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见青梅酒成新宠,国货真香时代来了

 陈笑1121 2020-06-05

就在5月,“国货复兴”成为互联网热词。

天猫开启“新国货大赏”,京东出品“新国品计划”,快手也推出“国货发光”系列活动。众多平台借着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力推中国品牌,国货复兴仿佛成为大势所趋。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里,80%都是国货。

而国货消费上,90后年均支出5307元,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曾被打上低端标签的国货,似乎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在年轻圈子里逐成为一道新风潮。是什么让国货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这和如今的国货,更会与年轻人打交道有很大关系。

国货品牌脑洞大开,越来越会玩。故宫作为国民大IP不再满足于文创,做起了口红、眼影、腮红。

大西北的敦煌博物馆,也坐不住,赶紧学会了跨界联名。把“飞天”变作滑板,送给了“有缘人”王一博。

河南洛阳是敦煌文化载体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而王一博恰好出身河南。博物馆搭讪“有缘人”宣扬敦煌文化,也是煞费苦心。

会玩只是出圈第一步。引起年轻人注意后,如何带动销量是另一个关键。销量离不开流量,而当下汇聚广大年轻流量的,莫过于直播生态。

风头正劲的直播行业,可以说对国货消费有着天然带货优势。

国货产品往往价格实惠、样式新潮,但认知度不高。消费者很少主动接纳,却容易被KOL种草。看主播用着还不错,花费也不高,尝试一下未尝不可。

汪涵的首档直播综艺节目《向美好出发》,就把国货和农产品做为带货重点,首播创下了1.56亿的销售记录。

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李佳琦曾多次在直播间推荐。反复推荐下,花西子的招牌散粉卖出70多万盒。

李佳琦和罗永浩都翻牌过的梅见青梅酒,也一度成为酒水新宠。

品牌名“梅见”自带的谐音梗,“好酒梅见,好久没见”成功圈粉。跟好久没见的人,喝瓶好酒梅见,逐渐成为网生代的社交礼仪。

但对消费者而言,直播只是国货的种草渠道,入手后是否还能继续圈粉,不被拔草,还得靠各自的真本事。

例如前面提到的梅见青梅酒,除开情感寄托,清爽酸甜的独特口感,也是持续圈粉的重要一环。

而这恰好是梅见作为国货,从历史长河里积累下来最为厚重的资产。

梅见青梅酒采用的传统糖渍工艺,已经传承上千年。

青梅时令短,不及时处理,出酒容易生发不好的风味。而糖浸工艺,自宋朝起就已经用于保存时令水果的风味。

糖渍工艺腌制90天,梅子的新鲜风味,被牢牢锁住,全都渗进酒里。同时平衡了青梅的酸度,增加了酒体层次,这才造就了清爽酸甜、口感分明的青梅酒。

梅见并非个例,当下很多国货出圈的背后,往往藏着对工艺和品质的恪守。说到底,国货复兴除了匹配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品质的提升。

如今的国货,不再与廉价、平庸这些字眼沾边,中国制造正在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当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曾经对国货不屑一顾的人,都难逃真香定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