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有感:谈善良情感的培养

 教育杂谈369 2020-06-05

善良情感的培养

在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的第四章《德育》部分时,作者对学生善良情感的阐释深深吸引了我,使我认识到学校与班级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善良情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乃至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文中提到:当一个男孩子得知同学生病而不能上学时,就会眼里泛出泪花来的话,那他长大成人之后,必定会是个会体贴关心人的丈夫和父亲;他的良心就不会允许他做出损害姑娘、妻子、母亲的事情。善良情感,是良心的头道防线。善良情感可以激发善良行动,能使孩子分担同学或者甚至完全不相识的人的忧伤、不幸和痛苦。孩子会产生为别人创造快乐的愿望,因而也会很乐意把自己心灵的温暖献给那些他认为很需要精神支持的人(这种支持,在我们成年人来说,是往往不易察觉的)。

文中讲述了7岁的柯利亚和加丽娅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大家都在满心欢喜地准备新年晚会:练习唱歌、准备服饰。为此,加丽娅的妈妈给她做了一顶漂亮的帽子,并把它上浆熨展。姑娘小心翼翼地把帽子放在硬纸盒里,准备在新年游艺会上戴。恰恰就在舞会开始前,不知谁坐在了盒子上,把帽子弄皱了。这件事如发生在大人身上,是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不幸。柯利亚发现加丽娅低着头站在一边,旁边是压扁了的盒子。老师还没有顾得过问,柯利亚就走到了加丽娅跟前,这个不会说安慰话的孩子眼里闪着泪花,拉起加丽娅的手,站好姿势,接着就双双起舞了,有了深沉真切的感情,就不需要用语言了。

柯利亚对加丽娅的同情,犹如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小姑娘的心:也就是说,世上有一个能把我的苦恼当做自己苦恼的人。这样一来,闪现在加丽娅眼睛里的就不是懊丧的泪花,而是欣慰的欢快神情了。

善良真挚的感情如同童话中的神水一般,能驱散忧伤,减轻痛苦,使人重新快乐起来。能用自己的情感温暖他人的心,能与人共患难,能真诚地关怀体贴人,它会使青年人成为一个男子汉,一个可靠的丈夫,使姑娘成为温柔、忠贞而又坚强、严肃、不可轻易冒犯的女性。我们的生活中不再有任何不被人分担的悲伤、痛苦、委屈和忧患,该是多么重要啊!

培养学生的善良情感,并激发他们的善良行为,是有益于孩子一生的行动。特别是男孩子,在家里把母亲看作最敬爱的人,尊重母亲的劳动,把父母的快乐当做自己的最大幸福;在学校里,尊重女生,主动帮助女生,像7岁的男孩柯利亚一样对女孩子表达自己的同情与善良;在社会上,尊重女性,为给女孩子和姑娘带来愉快而感到欣慰,他给予女孩子的心灵温暖,本身也在塑造他自身的精神美!这样的男孩子必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只要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善良、美好的人!

              XXX镇中学 XXX                    2020、6、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