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吴氏家族的贵族精神

 藜阁文集 2020-06-05

刘郎闻莺 2020年2月16日

                     1

  这里所说的吴氏家族,仅指今岳阳县荣家湾镇公诚村吴伏一屋场宅揆公房支。

  什么叫贵族精神?那就是干净、优雅、有尊严地活着。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说: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普遍认为,贵族精神有三点特征:

  第一是要具有文化的教养,能够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

  第二是要具有社会担当责任,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第三是要有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叫贵族精神,一个是中国的例子,一个是外国的例子。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叫宋襄公泓水之战,宋国与楚国交战,宋军列好了阵,楚军正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谋士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攻,那样楚军必败。”

  宋襄公却回答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意思是君子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须发已经斑白的敌人;敌人处于险地,不能乘人之危;敌人陷入困境,不能落井下石;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突施偷袭。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起进攻,不合仁义。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我们再进攻。

  结果是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后双方才开战。宋军因寡不敌众,落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第二年悲惨地死去。有人便说这是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果真如此吗?其实,这就是宋襄公对“贵族精神”的经典诠释。

  当时贵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讲“礼”,交战就有“战争礼”。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

  春秋时以车战为主,因此必须选择好一处平坦开阔的地点,双方约好时间,大致同时抵达,等列好队伍之后,鸣起战鼓,驱车冲向对方。

  外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泰坦尼克号》,大船即将下沉时,船长是如何做的,他是选择了逃亡还是迎着死亡而上?他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大船一起沉沦。设计师也选择了同样的命运,他对女主人说:“我没能为你造一艘足够坚固的船。”

  这种贵族精神就是尽责任,敢相当,在关键时候勇敢地迎向死亡。

  大家还记得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甲板上的那个乐队吗?

  大船在徐徐地沉没,船上旅客在有序地逃离沉船,他们却在从容不迫地演奏。黑夜寒风,波涛汹涌,乐手们却是那么的忘我,这就是对贵族精神的最佳诠释。

  我们体会到的是,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更永恒。

  这就是说,贵族精神中国有,外国更有。

  吴伏一的历史不过是六百多年,这里的人世代为农,一屋场的平民百姓,何来贵族精神?

  吴氏家族是从宅揆公一代开始重视读书的,《吴氏族谱》评价说:公浑噩无华,雅意诗书,绅士赠有名高太古之额。母勤俭操持,督责子孙,隆师课读,祝七旬有岳际霞飞之额。意思是在督促晚辈读书一事上,宅揆公的功劳堪比远古的盘古开天地,吴母就像高山顶上流光溢彩的霞一样。

    宅揆公的儿子石渠公读书考功名不顺遂,转而经营产业,开始发家,他们家族的贵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2

  贵族精神第一要素就是具有文化教养,能够抵御物欲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财富的态度。

  一个人发财了,有钱了,你会如何办?大家打开眼睛看看今天的社会就知道了,开豪车,住豪宅,锦衣玉食,声色犬马,大肆炫耀,这就是今天富豪们给出的答案。

  吴氏家族在清朝末年也是豪富家族,他们是从石渠公开始发家的,也是从鹿角经营布庄生意发家的,那时候发家的人一般是置办田产,也就是买进土地,雇人佣耕。吴氏家族当时有多少水田呢,我估计在四千亩以上,甚至达到了万亩。

  这样的人家当然是豪富人家,许多人有钱了就骄奢淫逸,为富不仁、见利忘义、盲目趋利、醉生梦死,吴氏家族走了一条相反的路,他们是去人欲、重义轻利、富而教之?

  石渠公也叫吴文高,他是吴敏树的祖父。到了吴敏树父亲研田公一代,吴家产业更加膨胀,以至于研田公忧心忡忡,有一天,他把两个弟弟叫到跟前说:我家的田产足以支撑我们大家庭的开支,积谷还在不断增加,这些财富留给子孙有害无益,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不如把这些积谷散给那些贫苦的农民,积一点德吧。他两个弟弟同意兄长的建议,于是,吴家散谷万石。

  研田公这个举动震惊了世人,大家争着夸耀他,说他具有仁爱之心,研田公却说,我已经年老力衰了,这是自讨安逸啊!一点也没有要做乡民恩人的意思。

  吴敏树的老师秦石畬写过一篇《照磨公墓志铭》,他在铭文中说:先生(指吴敏树父)为人清和纯粹,动静必以礼。少读书,即专宗儒务朴学,能文章,不尚浮靡。常曰:士当持身励品,倚古贤人为法,至于文词炫饰,博取功名富贵为荣,吾不羡也。

  研田公去世时对吴敏树他们兄弟说,我只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不求你们有多大的功名。

  研田公富而施仁的善举为他的后人所继承。

  研田公去世后,他的妻子也就是吴敏树的母亲主持分家,吴敏树的长兄为前母所生,他和弟弟吴庭树为何氏所生,按理说,家产应该是一分为三,何氏却坚持一分为二,长子一份,次子季子共一份。

  何氏分家的理由就是长子家里人口多,理应多得一点,她这个举动受到了全屋场人夸赞,认为她做的公道,是个好母亲。

  研田公在世时分过一次家,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达阶,一个叫达沔。达沔命不长,只有24岁,便没有后嗣,族谱上将吴士迈和吴庭树过继给他们夫妻做崽。达沔去世时,吴士迈和吴庭树都未出生,他们并未同达沔过一天日子,却继承了达沔的巨大财富。

  吴庭树没有独占这份财富,而是把它拿出来建了一所学校,聘请先生,让吴伏一屋场子弟都去免费读书。他还拿出一部分田产,用租谷赈济族上的鳏寡孤独,资助贫民的婚丧嫁娶。

  那个吴士迈更是了不得,在如何对待财富这个问题时,他做的最好。

  吴士迈也是石渠公的孙子,他是达阶的次子,从他父亲和三叔那里分得两份家产。他在当时就是个豪富,他的家产都做什么事了?大家知道的就是吴退庵施粥处,其实,他用家产办公事远不止这件事。

  道光年间(1845-1850),吴士迈与从福建官场退下来的何锦云一起创建了鹿角敦善堂,何锦云1850年去世,吴士迈独力经营敦善堂十几年,直到同治三年(1864),安徽泾县翟侯来任岳阳县令,创建了官办救生局,(说是官办,其实多数资费来自个人捐款)救生局鼎盛时期,救生船达到八只之多。敦善堂和救生局的性质一样,就是无偿打捞在洞庭湖翻船的船上人尸体,并负责埋葬,这个庞大的机构只有出项,没有进项,巨额开支就是吴士迈这样的人捐资承担的。

  吴士迈还拿巨资在鹿角建造浩然楼,在君山建造九江楼,为两地旅游做开创性的工作,都没半点回报。和他的父辈一样,有一年,他还拿出五千石稻谷赈济周围贫民。对于族上的鳏寡孤独贫困者,吴士迈捐出20石水田,用租谷救济他们的生活。

  吴士迈奉命几次组建过军队,组建军队是要花钱的,政府又不给钱,吴士迈都是自己掏腰包的。

  一次是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湖北巡抚常大淳找到吴士迈,叫他组建一支千人渔勇去湘阴栅断湘江水道,他们素不相识,常大淳为什么要找吴士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中了他是一个可以慷慨解囊的豪富。

  另一次是天国战争后期,吴士迈组建过一支三千人的乡勇队伍,名字叫做宗岳军,最后还带着这支宗岳军去了陕甘大地。这笔庞大的组建费用也是吴士迈私产充用的。

  吴士迈巨额家产是逐步消融的,且全部消融在公益事业中。吴士迈去世后,他的长子昌煐在岳阳开办了育婴堂,并且办了几十年,他的孙子期鋆又继承父亲遗愿继续办下去,再办12年,直到耗尽全部家产。

                      3

  贵族精神的第二个特征是要具有社会担当责任,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吴氏家族的男人对于族上的鳏寡孤独似乎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都在自己的筹算中,捐出田产,让租谷救济这些人。对于族上的子弟读书,也是慷慨解囊,用私产修建义塾、聘请先生,让孩子们免费来读私塾。戊申(1848)大水,己酉(1849)春饥荒严重,整个吴氏家族都动员起来,架锅熬粥,向周围贫民施粥几月,直到饥荒过去,这都是担当责任。

  吴敏树当过几年浏阳训导,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这是一个微小的职务,他的当官宗旨是“微官清自贵”,官再小也是个官,贵在清廉自洁。

  训导没什么事做,他就给女儿授课,教了两年,他的夫人何氏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正宗,要教女儿的女红,吴敏树便去浏阳的狮山书院讲学,培育浏阳学子,再过了几年,他还是辞官不做回到了老家。

  吴敏树为什么辞官不做了?因为祭祀礼仪的争执,吴敏树在浏阳与教谕(教育局长)发生矛盾,那教谕将吴敏树一状告到州府,吴敏树知道后,也不争辩,就给省学政递交了辞呈。道理在吴敏树一边,教谕诬告了他,他却不争辩,被絮一捆,回家去也!

  多么的潇洒啊!其实,这是一种为官态度,也是一种自律!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整个湖南社会开始动荡起来,混乱起来,为了拯救这个溃烂的社会,吴敏树站了出来,脱掉绅士衣冠,以社会一员的角色,参与组织“忠信团”,组织乡勇,维护地方治安,以至于太平军跑到吴伏一屋场,独独烧了吴敏树一家的房子。后来,他又来到城陵矶参与征税,为国家征收赋税。他参与的这些社会活动,都是没有报酬的,因为他的名望,因为他的绅士身份,地方政府邀请他参加,他没有拒绝过,勇敢地担起了一份责任。

  太平军兴,天国战争打得火热,湖南的文人雅士纷纷投笔从戎,要领兵剪灭这滔天巨祸,曾国藩几次邀请吴敏树做他的幕僚,吴敏树说自己不懂军事,去了也是吃空饭,遂拒绝。他的季子念穀要去投军,吴敏树几次禁阻,最后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无奈,正要准备走时,35岁的念穀一命呜呼去世了,吴敏树痛断肝肠,认为念穀胸襟不够开阔,他应该战死沙场的,应该担起社会责任的。

    1864年,湘军打败太平军,克复江宁,听到这个消息,吴敏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他立即写信给曾国藩,把自己的担心告诉这个权倾一时的曾相国。十四年以来,湘军不惜牺牲,前赴后继,终于剪灭滔天巨寇,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这是喜的原因。为什么担忧呢,你看啊,那时候“目今荷朝家恩宠,官勋烜赫,遍于行路,方隅小省,忽而有此,诚振古之奇事。天下之人,固高视湖南之人,而湖南之人,亦皆以自矜喜。”更有甚者,吴敏树说,湘军纪律败坏,贪财嗜杀,所在为患,此其一;其二,因为战争,湖南军政长官设卡收税,税收成倍增长,对湖南老百姓敲骨吸髓。

    吴敏树提出的两个问题在当时就是两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作为旁观者,他看得清清楚楚。曾国藩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吴敏树提出问题,他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那就是坚决地、大规模地、逐步地裁撤湘军,动员那些湖南籍的军官复员回家享福,然后调整税收政策,让征税走上正途。最终铲除社会和国家的巨大隐患。吴敏树和曾国藩一样,也是有担当的人,只要有可能,他就把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 

  1872年,湖南省通志局聘请吴敏树主修《湖南通志》,续修《沅湘耆旧诗文集》。此时,吴敏树已是68岁高龄,且疾病缠身,衰老朽迈,仍毅然赴任。

  1873年五月,吴敏树回家探亲就病倒了,他估计到自己再难好起来,又忧虑通志局的事情会半途而废,便要前往长沙,叫同仁快快完稿,家人都劝他不要去了,身体要紧,吴敏树说,这都是命啊,我就是死在外面又何妨!

  八月十一日,吴敏树死在了通志局,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吴敏树晚年患什么病呢?哮喘、咳嗽,有人劝他用鸦片镇一镇痛,吴敏树回答说,我不能用鸦片,这会带坏样的。这样的严于自律也是一种担当啊!

  吴敏树的儿子念谋也是个富有担当的人,他考中举人后,放到英山县去当县长,英山县在湖北和安徽交界地方,民风强悍,喜欢打架,喜欢打官司,那些县衙皂隶巴不得他们天天打架斗殴,等到他们打官司时,就吃了原告吃被告。吴念谋一到英山县,就亲自坐堂判案,当日来告状就当日判决,不留空隙,不让皂隶有空子可钻,不枉判一案,县民无不欢腾,说来了个清官。

  没事的时候,吴念谋就骑一匹驴子下乡,访贫问苦,劝课农桑,县境翕然称治。这都是社会担当啊!

  国家有难,吴氏家族男子总是挺身而出,担起一份责任,吴士迈做得最好。

  还在太平军进入湖南的前十年,即1842年,岳阳的邻县湖北崇阳发生民乱,他们占领县城,宰杀县官,然后围攻蒲圻和武昌,震动朝野。崇阳民乱严重影响到我们岳阳县,许多流民跟着纷纷造反乱窜,抢劫案盗窃案连连发生,乱民骚扰地方。吴士迈见状,勇敢地站出来,用私产组织百人乡勇,十人一队,日夜操练,建造木城,防止乱民袭扰。

  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这时候,曾国藩还在家丁忧,湖南还没有湘勇,更没有湘军,而清兵在太平军面前总是一触即溃。湖北巡抚常大淳来到岳阳,找到吴士迈,叫他负责组织一千名渔勇,去湘阴栅断湘江水道,阻击太平军。

  常大淳和吴士迈素不相识,一个湖北的巡抚为什么跑到湖南来找人组织渔勇呢,因为十年前阻击崇阳民乱,吴士迈就名声在外了,常大淳是慕名而来。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吴士迈是一个豪富,且具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责任。

  面对常大淳的邀请,吴士迈首先是婉拒,他说,这件事情不好办啊,太平军的口号是不杀穷人,穷人跟着他有饭吃,而天下穷人最多。

  经不住常大淳的再三邀请,吴士迈只好出山,他在岳阳至鹿角这一带洞庭湖边招募了一千渔民。八仙桥一带有个叫晏仲武的人,他早就是太平军的内应,趁着吴士迈招募渔勇的机会,他就派了300人进去做内应,要策反吴士迈这支部队,最少也要溃散这支部队。

  吴士迈用私产组建了这么一支水军,带着他们来到湘阴土星港,欲栅断湘江水道,迎战太平军。他一天到晚忧心忡忡,这是一支乌合之众,大家不要说没经过军事训练,就是认人也是互不相识,谁都不知道军纪是怎么一回事。

  有天晚上,吴士迈就用了一计,谎称太平军来了,果然有七人逃跑,吴士迈派人将逃兵捉来,要杀了他们,请示常大淳,常大淳不批,吴士迈说,我这是要严肃军纪啊,没有军纪,必然士无斗志,军队就没了战斗力,常大淳还是不批。

  这支水军后来在晏仲武内应的作用下,果然溃散,吴士迈出师未捷身先败,黯然退场。

  洞庭湖每到夏秋汛期,浊浪排空,樯倾楫摧,过往船只往往倾覆,财富沉湖,男女老少皆溺水毙命喂鱼。

  看到这情况,黄沙街镇苍坪村坪桥河和何锦云和吴氏家族的吴杰人二人联手,一人出2000两银子,在鹿角组建敦善堂,用于打捞沉船尸体。吴杰人英年早逝(25岁),他的弟弟吴士迈这年才16岁,他接过哥哥的担子,继续开办敦善堂。洞庭湖里的沉船有岳阳的,有湖南的,更有外省的,吴士迈对他们一无所知,非亲非故,中国人重死重丧,他本着一颗责任心打捞他们的尸体,埋葬他们的尸体,安慰他们的灵魂。后来,敦善堂变为救生局,而且,吴士迈开了两个救生局,一个在岳阳,一个在君山,这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有众多的水手,有众多的船只,全部资金都是自筹,吴士迈出一部分,还一部分是其他绅士出的。

  吴士迈远征陕甘,屡立战功,病倒了,知道自己好不了,他的随从拿家事和敦善堂的事情问他,有不有要交代的,他一律不予回答,口里只说整理军务和练兵筹饷这些军中大事,以致断气,吴士迈也是死在岗位上。

    国家有难,挺身而出,吴氏家族的男人就是这样!

    吴敏树这样赞扬过吴士迈:吾弟颇挺出,好义追古英。六弟吴士迈很是突出,他的仗义追得上古时的英豪。

                    4

  贵族精神的第三个要素是有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

  简单地说,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有尊严的人格。

  1854年,曾国藩在岳阳楼上宴请吴敏树,想招他入幕做幕僚,吴敏树说,我不懂军事,去你府上做幕僚只会靡费军资,增加冗员,拒绝入幕。

  这时候的曾国藩已经很有名气了,吴敏树去做一个秘书应该是很荣耀的,许多人想去又去不成,何况这是曾国藩相邀呢,但是,吴敏树说不,他的理由是我不懂军事,去了就是吃空饭,我不能误你。

  天国战争后期,郭嵩焘从前线回到岳阳,他带来曾国藩口信,还是邀请吴敏树去做幕僚。这时候,曾国藩府邸已经有赵烈文,吴汝纶等四名青年才俊做秘书,他再邀请吴敏树去做幕僚,完全是个面子事情,吴敏树当然也知道这点,还是一口回绝了曾国藩的好意。

  吴敏树长子吴念谋在英山县当县令,他不馅媚上司,藩司不满意他,假借检查工作为名来惩办他,向他索贿,吴念谋据理力争,与藩司形成僵局,后,吴念谋辞官不做。英山县的绅士和老百姓去府衙申辩,欲挽留吴念谋。这时候,左宗棠以两江总督身份来到府衙检查工作,他问那个藩司,吴念谋现在在哪里任职呀,藩司一听,惊骇不已,他不知道这个吴念谋是何来头,两江总督竟然对他这么熟悉,立即派人去追赶吴念谋。

  1880年,蛟水为灾,吴念谋来到赈灾前线,往来泥淖中,亲自督赈,朝廷派来的赈灾大员见吴念谋没送礼,就上书说他的坏话,吴念谋知道后,也上书言事,两江总督左宗棠接到吴念谋书后,亲写表扬信,叫受灾各县以英山县救灾为榜样,主官亲力亲为。左宗棠向朝廷举荐吴念谋,要重用他,吴念谋说,我年纪大了,况且家里还有老母亲要赡养,我还是回去吧,于是,吴念谋回到了岳阳,又在金鹗书院主讲三年。 

  再看吴士迈,同治七年,吴士迈的宗岳营一举荡平三水叛乱分子,左宗棠申报朝廷为吴士迈请功,朝廷赏加员外郎衔,并赏戴花翎,以示俊异,优诏报可。这在当时就是一种荣耀啊,吴士迈把这个荣耀记在心里,他只戴了一天花翎就把它收藏起来,不再炫耀。

  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贵族精神培养起来是不容易的,他要读很多的书,要有惊人的自制力,要能够抵御和战胜骨子里的流氓精神,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