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五星辉煌 2020-06-04

远古时期服装非常简易,基本材料是兽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叫做耍流氓型,就是两块兽皮,一块挂在前面,一块挂在后面,孙悟空的虎皮裙就是耍流氓型的折中主义再现;另一种叫做one piece型,将两块大一点的兽皮上端两边缝合,留一个洞用来钻脑袋,讲究一点的两侧留两个洞用来钻胳膊,其余缝死,不然就将两边折一折,加上腰带,就可以出街了。

有些人会问难道就没有袖子吗?答案是确实没有。如果你不幸穿越回仰韶文化时期,或者龙山文化时期,看见旷野中寂寞的男女们胳膊上戴满了装饰,或者像篮球运动员一样戴着长护臂,千万不要惊讶,确实是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把袖子和衣服主体部分缝合在一起。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前一种耍流氓型对中国服饰的影响在于形成了男性服装的一个重要组件——蔽膝,顾名思义,将膝盖以上腰部以下的部分遮盖起来,原因嘛你懂的。蔽膝再发展一步,就变得更为精致,形状就像斧头,斧刃向下,就叫做黼,也叫作市,《说文解字》中写道:“市,韠也”。在商代出土玉俑身上就可以看到黼,这是贵族阶层的装饰之一,此外贵族暗金套装还包括高巾帽,舄和华贵的宽腰带。后来一直是帝王百官及命妇祭服中一个组成部分,以“抚今怀昔”的心情,对上古服饰遗制的追忆,以示穿着者不忘古制。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而后一种one piece型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激发了尾田荣一郎的创作激情,而在于再次基础上诞生了上衣下裳的基本服饰制度和深衣制,也就是衣裳连属。无论哪一种服制,都不包括裤子,有道是天增岁月人增寿,风吹下体凉飕飕。那么裤子去哪了呢。

在商周时期,人们用于御寒遮羞的下体之衣除了裙裳,还有裤子,但是那时的裤仅仅只有两只裤管,即《说文解字》中所写到的:“绔,胫衣。” 在古代也被称为“绔”或 “袴”,都是裤子的意思。在查阅文献的时候,在西汉时期的竹简中曾有过“绔”的文字记录。在清段玉裁注:“今所谓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在郑安庆刻秦兵马俑印中出现了关于胫衣的印章,分别对绔与胫衣做了简单的介绍,上面写道:“古人无裤,春秋时始有褰衣,即无裆之胫衣战国中晚期始有联裆裤秦俑之裤有长短两种”“胫衣,护小腿的粗而短的杯状圆筒护腿”。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可见,当时的胫衣是由两个单独不相连的裤筒组成,其从脚踝至膝盖的长度,仅仅只能遮掩住小腿部,形制如清末的套裤。在《韩非子·外储说》中写道:“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袴。’”讲的就是在齐国有个专门以偷盗为生的人,终因行窃而被剁去小腿,他的儿子不知情,就津津乐道向小伙伴吹嘘自己的父亲冬天也不用穿袴。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被剁小腿之人,即使在寒冬也不需要穿袴,说明袴所遮掩的部位是在胫部不在股部,说明当时“袴”所遮掩的部位是小腿。古时深衣虽长,但是仍然不能抵御下体的风寒,故系套在膝盖以下部分,主要起到保暖的功能。但是膝盖以上的部分却没有实际上的遮掩,因为胫衣的结构不完整而导致隐微易露,又由于人们的下体私密部位只有一件裙裳遮掩,而裙裳的左右两边各留缝隙,本是为了方便行动,但是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中必须倍加注意,稍不留意,就会有暴露下体的不雅行为。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如《礼记·曲礼》:“暑毋褰裳,褰则下体露。”又《曲礼》:“不涉不撅。”都意在表明揭开长衣即可看见不雅的下体。《墨子·公孟篇》:“是犹裸者谓撅者不恭也。”将揭衣与裸体等同视为不恭的行为,所以,这样的裤子如果不加其他服饰遮掩就容易走光,因此,古人上着衣,下着裳,里着胫衣,三者并用才能将身体完全的遮覆住。

当时胫衣并不具备遮掩的功能,而所谓袴的作用主要在于御寒和保暖,所以古人们常常因贫穷而没有裤子穿,在《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东观记》中记载:“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袴、被,而亲极滋味。”《后汉书·吴良传》:“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谄称太守功德。”

唐李贤注引《东观记》:“良时跪曰:‘门下掾掾佞谄,明府勿受其觞。盗贼未尽,人庶困乏,今良曹掾,尚无绔。’而在《六朝异闻·世说新语》中记载这一篇“既着短衣,不须夹袴。”说的是韩伯小时候,家至贫,有一次大寒,母亲替他缝制了一件短衣,叫他拿熨斗来烫,母亲对韩伯说道:“你且先穿上短衣,改天再给你缝做夹裤。”韩伯却说:“今已穿上短衣,就不需要夹裤了。”可见,裤子在当时而言是可有可无的服饰。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明朝的罗欣曾在《物原》一书记载过:“禹作裤”。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裤装由来的记载。而袴的出现最早是在周朝,也有记载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穿着裤子,据《中华古今注》云:“盖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为之。名曰褶。敬王以绘为之,名曰袴。但不缝口而已。”意在周朝时就已经有袴的出现。

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古之大裤,是由裙锐变而成。”前后遮掩,两侧连接起来就是裙,如果前后开胯,后缝制成二股,即“裤”。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道:“它和古时‘行滕’、‘邪幅’等同源,应是最早、最简的护胫服装之一。此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把上述那些部件逐步延长,融会组合成新的服装,胫衣向上加长发展为绔,再合裆形成裈。

皮裙、胫衣、绔、裈——裤子发展简史

而在《中国古代服饰图典》中,赵连赏先生写道:“多数的历史文献记载都认为袴是一种两条互不相连的袴筒,穿着时,两腿各穿一只……虽然在原始社会晚期就有了与现代裤子形制很接近的裤式出现,但由于以后各代的文物发现中有关袴的内容多为表面形式,而无具体实物进行比证,故难以对汉代以前的袴做出确切的说明。”

从现存文献资料查阅情况来看,如果以裤装的整体构成要素来看,具备并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的裤装,应该是在西汉。那时的裤子,裤腰、裤管、裤裆都已具备,合裆裤的出现使得汉族裤装在演变历史上得到了完善和发展。纵观中国服饰史,服饰的演化与发展,以裤装最为迟缓。而最早的裤子,是军装,或说是田猎装的一部分,这种服制另辟一章专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