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动画的柔美冲击:寻觅心中的“桃花源”

 探墨艺术 2020-06-0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一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勾起多少人的向往之情,多少人向往安宁和平的桃花源,这美好的愿望与希冀也敦促了更多“桃花源”的产生......

来源于腾讯视频:《桃花源记》

短片用了15分钟的时间,将安乐美好的桃花源和残酷的现实世界做了黑白分明的对比。

从冷漠残忍的现实切入,以渔夫和救下渔夫的人苦寻桃花源不得而结局,强烈的对比,让人心里感触更加深刻。

渔夫的桃花源,究竟是真实的存在,抑或只是一场梦?没有人知道答案。

《桃花源记》是以陶渊明的同名古文为蓝本创作的,间于写实与写意之间的水墨画风格所展现的晕染、灵动、秀丽、淡雅的场景与皮影风格的人物相得益彰。

将三维手法和传统艺术元素进行了无缝衔接,虽然国画、剪纸、皮影……都是电脑三维动画做出来的,但“以假乱真”的效果让这部动画片透着一股中国味道。

三维技术使“皮影”人物形体动作更流畅,面部表情更丰富,细节性更强;片中大量出现的水流和缤纷飘落的桃花,也是三维技术的成果。 

无论是远山黛水,还是轻舟跃鱼,或者是繁花似锦、清溪流水,都仿若一个梦,幻美却又充满震撼。

这种震撼是一种柔美的冲击,柔和却艳丽的色彩温婉动人,是一种直抵心底与灵魂交谈的震撼。

《桃花源记》在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上就已经获得最佳短片大奖,该奖项被业界称为中国动漫影视界的“奥斯卡”。

其中流淌出来的国画、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艺术符号,让许多人惊叹不已。

国外的一些评委评价:“开始还以为是中国以往传统动画的风格,看完后却发现了多种视觉艺术符号......”

山与云的彼端,有一处世外桃源

没有凡世的纷纷扰扰

没有现实的喧嚣烦恼

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是避世的乐园

动画中,利用现代3D技术

巧妙运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包括水墨、剪纸、皮影等

融合了国画经典的韵味以现代手法细腻渲染

华丽且富有历史的厚重感

含蓄写意地彰显传统的魅力

让画面美如仙境,一如想象的同时又不木讷呆板

水墨画法将桃花源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片中的渔人、山石、树木、花草、屋舍

皆呈现出“萧疏山水”的风格

将工笔、写意、国画和传统美术

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渔人打渔时烟雨明晦的水光山色

仿佛带给人萧瑟的意境

给人以压抑、暗黑的心理感受

进入桃花源后

用色鲜艳、丰富多彩

给人以美好、阳光、宁静的心理感受

水墨动画诠释出了《桃花源记》的意境

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画的“浓淡疏密”

然而走出桃花源后

尽管用尽春夏秋冬去寻觅

却再也找不回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走到故事的最后

花瓣在萧条的最终人生中落下

或许

桃花源一直都在心中徘徊

《桃花源记》不仅仅是艺术形式创新的表露

还彰显着意味深长的传统故事寓意

在千变万化的当今社会

动画的形式需要一直变化

方可走出被囚困的桎梏

《桃花源记》虽然得奖,却只是一部艺术类短片,与真正的商业动画电影截然不同。

它显示的是对技术与艺术的探索和尝试,能够得奖更多是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肯定,但它敢于走出第一步完成有力的创新,是值得被赞许的。

片中所呈现的形态美、景物美、色彩美和寓意美,是在生活中能细细寻觅的精妙,然而当今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驱使,或许早已将这种潜心表达艺术的形式丢弃。

因而,《桃花源记》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呈现中国的经典艺术符号,更是一种深刻的叩问,中国的动画片应当何去何从?桃花源是否就在不远方?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座桃花源

而每一座桃花源

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

细细寻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