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嘎拉哈、傻狍子和火炕 | 博物馆

 七烟 2020-06-04

本文来自站内主题#美好百科·伙伴篇#

王欢欢主编

嘎拉哈(gǎ`lā`hà),也叫羊拐、髀骨,新疆叫阿斯克,学名叫距骨,是旧时北方民族的一种游戏。这个词儿是满语的汉语音译,满文为gachuha,汉文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多取自羊、牛、狼、狍等。

清人徐兰《塞上杂记》云:“喀赤哈者,羊膝骨也。”清代纪晓岚《槐西杂志》载:“作喀什哈,云塞上六歌之一,以羊膝骨为之。”

把膝盖骨从后腿处卸下来,蒸煮刮净之后,上色 (通常为大红),或是保持原色。嘎拉哈四个凑成一副,每个骨头有六个面,其中比较大的四个面分别叫做针儿、轮儿、坑儿、背儿。聪颖机智的先祖就把这小小兽骨四个面玩了个新鲜逗趣。

玩嘎拉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曰歘(chuǎ)、一曰弹。歘嘎拉哈,同时搭配一个布口袋,内装红豆或绿豆的玩着最趁手。游戏规则是,只许单手,将口袋抛到半空中,按规定搬弄嘎拉哈的四个面或者抓起指定的嘎拉哈,在口袋落下的时候再用手接住。若是口袋没接住或是碰到了其他的嘎拉哈就判定坏了,转入下家,继续游戏。可以一人玩,也可以分成几伙儿对战,先达到预定的级别或者分数者为胜。至于弹嘎拉哈,若有好奇心爆棚的请自行谷歌。

嘎拉哈

话说《爸爸去哪儿》火了一兽儿——狍子,当时微博上满屏都在说它傻。其实不是狍子傻,而是人类太狡猾,再聪明的动物在人类面前也要低下高傲的头颅。人家傻不傻,数据来说话,身为北方最多的鹿类,躲得过呲呲冒火的枪口,没两把刷子早绝户了。那些说它傻的,人家受惊以后尾巴炸开,是应激反应不是被吓傻了;至于沿着汽车灯光跑,不知道会被撞死,那是因为它没赶上人类社会进化的速度。

日历翻回几十年前,在东北还叫北大荒的时候,有人说“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还有人夸张地说地里头插根筷子都能发芽,极言东北物产丰饶黑土肥沃。用棒子打,一来狍子确实比现在多,隆冬有时候没吃的了,饿的奄奄一息,一打一个准儿。二来猎人狡猾,沿着雪地里的足迹把狍子追的筋疲力尽,一头扎进雪地里没招儿等死吧,就像鸵鸟扎进沙堆里似的。三来狍子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轻易不会挪窝儿,等觉得没有危险了回到家,被守株而待的猎人一击而中。现如今野兽少了,树也砍得差不多了,从前净是几个人合抱不来的千年红松,现在碰见棵几十年的都得花吃奶的劲儿保护好。

其实我觉得狍子不好吃,肉有点柴还不咋香,不过狍子皮毛摸起来感觉不赖,一不小心暴露了吃野生动物嗯。还记得小时候亲眼看见野鸭子闯进了屋子,飞来飞去找不到出口,然后一使劲用嘴敲破玻璃窗就飞走了,哗啦啦的玻璃碴子碎了一地,我呆了半天。从那之后,对野生动物崇敬无比,青天白日栅栏上那只被我误认为花猫的猫头鹰,如今你在哪里呢?

傻狍子

狍子的嘎拉哈方正好看,精致小巧,是上等的嘎拉哈,但因稀少不易得而珍贵。在那个时代,家里能集齐一副狍子嘎拉哈,在小伙伴的面前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了。

小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某个同学带来了娘亲传下来的嘎拉哈,这可不得了,其他人也纷纷淘来了父母的玩具。每天下课午休的间隙,满屋子噼里啪啦歘嘎拉哈的动静,伴随着秋叶落尽冬雪纷飞燕回春暖,我也成为个中高手。

其中就有一副狍子骨的,面上的红漆被磨得所剩无几,边角被磨得圆润光滑,抓在手里十分趁手。一张书桌边,一拨人围着,扎辫子的小姑娘唱主角,眼神锐利身手敏捷,方寸之间腾挪趋步,像令狐冲把玩他的剑一样,把玩这一只口袋和四只骨头,冬日的暖阳透过玻璃温柔的晃眼,火墙上的饭盒香早已按捺不住。

东北人都住炕,这恐怕是很多南方人的刻板印象之一吧。其实农村住炕城市当然住床了,在城市里怎么可能烧火?而且现在的农村在发展,很多人都搬进了楼房,由暖气集中供暖,逐渐淡忘了火炕的记忆。

上置锅灶,下设灶膛,内连一铺火炕,烟气直通房顶。锅里香火炕暖烟囱冒,一家人围桌而坐侃大山。在遥远而穷苦的年代里,火炕是对抗酷寒的招式,任你风雪七十二变,我自一套太祖长拳,就足以睥睨天下,大巧若拙是矣。

满族史载,有正月里姑娘们不能动针线动剪刀之说,这也流传下来成为了东北的风俗。打小儿起就被姥姥严加约束,而东北的正月里不适宜户外活动,就兴起了这种在炕上就能玩的游戏。

歘嘎拉哈的满族姑娘

历史往回翻,老祖宗们都是打通任督二脉横生三头六臂开了天眼通了天耳,留下有形没形的物件儿,炫耀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火炕要修的好,不冒烟,省柴火,保恒温,炕面坚实,扛得住小孩蹦跶,便于拆修,便于掏灰,一堆小细节里的大学问。

就这样,火炕加嘎拉哈的奇妙组合,一枚小小的兽骨被玩得花样翻番,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

火炕

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期嘎拉哈就已出现,像龟甲一样,崇尚神灵的古人把它作为一种“定祸福决祥瑞”的占卜工具。古时候,人类崇拜的神灵是动物,之所以选择某种动物作为崇拜对象,是因为它们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认为这些动物的骨骼能令他们通达神灵,知晓天地,因此就将动物的骨骼作为“卜骨”,发展成卜骨文化,视“解者为凶,合者为吉”,“驴坑为凶,珍背为吉,珍包子为大吉”。

北魏时期的鲜卑人,最早将嘎拉哈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为殉葬品。在那之后,契丹、女真、蒙古军事战术上模拟演习都用嘎拉哈做棋子。嘎拉哈大小不同、类别不同、颜色不同,以不同的种类代表不同的军事名类,通常是山、林、河、泡,布兵设阵,士兵头领,包抄堵截,兵器队别等用“嘎拉哈”来代表,成为战局中沙盘的棋子。

慕容复一辈子都梦想着指点江山黄袍加身,不过避居江南的鲜卑慕容氏恐怕早已丢掉了这种粗犷豪迈的习俗。

多年以后,我再再再翻开《射雕》,第三回《大漠风沙》中:“札木合送给铁木真一个狍子髀石,铁木真送给札木合一个铜灌髀石。髀石是蒙古人射打兔子之物,儿童常用以抛掷玩耍。两人结义后,就在结了冰的斡难河上抛掷髀石游戏。”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货就是嘎拉哈。

不光有狍子嘎拉哈,还有猪、牛、羊、野猪、熊、狼等动物,狼嘎拉哈比较少见,但在西藏和新疆很受欢迎,象征着避邪、勇猛、战无不胜,和当地民族风貌相对应。

据说大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看大儿子金兀术既无心习文又无意练武,便放其出外闯荡。金兀术先去学叉魚,嫌累;再学围猎,嫌无聊。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都没学会。一天,他碰到了一位老仙人就开始发牢骚。老人说:如追上狍子取其嘎拉哈,我让你成为最灵巧的人;如射死一只野猪取其嘎拉哈,我让你成为最勇敢的人;如打死一只黑熊取其嘎拉哈,我让你成为天底下最有力气的人。金兀术一听心花怒放,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到狍子、野猪和黑熊的嘎拉哈。后来,金兀术果真英勇无比,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智慧和胆略完爆其他兄弟。

而和阗玉、羊脂玉嘎拉哈则纯粹作为名贵的佩饰,彰显着佩戴者的身份、财富与地位。

玉质嘎拉哈始于辽代,辽墓出土玉器中有玉嘎拉哈,辽代的一部分铜质、玉质“嘎拉哈”常在中央穿孔,便于佩带。及至金代,又出现了水晶、白玉、玛瑙制成的嘎拉哈,仿制羊或狍子的髌骨,多数中间穿孔,可随身佩带,类似汉族的童子玉坠,长年佩带,寓意吉祥。

白玉嘎拉哈

历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皇室、官宦或者民间的墓中,常有此物。秦汉时期的鲜卑、匈奴墓挖掘出不少年深日久的嘎拉哈。北魏鲜卑墓、辽代契丹墓、金代女真墓、明清墓都有随葬的犴、牛、狍、羊的嘎拉哈。而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摇车的两侧、底上部都挂有嘎拉哈,以辟凶邪求祥瑞。

小小的嘎拉哈已经不仅仅是兽骨那么简单,像佛祖的舍利子一般,脱凡入圣,成为了神圣和祥瑞之意的载体和象征。

文/ 煎茶君

蘑菇蘑菇她不会开花,但是她能煲汤……爱武侠爱金庸爱历史,曾梦想悬壶济世医行天下,可乱入新闻专业乐此不疲。

*关于十五言

原创写作者的联盟,脑洞流派者的聚集地。时而讨论惊世骇俗的东西,宗教传说,超自然,邪典艺术,犯罪学,阴谋论,荒诞史,异人录…… 时而又温和论及喜剧、绘卷、厨房经验录,文房具之爱,理性指向脑科学,心理学……这儿,是推敲控考据迷的欢场。

博物馆:介绍生活中各类奇货、或寻常物的发展史、人文事,并尝试趣味化书写。

博物馆开篇,是东北人就转一个吧,周末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