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手后这样做,采样结果可能会超标哦!

 感控plus 2020-06-05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张丽娜

编辑:高少卉  

导读:

在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中,需要定期采集医务人员手标本进行监测,依据的标准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监测结果即手消毒效果应到达到以下标准:

 实际的工作中,大家有没有碰到对医务人员洗手后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超标呢?一定是洗手不标准吗?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原因?

在这里重温一下六步洗手的方法:

 其实在手部采样时我们因为担心护肤产品中的卫生标准不能满足监测要求,故会省略最后的护肤步骤(临床紧张的工作中,医务人员也不是每次都能实现完美的护肤!)。洗手过程中的“干燥”却是必不可少的,擦手纸也要是密封包装,避免存放过程中的污染。

那么,洗完手后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是否是正常的呢?答案是“不一定!”为什么呢?我又想刨根找底了!

先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5.1.4要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干手方式是使用“擦手纸”擦干双手,使用非手触式的水龙头,避免手再次污染。然而,问题来了!“擦手纸”的标准能满足手卫生的监测要求吗?

      再看,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对“纸巾”的要求是这样的

“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帽子、内裤、电话膜”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cfu/ml),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100cfu/g(cfu/ml)、致病性化脓菌不得检出。”

好像......,再找找!

GB/T24455-2009《擦手纸》中要求:

   “擦手纸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600cfu/g,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不得检出。”

这样看来,即便是使用按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的要求生产的纸巾擦干手后做监测,结果也有可能超标哦!因此,医务人员洗手后使用擦手纸擦干手的过程中手部有可能再污染,导致监测结果不达标!

回过头来再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的定义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对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相应要求中也只包含了“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并未给出“洗手”的监测要求。也就是说,“洗手”没有效果的评判标准!如果用“卫生手消毒”的监测标准作为“洗手”的监测标准,以目前的纸巾或擦手纸标准生产的擦手纸进行干燥后再监测洗手效果,是不是有些过于牵强了呢?“洗手”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