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付亮: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微调重发)

 apaol 2020-06-04
茉莉花 群星 - 浪漫萨克斯 望春风


一些历史悠久的茶叶名品,在市场上销量平平,屈居“茶”后;一些品牌定位精准的茶类“后生”,产值却逐年递增,独领风骚。

贵州考察回来,这一现实更令人感到:中国茶叶,“后生”可畏,“前辈”必须努力,找准品牌定位,系统塑造品牌,否则就可能被遗忘在故纸堆里!

众所周知,品牌定位是一个品牌的核心基础,可以将之比喻为衣服的第一颗纽扣,第一颗扣错了后面就会跟着错;也可以将之比喻为珍珠项链的线,有了他才能把珍珠串成项链;还可以将之喻为“刀尖”、“剑尖”或“刀刃”,足够锋利才能披荆斩棘、削铁如泥。

不做好品牌定位就开始做品牌,就好似建造高楼大厦时,先施工再规划,后果可想而知。但是,很多历史悠久的茶叶名品,或初出茅庐的茶叶新品,在没有做好品牌定位的情况下,就大张旗鼓、大声疾呼、大刀阔斧,渴望大展宏图,描绘出一幅振兴茶叶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动人画卷。

对于茶叶品牌塑造来说,这是极其不利的操作方式,轻则劳民伤财,事倍功半,重则贻误良机,发展滞后。

正因为此,中国茶叶行业在努力争取各个荣誉称号之余,更应该重视品牌定位,并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实施持之以恒地品牌运作,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心里去,赢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可。

唯有如此,茶叶品牌才有长期生存的希望,才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尽管每一位要做品牌的人,都知道品牌定位一词,却不一定谁都明白品牌定位的确切内涵。所以,在回答“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看看,究竟什么是品牌定位。

什么是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就是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在消费者的心智中,为品牌找到一个独一无二、富有价值的位置。必须注意,这个位置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独一无二”,不能盲目跟风,没有高度;二是要“富有价值”,不能赔了本赚吆喝,只挖井却见不到水。

找到定位之后,我们需要开动脑筋,将其用精炼准确的词语生动地表达出来。根据行业经验,我们认为,所选用的词语至少需要同时满足五个标准:站得稳,展得开,收得拢,伸得远,传得快。下面我做简要阐释。

其一,站得稳。品牌定位不仅需要有与之匹配的产品质量做根基,而且要有扎实的消费者需求做基础。满足这两个条件后,品牌定位仍然要有销售渠道基础,唯有如此,品牌才可能在市场上站得稳。

其二,展得开。品牌定位必须有足够的支点来支撑,通俗地说就是,可以结合品牌实际拥有的各类资源,为其品牌定位找到形式新颖、内容相异、主题鲜明的诸多支点。

其三,收得拢。品牌定位必须具有“高度”和“广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海纳百川”,或者说是“一览众山小”,能够将品牌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有利资源聚集“麾下”,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推动品牌的良性发展。

其四,伸得远。尽管品牌定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做微调,但品牌定位仍要能够在品牌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能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焚林而猎”,“涸泽而渔”,丝毫不顾品牌的中长期利益。

其五,传得快。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一个品牌定位必须易于受众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够“传得快”,快速形成势如破竹的传播力量,从而迅速到达目标受众,为品牌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必须提醒,信息爆炸的今天,消费者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在品牌和营销的世界里,没有时间去“追根究底”,只有“合乎情理的认知”,或者说只有合乎消费者已经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认知同样是很难改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茶叶品牌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认识定位,理解定位,为定位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如何做品牌定位?

做品牌定位的最好方式就是:“标新立异”+“随波逐流”。

什么是“标新立异”?“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这就是“标新立异”的基本含义。今天来看这个词,似乎有点儿“贬义”,但这却极其准确地道出了茶叶品牌定位的一个关键:没有差异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定位,也就没有竞争力强的茶叶品牌。

“标新立异”语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可见,最初并无贬义。

事实上,“标新立异”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思维和人格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分搀和在其中。例如,频繁面对相同的人、工作或事物,大部分人会感觉厌烦或无趣,期盼“标新立异”的主张或事物出现,以拯救我们的感觉疲劳,包括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味觉疲劳等等。如果离开“标新立异“来谈人性,或许我们就会失去认清人性的基础。

所以,做茶叶品牌定位,同样需要“标新立异”。当然,要系统做好茶叶品牌,除了品牌定位上的“标新立异”之外,品牌传播上的“标新立异”、渠道建设上的“标新立异”、终端促销上的“标新立异”等等也至关重要。

不过,只会“标新立异”也不行,“标新立异”只是一个关键元素,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关键元素:“随波逐流”。可以说,几千年来,人性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例如,惰性一直伴随着人类,很多人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分析,简单点说,很多人都懒得动脑筋,都想享受“现成品”。

品牌的本质是人品,要确立独一无二的品牌定位,我们必须尊重人性,在标新立异的同时,做好“随波逐流”。进一步而言,品牌最终是靠人,茶叶品牌的塑造必须一切围绕人性的阴暗和光明来做工作。

但是,必须指出,对于“标新立异”和“随波逐流”来说,二者在实际的操作中仿佛是孪生兄弟,更好似走路时的左腿和右腿,彼此相互紧密联系着,往往在一个品牌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将二者包含在其中,巧妙运用,同步进行,互为补充。

当然,若是地方政府或茶叶企业在在做品牌定位之路上,促成二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最为理想、最具功效性的方式。当然,这也是品牌运作的最佳策略,可以节省大笔资金。

例如,从安吉白茶的综合表现来看,可以说安吉白茶的品牌定位聚焦在“珍贵”上,养生或健康只是珍贵的重要支点。“珍贵”元素是其品牌定位中,顺应了人性中“随波逐流”的一面:在消费者看来,“珍贵的”、“稀有的”就是“好的”、“值钱的”、“高档的”。

但是,在具体表现安吉白茶品牌定位的时候,其所引用的资料又顺应了人性中“标新立异”的一面。例如,从安吉白茶的“源头”来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赵佶的此番观点和描述,没有其他茶叶引用过,读起来很新颖,耐人寻味,也很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无疑为安吉白茶披上了皇家的外衣,顷刻间让“随波逐流”的“珍贵”,因为“宋徽宗赵佶”而显得“与众不同”。

具体的案例不仅表现在茶叶公共品牌的定位上,还有许许多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借鉴。在随后的茶叶文章中,我将根据需要继续阐释茶叶品牌运作过程中,“标新立异”与“随波逐流”的唇齿相依关系。(此文首发于201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