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禅修小镇看见中国宗教文化景区的未来

 老骆驼4753 2020-06-05

中国是佛教文化大国,中国传统旅游景区一半以上拥有宗教背景,而佛教更是占据半壁江山,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佛教文化景区,停留在了观光旅游的层面,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文化传承上讲,都急需要寻求突破。

2015年灵山打造了拈花湾禅修小镇,他使灵山从一个单纯的佛教文化观光景区,脱变为度假胜地, 2016年数据显示,整个灵山及拈花湾的游客量高达400万人次,仅拈花湾小镇一项,灵山集团就以40多亿的资产获得6亿一年的收入和六成以上的毛利——禅修小镇,似乎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一条出路,笔者结合禅修小镇的模式梳理,探索中国宗教文化景区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1、什么是禅

它来自于佛教用语,起源于中国,盛行于日本,它是一种神秘宗教、一种思辨哲学、一个高不可攀的信仰。

2、什么是禅修

禅修是把宗教内容通过行动和学习方式进行实践和探索的行为,是沟通佛法与现代社会相连接的桥梁。

3、什么是禅修小镇

禅修小镇的精髓并不在于“禅”,而是在于“修”,禅只是一种文化,修是把一种文化转化成生活体验。只有当禅从一条理论、一种哲学、一个高不可攀的信仰,成为简单易懂、围绕身边的生活、生产方式时,禅修小镇才是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

禅修小镇模式

(1)专业禅修——以研究佛法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称之为专业自禅。

代表案例:缅甸帕奥国际禅修中心

【基本条件】以缅甸怕奥国际禅修中心为例,此类模式是以专业禅学研究和交流为目的,核心是邀请禅学大师,打造专业禅学研究修行的高地,因此要求小镇拥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对开发者拥有宗教资源的要求比较高。

【功能特点】这一类模式从功能上看,更多的是满足学术交流为目的,对吃住行等基础功能配套,只要求有,并不会要求的太精。通常会有禅堂、客房(寮房)、图书室、斋堂等功能设置。

在中国,除了专业的禅学研究外,禅修与国学、礼教等中国文化的结合度很高:以论坛、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以书院、学堂、夏令营等形式打造培训教育基地的模式比较多见。

【盈利特点】专业禅修以公益基金和宗教基金为主,通过专业禅修讲座、活动举办和会员加盟等形式获得盈利。

(2)度假禅修——在生活中体验禅境,以禅的思想指导生活,更多地体现为“禅理”功能化、实用化。

代表案例:灵山拈花湾小镇

【基本条件】以灵山拈花湾为代表,宗教地位并不突出,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成熟的商业操作团队,因此它弱化宗教的专业性,把整个小镇定位为“宗教艺术圣地”,借由大量音乐,美术及其他文学创作与宗教文化融合的方式,为度假氛围营造出了恰到好处的禅意意境。

【功能特点】度假禅修更多的是以度假生活功能为出发点,形式更为多元化,除了基本的专业禅修场所以外,还配备了培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圈层交流平台、度假会议酒店、主题演艺等功能。

【盈利特点】通过酒店、地产、商业等形式实现盈利。

(3)养生禅修——依托生态环境,与中医、膳食、太极运动结合,形成的主题疗养模式。

案例:北京大觉寺明慧茶院

【基本条件】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具备一定的宗教背景,拥有医疗相关的资源。

【功能特点】主要围绕心灵养生和身体康养为主要功能,结合传统医疗和养生运动,对入住客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如中医把脉,开出住店期间的膳食搭配和饮食建议;配套中式禅味的按摩、休闲;素食馆、禅茶馆(服务人员教导茶艺)、禅修中心、俞珈中心。

【盈利特点】养生禅修主要以为期1天-1个月不等的禅修体验课程收费为核心盈利点,同时可以通过单项养生体验收费和住宿收费实现盈利。

总结

禅修小镇是中国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的指明灯,它把宗教从虚无缥缈的神坛上请了下来,将受众群体从教徒延展到了大众,将单纯的教义转化成了生活和生产,这种更世俗化和体验化的宗教形式,值得中国所有宗教文化景区借鉴和深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