
 
黄庭坚写这首词的时候,把韩愈诗中写的“酒”字删除了,但熟悉韩愈诗的人,一看就知道黄庭坚这是要写“酒”了。
 
这首词的序言里,黄庭坚写“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也就是说,当时是大家都在喝酒,只有他一个人独醒。
 
整首词不提酒,但句句都在为喝酒找借口。
 
第一句写喝酒的好处。
第二句写自己不喝酒的话,会被陪酒的佳人笑话。
第三句写自己心里很苦闷(很适合借酒浇愁)
第四句写自己想一醉方休的心理冲动。
 
那么,黄庭坚在酒桌上挣扎了那么久,到底喝酒没有?我认为是没有的。
 
我估摸着,他真正下决心想喝酒的时候,酒桌上的人已经散了,月亮都下去了。
 
黄庭坚酒瘾很大,晚年才开始戒酒。
 
他写的这首词,把一个戒酒后馋酒的人的心理,临摹得活灵活现。

黄庭坚的书法,也是一绝。他和苏轼的书法观截然不同。

今天我们再看两人的书法作品,会觉得苏轼写的字相对来说要“胖”一些、稳一些,而黄庭坚写的要“瘦”一些、飘逸一些。

两人相交甚好的时候,互相调侃彼此的字写得不好。苏轼说黄庭坚的字写得像是“树梢挂蛇”,黄庭坚则说苏轼的字是“石压蛤蟆”。

我不懂书法,但觉得两个人对彼此写的字的形容,还都挺到位的。
▲苏轼《邂逅帖》
▲黄庭坚《山预帖》

或许是因为苏轼的诗词被选进教科书里的比较多,所以,今天我们比较熟悉苏轼,却不大熟悉黄庭坚。
 
可如果要在宋代诗人中找一个跟苏轼境遇最类似的人,那这个人就是黄庭坚。
 
两个人都是诗词、书法造诣比较高,都是在青年时期崭露头角,都有点克妻(克妻之说当然只是玩笑话,但他们俩的老婆确实死得有点勤),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上同频起落,晚年都是被一贬再贬,最后都是客死他乡。

黄庭坚年少时就饱读诗书、很有才气。
 
骆宾王七岁能成诗,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今天我们的孩子们还在背。

黄庭坚也是七岁能成诗,他写的是牧童,而且诗中开始有了哲理: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代的科举考试,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在科举考试中怀才不遇的人比唐朝少。

黄庭坚22岁就高中进士,当了县尉(相当于一个县的公&安局局&长)。之后,他迎娶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黄庭坚成婚后两年,妻子病逝,这让他很是郁闷。之后,他又续弦,可谁知道第二任夫人又死了。他怀疑自己克妻,开始借酒浇愁,染上酒瘾。
 
后来,黄庭坚的母亲生病。母亲卧床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辞职回家,伺候母亲整整一年多。母亲去世后,他在老人家的坟墓旁边盖起了一间非常简陋的屋子,住在里面守孝三年,还差点忧郁成疾。
 
苏轼一开始不认识黄庭坚,只是偶然读到了他的一首诗,就对他钦佩不已。黄庭坚也很仰慕苏轼,两人因此成为至交。
 
苏轼很赞赏黄庭坚的才情和孝心,他做官时老被调来调去,一度想推荐黄庭坚来接替自己。在推荐信中,他评价黄庭坚“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苏轼起初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他在给领导打的报告《湖州谢上表》中,多写了几句话,说自己无法与变法派共事,结果这篇文章被人拿来做文章,导致苏轼入狱,差点被杀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沈括(写《梦溪笔谈》那本自然科学书的作者)等人赶紧与苏轼撇清关系,把留存的苏轼诗交给朝廷。黄庭坚则坚决不说苏轼的坏话,后来还被朝廷罚钱。
 
好在,苏轼被他弟弟苏辙、支持他的同僚以及他反对的王安石所救,留了一条命。
 
过了几年,新法废止,保守派在朝廷占了上风。苏轼和黄庭坚都回到了京师,两人时常坐在一起探讨诗文和书法。

黄庭坚在司马光的举荐下参与修国史,苏轼则不满保守派的政治主张,跑到了杭州。
 
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是变法派,他一直不喜欢反对变法的苏轼和黄庭坚,甚至于儿子赵明诚(李清照的老公)喜欢“苏黄”的诗文和书法,他都会斥责。

赵挺之和黄庭坚的过节,始于山东。

当时,赵挺之在山东当官,正值王安石变法,他想在全县市实行市易法。

市易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种改革本意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成为了某些官员中饱私囊的工具。

赵挺之想搞这个改革,却遭到了黄庭坚的反对。黄庭坚当时主管一个镇,他认为那个镇面积小,百姓又贫困,无法承受这种变相勒索。

到了变法派得势时,赵挺之就向朝延反映黄庭坚男女关系有问题。
 
黄庭坚是写过一些艳诗,但他是否乱搞男女关系,我们无从查证。我们只知道,他因此陷入政治纷争,后被贬黜到了湖北鄂州、四川涪州(今重庆)、黔州(今贵州北部)等地。

苏轼当时也被贬到了惠州,临行之前两人在鄱阳湖见面,聚了三天,没想到成为诀别。

苏轼后来被贬得越来越远,最远去到了海南。苏轼在海南时,黄庭坚则被贬到了戎州(今四川宜宾)

史书上记载,黄庭坚游览戎州无等院、观甘泉甃井时“见东坡老人题字低回其下久之不能去。”

黄庭坚在戎州发现了多年前苏轼写给叔丈王庆元的一封信被随意乱扔,气愤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苏轼曾经给黄庭坚寄过《寒食帖》,黄庭坚收到以后给苏轼作序,大赞“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苏轼年老的时候,被大赦,可以再回中原,但是,从海南北归的路上,他与世长辞。黄庭坚获悉苏轼的死讯后,悲痛难言,在家中挂上苏轼的画像,日日追思。

再之后,黄庭坚又因为政治纷争被贬黜至广西宜州。对古代人来说,宜州真的是无比荒蛮的地方了。

这一年,黄庭坚已是59岁。

他一路拖家带口往南走,到了湖南永州时,他把家属留在了湖南,自己只身前往宜州。可是,他刚到了那里,还没上任,就客死他乡。
 
而此时,苏轼坟头的草,已经枯荣四年了。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这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

我觉得用它来形容苏轼和黄庭坚,也挺合适。

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再看这一对挚友,只觉唏嘘。

人生惨淡,志同道合者寡。懂得,比结盟更重要,特别是在面对时代洪流的时候。

很欣慰洪流过后,苏轼和黄庭坚的雕像再次站在了一起,我们还有机会看到这对才子饮酒赋诗看无尽长江滚滚流。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关于苏轼,羊羊还写过《如果生在宋朝,我也愿意嫁给苏轼吧》。

如果让我选要给时代穿越回去,我是首选宋朝的。

关于宋朝,羊羊还写了以下文章:《一边掐架,一边为你写诗》《宋朝:原谅我有米有酒还老被胖揍,所以子民写诗词都是愁啊愁》…

但是,我估计这类文章很多人都不爱看,毕竟它需要一点点阅读门槛。

虽然明知道大家不大爱看,还有很多喜欢抬杠的杠精不知道黄庭坚是谁,但我还是写了,完全是不想吃流量饭的节奏。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