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八种相兼脉象图的临床研究.pdf

 超越美 2020-06-05
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热衷于中国脉象学研究者和同道们共同参与,不吝指教,共同为人类健康做 出贡献。实现这一目标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动力,我们的宗旨是:奋斗在科学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刘文龙等·濒湖脉学白话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3版(本文简称濒湖脉学)。 [2]王叔和·脉经·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第1版(本文简称脉经)。 [3]吴承玉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l版(本文简称诊 断精编06)。 [5]郭振球·世界传统医学诊断学·科学出版社1998第1版(本文简称医学大系)。 [6]杨维益等·中医诊断学·学苑出版社1998第1版,2002第2次印刷(本文简称诊断学98北京)。 文简称诊断学02或中医文库02上海)。 [8]崔玉田,赵恩俭·中医脉学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次印刷 [9]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第1版 [10]黄世林·中医脉象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第1版 [11]李永光等·现代脉象诊断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第1版 [12]黄菀·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四版 [13]秦越人·难经·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第1版 [14]牛占兵·难经译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第1版 [15]金伟·金氏脉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l版 二十八种相兼脉象图的临床研究 李永光1 李德心2李德华3张文娟1 (1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150080;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哈尔滨市华宇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我国常见的相兼脉象诊病及病证转归判识具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及广泛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