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山与他的画虎艺术

 袁成亮工作室 2020-06-05

韩山与他的画虎艺术

​                        袁 成 亮

   在苏州画坛,提起韩老虎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晓的,他就是原苏州国画院副院长、画家专家韩山。


   韩山1931年出生于杭州市一个丹青世家,在兄妹十人中排行老三,故取名韩山(三)。其父韩晓梅是我国著名人物画家。由于家庭的熏陶,韩山与其兄弟韩敏、韩伍(五)、韩硕(十)自小均爱绘画,并受到严格的传统和基本功训练,为以后“画坛韩氏四兄弟”的崛起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过,在兄弟四人中,韩山要算是“大器晚成”的了。
   由于生活经历的艰辛曲折,在1986年调入苏州国画院之前,他撂笔长达四十年之久,自已也从一个黑发覆额、天真烂漫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性情敦厚的长者。然而对于一个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人来说,要拾起童年的梦想,重操旧业,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韩山就是有一股不服老、不服输的劲,他喜欢做有挑战的事。在重操旧业之后,他没有沿习以前作画的旧技,也没有沿习原本比较熟悉的人物画创作道路,而是选择了自已并不熟悉的动物画作为自已的主攻方面,这在当时的画坛引来了众多怀疑的目光,但韩山却坚持走着自已的路,并获得了成功。他在成名后对人说“如果我故步于人物仕女画,肯定不会达到今日动物画的水平。”
    当然,根据条件选择主攻方向对于画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怎么画,不然,在当今众多的画虎者中,韩山何以会卓尔不群呢?韩山画虎自有他的一招。他对我说:“画虎贵乎形神兼备,这就需要作大量的写生和详尽观察。”也正因此,韩山画虎开始即接触生活本质,不在画谱上采枝摘叶,枉费功夫。苏州是华南虎繁殖基本,为了观察老虎,韩山以虎为师,经常“深入虎穴”,揣摩观察,目记心追,速写兼之摄影,收集了大量素材。老虎之坐卧跑跳,神情习性,渐娴熟于心,真所谓“胸有成虎,呼之欲出”了。同样在画虎技巧上,韩山也以真虎为出发点,用笔施墨设色俱以务得老虎之形神为目的。调动一切手段,反复勾、描、渍、皱、擦无所不用其极。用他自已的话说:我是效果主义者,只要出效果可以不择手段。在他那儿没有传统的十八描,也没有传统的设色法。例如,传统理论认为,中国画“留白”的手法是给观众一个再创造的空间,或谓形神虚实之间一种创造的搭配,从而更能有效地突出主题形象。但韩老却不拘泥于这种传统手法,而是巧妙地把“留白”转为“留墨”,用凝重的黛青色,苍茫的灰色,或明丽的天蓝色,跳动不定的红色,铺满整个画面,使画面中的形象更富有真实感受。他常说:“我的画,与其说画,倒不如说是做出来的。”确实,韩老画虎并未给人以“画”的感觉,他笔下那形态各异的老虎,不同的肌理,清晰地表现出皮毛的色感和质感,画面很少笔痕,却给人以“遥看草色近却无”的艺术享受。以致他的画在展出时不少观众忍不住用手去触摸一番,即使背景上的一草一木,他也都精心刻划,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更增添了整个画面的真实感。
     韩山由画虎所得经验,又将猴、鹤、马、猫等一系列动物纳于自已笔下,挥墨铺陈之际,莫不得心应手,栩栩如生,俨然组成了一个酣墨淋漓的动物王国。1994年,韩山在苏州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一时竟现“满城争说韩老虎“之盛况,这在古城苏州还是不多见的。此后,韩山又相继在台湾、香港、日本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所到之处,均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现在,退休以后的韩山几乎将他所有的时间都化在了老虎身上。他对我说:“我停笔数十年,现在真有'画日苦短’的感觉悟,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多作一些画……”那神情仿佛真恨不得时光再倒回个二三十年。不过,我相信,凭着韩老那份对名利的淡泊、对事业的执著,他的愿望会一个个变成现实,古城画界也会因他的努力而多了一份撩人的“虎威”。

(此文原载《苏州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