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膀胱癌的死亡率高吗?免疫疗法治疗膀胱癌

 寻药宝典 2020-06-05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大多数为50~70岁,男女比例约为41。要判断这个发病率相当高的恶性肿瘤的预后,通常需要根据癌肿浸润膀胱壁的深度来判断。目前常采取2009 TNM 分期标准,这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4c125395ba9940419b69a7aeba755ded

T(原发肿瘤)Tis 原位癌(扁平癌)Ta 非浸润性乳tou癌,T1 肿瘤侵及上皮下结缔组织,T2肿瘤侵犯肌层,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4 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如前列腺、盆壁、腹壁等。

N(区域淋巴结)N1 真骨盆区单个淋巴结转移,N2 真骨盆区多个淋巴结转移,N3 髂总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

临床上将TisTaT1期肿瘤称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T2及以上则称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原位癌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易向肌层浸润性进展。

总体来说NMIBC的预后比较好,在早期微创手术(通过niao道置入电切镜)即可切除膀胱内表面的肿瘤,大部分病人可以长期存活。对于MIBC患者来说,通过有效治疗也可以收获较好的预后,但其复发的可能性要比NMBIC要高,所以病人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根据患者的复发危险程度不同,约每3~6月需要复查一次,观察至少五年。

9267-fzvpatq9432153

膀胱癌其实并不可怕,未能及时发现才要命。如果长期血尿未引起患者本人的重视,或肿瘤极度恶性发展极快,就诊时常发现肿瘤多发,或肿瘤体积较大并侵犯膀胱壁深层,这类患者如果诊断还算及时,还能通过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尿道改道,使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甚至治愈。但如果这类患者未能及时诊断,或患者因恐惧膀胱镜检查而延误诊治,往往因出现全身转移而失去治愈的机会,此后也只能通过化放疗控制肿瘤,但化放疗也只是一种姑息治疗,患者生命恐怕真的只能以月计算。

所以,要想降低患膀胱癌后的死亡率,就要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获得长期生存。

目前癌症治疗已从之前的化疗、放疗、靶向疗法进入了免疫疗法的新时代。免疫抗癌药物“依维卡”(Yivyka)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为皮卡免疫调节剂和蛋白的组合物,具有改进肿瘤内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和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抑制的双重功能。

现如今,组合治疗已经成为免疫抗癌疗法的新趋势,而“依维卡”(Yivyka)在手术后联合放射疗法、化疗、靶向药物以及PD-1单抗类药物等治疗方案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内容来源于寻药宝典公众号,寻药宝典为中国癌症患者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及寻找最经济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与文章科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