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后半场的“清欢”: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舒山有鹿 2020-06-05

人生前半场,是与社会外人打交道,而人生后半场,则是和内心的自我打交道。从急躁到沉稳,从奔放到内敛,人收住了火气,便是一种“清欢”。

有人很疑惑,自己又不是和尚,为什么要学会“静心”?年轻的时候也许认为群来群往的日子才是最愉悦的状态,可慢慢地就会发现,人终究要独自承受风和雨。

所以,“清欢”的背后就是一种“静心”。一杯酒,刚喝的时候会觉得火辣火辣的,可喝多了就没味了。一杯茶,刚喝的时候会觉得索然无味,可细品下,却甘香四溢。

生活,就是一个品茶的过程。所谓“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如歌须静听”便是这个道理。

汪曾祺曾说:“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人生前半场的主格调是“热烈”,那么人生后半场的主格调便是“清欢”。吃多了山珍海味,便需要多尝尝窝头白菜,看惯了车马来往,便需要多尝试寡欲步行。

生活,说到底就是一个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倘若给它一个比喻,那么可以说,这段旅程就是烟花绽放的过程,花火过后,终究归于平淡。

窝头白菜,寡欲步行

很多人都说,从一个人的“吃喝”便能判断一个人的心性和年纪。年轻的时候也许不以为然,可慢慢地,却认为事实如此。

年轻人,血气方刚,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写照,他们不喜欢平淡的事物,多喜欢辛辣刺激的味道,这反映了他们的躁动和不安分。

当深入社会之后,很多人从“奶茶”换成了“保温杯”。一杯杯的“枸杞泡茶”成了许多中年一族的养生饮品,这反映了一种沉稳。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酒局中脱身出来,摇身一变,成了绿茶乌龙普洱的忠实拥护者。他们不想和复杂为伴,只想静静地品味时光。

“窝头白菜,寡欲步行”是什么?真的就是字面意思这样吗?其实不是的,它反映的是一种不断简单化的生活状态,也就是一种淡然。

白岩松曾说:“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如果单为解渴,茶不是最好的选择。”

喝茶是一种信仰,也是生活的追求。正如窝头白菜,虽然口感粗糙,却有它的独特口感,偶尔细品也是一种乐事。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个道理。世间之事难料,外在人心难知,我们的清欢,便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当人懂得放下身段去慢慢品味一些“淡然”,逐渐适应“静心不争”时,便会幡然醒悟,原来所谓的“桃花源”便在此心之中。

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人这一生什么最重要?人的生命健康便是无价之宝。生命的过程就像是一次火车的旅程,到站了就要下车,到点了就要辞别。

为人做事,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可至少也要做到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人这一生,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问心无愧。

《了凡四训》曾有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常说的“福气”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也就是人心底里所藏的善意和善念。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么对待你,这是公平的。

倘若做事问心无愧,那么这个世界纵使万般险恶,也至少会对问心无愧的人以“善”相待,因为世道人心终究有“光明”的一面。

从问心无愧这个词延伸过来,便是一种责任。古人有先天下后自我的担当,可平凡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崇高的梦想,做好自己便是对社会最大的尊重了。

人的责任,无外乎是自我,家庭和社会。所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便由此而发,可这三“见”最根本的,便是“见自己”。

当人明白这一生追求什么,他就不会迷茫。就像年轻追求功名,年老追求平静一样,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人和事,互不打扰,也互不纠缠。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间寿星”。这种“寿”不是别的,而是源自于看尽繁华后的淡然和知足。懂得“茶”般的人生,才能越来越有味道。

人生后半场,便是“清欢”

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这短短的十六个字便道出了人的追求和向往,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大道至简。

作家林清玄常以“人间最美是清欢”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本就复杂的日子活成了书卷里面诗和茶几上的清茶。

世间万物来去匆匆,有很多人和事我们无法探寻和追索。所以,过多的纠结只会让人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潭之中。

学会和生活握手言和,是一种看淡后的妥协。曾以为能和生活一较高下的日子已然过去,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消极,可过度地争夺,只会愈发“执着”。

吃惯了山珍海味就需要吃些窝头白菜,这是一种饮食的均衡,也是生活的平衡。每一件事都有一把秤,这把秤估量着世间万物,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所以,老庄在“清欢”中领悟了清静无为,孔孟在“清欢”中提出了中庸一说,墨子也在“清欢”中知晓了兼爱非攻。

生活,就是一个平衡的过程,而“清欢”恰是平衡中的中轴线。每个人都会走极端,可最后都会向中间靠拢。这不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是一种“历尽千帆”后的幡然醒悟。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