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长——我的复仇之路

 旧时斜阳 2020-06-05

抛开那些历史小说,单从史书的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读司马迁的《史记》。

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架在它头上各种各样的评价。

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些都是外在的。

与一个喜欢读历史的人来说,读得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相比其他大部头的一板一眼,枯燥而繁琐而言,《史记》就是一本文学与史学兼顾的故事书。

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个故事隐隐透着哲理与人性的赞扬。

读了之后,除了感慨千百年前我们的先辈金戈铁马之外,还能从中得到一些别样的东西。

而这一点是其他史书做不到的。

比如,我们下面看的这个故事就有这种效果。

说是,汉七年(前200),已经做了汉高祖的刘邦心血来潮,在从平城经过的时候,去了一趟赵国。

当时的赵国的王者是张敖。

这个名字很熟悉对不,熟悉就对了。

因为这位仁兄很厉害,早年随父(张耳)参加陈胜、吴广起义,曾封成都君。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嗣爵为赵王,娶高祖长女鲁元公主。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

得知刘邦来了,张敖倒也摆出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架子,亲自接待了刘邦。

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他还特意脱去外衣,戴上袖套,从早到晚亲自侍奉饮食,一个女婿对老丈人应该的态度,他都用上了。

应该说,这一番表现很不错。

不要说是一千多年前,就是搁在现在,张敖的这番表现堪称5AAAAA级。

但,再好的表现及不上第一眼。

许多人就败在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尽管张敖的表现足够5AAAAA,奈何刘邦就是看不上。

非但看不上,反而觉得女婿做样子给外人看。

越是这么想, 越觉得女婿不行。

可怜的张敖没碰上一个难伺候的岳母,反而碰上了更年期的岳父。

这顿饭吃的可想而知了。

刘邦不光嫌菜不好吃,汤不好喝,酒的档次太低,还当着赵国所有员工的面将张敖狠狠骂了一通。

张敖狼狈不堪,却又不能发作,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这一幕落在了一帮员工的眼里却不是那个味儿了。

哪有丈人这样数落自己的女婿的,何况这个女婿还是赵王,我们的实际老板。

本着替老板排忧解难的精神,酒席过后,赵国的国相贯高、赵午等人就走到了张敖的面前拉着老板的衣袖说道:“老板呀,你的老丈人如此不喜欢你,看样子你在刘家的日子也难过,当初我们创大汉集团的时候,只不过本着有才能的先立为王。如今您侍奉他那么恭敬,而他对您却粗暴无礼,不如我们去把他杀了。”

张敖一听,吓得一个哆嗦,想丢个筷子,天上又没打雷。

只好咬破手指对众人说:“你们怎么说出这样的错话!当年先父亡了国,是依赖我丈人才能够复国,恩德泽及子孙,所有一丝一毫都是他出的力啊,希望你们不要再开口,免得我做那个不忠不义之人?”

众人一看领头的不同意,也不好多说,但刘邦飞扬跋扈的一幕还是让他们不爽。

于是就瞒着张敖私底下弄了一套刺杀计划。

也不知是刘邦先前买过了人身保险,还是刘邦胆大不怕死。

到了第二年,刘邦东垣回来,路过赵国,想起了女婿张敖又去了一趟。

不喜欢你,我就来恶心你。

你能奈我何。

得知刘邦再次来赵国,张敖再一次展现了5AAAAA的服务态度,好吃好喝的伺候,完了还给刘邦送去了一个美人。

这个女子叫赵姬。

你没看错,是叫赵姬,不是秦始皇的母亲。

和吕不韦的套路是一样的,这女子原为赵王张敖小妾。

但凡这样的女子,必是千娇百媚的。

就吸引力而言,与宫里的不在一个档次上。

刘邦很满意,当夜就宠幸了这个美人。

虽说此时刘邦已经57岁了,算是大龄青年。

但业务能力还是很不错,就这么一次,竟给中标了。

第二天,刘邦拍拍屁股走人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夜之间,小妾成了自己的上司,身份的转变,让张敖立即做出了决定。

学吕不韦,来个奇货可居。

就在刘邦走的第二天,张敖就给赵美人买了别墅,送了佣人,配了专职司机。

完了,还送生活费,营养品。

除了当初的恩恩爱爱,一切的服务质量依旧五星级的。

如此这般,过了一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刘邦的事情被朝廷发觉。

老子不过是骂了女婿几句,你们就刺杀。

要是打了女婿,你们还不得把我碎尸万段。

怒气冲冲的刘邦,当即下令将张敖,包括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

身在局中的赵美人也没落下。

狱中,赵美人指着自己的肚子对狱吏说:“我曾受到陛下宠幸,已有身孕,麻烦您给我发个新闻稿!”

狱卒大惊,这可是自己做不了主的大事,当夜就上报给刘邦了。

本着不想负责任的刘邦,大怒之下没有理会赵美人的申诉。

一看皇帝没表示,赵美人的弟弟赵兼立即就急了起来,当夜就找到了和吕后关系极好的辟阳侯审食其,让他转告吕后,希望看在同是女人,又怀上孩子的份上,可以帮忙求个情。

应该说,赵兼这个想法不错。

只是没找对人,作为刘邦的第一任皇后,又如何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还带回了一个孩子。

不杀了你就不错,还想求情。

你脑子被门给挤了吧?

一看吕后咬牙切齿的模样,审食其便不再尽力相劝。对于这段历史,司马迁很真实的记录了这一切。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彊争。——《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事情就此黄了,一看没希望的赵美人在生下孩子后,便自杀了。

狱吏抱着孩子送到刘邦面前,刘邦后悔莫及,赐名刘长,并下令吕后收养他。还用高规格安葬了赵美人。这里提一句皮外话,作为这件事的配角张敖,因为属下贯高极力为其开脱,平安出狱,一直活到(前182)才死。

事情到了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和所有说书的一样,在看似故事的结尾处总会来那么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个故事也一样。

当年在牢房里诞生的孩子不知不觉的长大了,什么曲折的故事一样也没有。

他很平安的长大了。

在老爹与母亲的优良基因下,小伙长得帅呆了。

从后来的评价来看他十分的优秀。

袁盎:“淮南王为人刚。”

百姓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司马迁:“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刘长即淮南王位,让他掌管昔日英布领属的四郡封地。

看到这儿,相信很多人都为这孩子的命运感到欣慰。

好日子开始了。

如果说这是好日子,的确不错,但有一点前提,这是别人的好日子,并不是刘长的。

这个虽然没记住母亲模样的少年,却一直深深想念着母亲。

随着岁月的增长,渐渐长大的刘长有了报仇的冲动。

在将当年的事情整理了一遍后,他将报仇的目标锁向了已经是左丞相的审食其。

这个吕后跟前的红人,当年如果他在吕后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也许自己的母亲就不会死。

这个念头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增长。

渐渐变成了人生中的一个理想——杀审食其。

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就此开启了复仇之路。

但审食其也不是无能之辈,作为吕后的头号情人,他顺利坐上了左丞相的职位,只不过和一般的丞相日理万机不同,审食其不管理政务,而像郎中令一样在宫殿内监视,但官僚奏事通过他的决裁。

想要杀这样的人。

光靠冲动是不行的。

唯一的机会是时机。

为此,刘长选择了等。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英明的决定,作为和汉高祖刘邦同时代的人,罩着审食其也垂垂老矣。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刘恒即位。

作为兄长,刘恒很喜欢弟弟刘长,时时让刘长来长安城里走动走动好联络联络兄弟之间的感情。

这是一个信号。

刘长很快就抓住了。

机会就在一瞬间,错过就再不会来。

公元(前177年)刘长来长安朝见刘恒。

兄弟俩一高兴就跑出去打猎,增加增加兄弟之间的情谊。

这一天,兄弟二人都很高兴。

尤其是刘长,看兄弟,打猎不过是幌子,复仇才是真的。这个理想他已经等了十几年了,不想再等了。

打完猎的刘长径自去了审食其家里。审食其出门迎接刘长,复仇计划就此展开。

一直等了多年,恨了多年的刘长二话没说,从袖子里掏出铁椎把审食其打死。

杀了人,刘长也不跑,让人绑了自己去了皇宫。

一看这阵仗,皇帝差点没骂人。

我汗,好家伙,当街杀人。

你是我弟弟也不能这么搞法。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能放手不管,就问他为什么杀人。

刘长竖起了三根指头,理由有三:“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这三条理由永载史册。

(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说完了理由,刘长顺带加了一句:“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贼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

就此一句,画龙点睛。

我为母亲报仇不假,可我也是为了天下人。

皇帝感念刘长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

后面的故事有点俗套,大意刘长在开启了正能量的前半生后,迅速走入了反面教材的下半场。

成功复仇后的刘长,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自己的王国利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这份骄纵,最终落得一个饿死的下场。

而这个结果导致了他人生下半场的评价直线下降。

伏滔:“刘长支庶,奄王大国,承丧乱之余,御新化之俗,无德而宠,欲极祸发。”

司马贞:“淮南多横,举事非正。天子宽仁,其过不更。轞车致祸,斗粟成咏。”

王世贞:“淮南厉王骄恣不奉法,其所论狱,若为黄屋、擅拜丞相、爵关内侯、收聚诸侯王人亡命、贼杀无罪人法皆可以死,而坐以谋反,则未也。”

不管最终的评价是好是坏,在为母亲报仇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历史总是温柔的。

万般好,千般坏,心头有一丝底线的人,那就不该是个坏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