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丘兵变之谜(下)

 四地闲夫 2020-06-05

赵何出生时,赵章已经十来岁了。此时身为太子的赵章身边,早已聚集了一股势力。这群人当中,除了随风倒的骑墙派,还有一部分是赵雍的反对者。因为赵雍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触动了一部分即得利益者的奶酪,他们惹不起赵雍,所以寄希望于下一任国君。年轻的国君即位,为获得权贵们的支持通常要许诺老臣们的利益。而且对于老臣们来说年轻的太子总比老辣的赵雍好对付,运气好时还有能联合起来架空小国君。

沙丘兵变之谜(下)

赵雍当然不允许这种局势存在,思来想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废掉太子,彻底断掉那些投机分子的念头。当然,废赵章改立赵何这件事,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不过对于赵雍来说赵章和赵何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都还未成年。在世袭制的年代,立太子是赵雍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即便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理由也是很苍白的。真实的原因是他们为了巴结赵章而投资了这么久,等着将来有所收获。一旦换掉太子,他们之前的投资就打了水漂了。因此他们才会激烈反对。赵雍在基层拥有绝对的威信,所以一部分贵族的反对,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赵雍还是更换了太子。

太子的废立,导致赵国内部贵族势力重新洗牌。赵雍和自己的亲信共同扶持新太子赵何。之前巴结赵何的一帮人吃了哑巴亏,不再敢轻易做选择题,只能暂时老老实实跟着赵雍。

对台戏

赵章向弟弟赵何发难,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谋划已久。赵章的不臣行为,举国上下早已尽人皆知。身为父亲的赵雍,不可能不知道赵章在做什么。赵雍既然知道赵章在策划篡位,那么他为何不加以制止却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仍然在加强对赵章的扶持?理由再明白不过:主父又打算更换接班人。

赵雍本人很霸气,所以他理想中的接班人绝不能软弱无能。可是赵何毕竟是个孩子,又缺乏历练,所以还不具备“主父”的那种威严和果敢,国政渐渐被大臣们架空。

赵雍完全可以随时免去赵何的国君之位要回权柄,但他这一次不能像上次那样直接废黜太子那样简单粗暴。当时虽然瓦解了一帮臃肿势力,但副作用太大,也让赵章颜面扫地。何况这一次赵何已经不是太子,而是名义上对国君。所以赵雍的策略,就是让两个儿子唱对台戏,故意制造矛盾。这样两个儿子竞争,赵雍择优录用。

沙丘兵变之谜(下)

主父之死

因赵何是国君,掌握着主动权,赵章的势力相对要弱一些。为了让赵章拥有匹敌的实力,赵雍计划把代郡独立为代国,让赵章做代王。可是赵国上下对分国一事反对呼声太过激烈,赵雍只好放弃这个计划。但依然把赵章留在身边,这显然是对赵章的一种支持。有了主父的默许,赵章的胆子越来越大,终于走上不归路。

赵章夺权失败,躲进主父的行宫。以现任国君赵何为领袖的邯郸派乘胜追击。当他们追到主父的宫门,大家都不敢再往前了。因为主父才是赵国真正的领袖,冲击主父行宫那才是真正的造反。可是如果不进主父行宫,就抓不住赵章。邯郸派当然不会就此罢手,于是他们攻进主父行宫,搜出并杀死赵章。

赵章的势力彻底清除了,但剩下的问题更难办了。因为攻击主父行宫,这是大逆不道的重罪。此时退兵,以后主父追究起来,大家都得倒霉。回过神来的邯郸派,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更严重的是亲生儿子赵章被杀,主父绝对饶不了肇事者。邯郸派的名字领袖是赵何,但赵何毕竟是主父的儿子况且年纪还小,并不会受多少惩罚。其他主谋一定会遭到严厉的报复。

沙丘兵变之谜(下)

内心恐惧的邯郸派害怕主父秋后算账,最好的办法是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主父。可是大家谁也不敢挑这个头,毕竟弑君的罪名是大逆不道的。而且赵王赵何也不会同意大伙杀死自己的父亲。杀也不对,不杀也不行,大家都犯了难。最后,邯郸派围而不攻,封锁消息,把主父困在宫内让他自生自灭。

主父赵雍并不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君王,他少年即位,南征北战,曾只身潜入秦国面见秦昭王刺探情报,胆识和谋略无人能及。尽管被困,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三个后被活活饿死。

一代枭雄,没有战死沙场而死于内讧,实在令人惋惜。司马迁说赵雍偏爱小儿子而废掉大儿子,后来又想重新补偿大儿子,行事方式过于感情用事。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原因是赵雍改革的进程太快,大大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所以贵族们乘机反扑,利用赵章兵变大做文章。结果有人提议杀赵雍,立即有人响应。此时赵雍的铁杆肥义已经被赵章杀死,赵何年少反对无效。赵雍的其他拥护者不是默不作声便是被邯郸派杀死。可怜的赵雍就这样被自己的手下困死深宫。

赵何即位后便是赵惠文王。赵惠文王虽不像父亲那样雄才大略,但在位期间对赵国的贡献也可圈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