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6-06
永州馆藏文物随笔之
刊发日期:2020-06-06 语音阅读:

□楚天雨 平德

downLoad-20200606071119.jpg

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镜面图

零陵古城内的东山,横贯于城池之间,绵长三五里,虽然海拔不高,仅百余米,但它的文化身高在省内没有几座山能与之媲美。就在这么一座小小的山上,居然建有两座庙:文庙与武庙,让文圣人孔丘与武圣人关羽比邻而居,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令人感到惊奇。

不过,在我看来,最让人感到心酸的还是零陵文庙的身世。她仿佛是一个迷路的小女孩,在潇水的两岸徘徊了很长时间,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家。南宋嘉定初期,她还在城外的黄叶渡以西。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她好像一个懵懵懂懂的乡下孩子,带着好奇的眼光,首次闯进了零陵城内,栖居在城东。没想到建成不到八年,就毁于一场战火,而她就像一个在教育战线上冲锋陷阵的战士,突然昏迷在地。明洪武三年(1371年),昏迷多年的她渐渐苏醒过来,又趔趔趄趄地走到了城南。之后,她先是迁到城北,后来迁到城东的康庄宅地,在这里歇息了将近二百年,一直未再移址。明朝末年,一个名叫张献忠的造反分子,带着农民起义军攻打永州,好端端的文庙再次被毁,以至于整个城东的土地上,都是她呻吟时流下的痛苦泪水。当八旗子弟统领永州时,她曾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旧址上重建。后来迁于千秋岭上的南渭王府地,在那里呆了短短的三十六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复迁到城东原文庙左侧高地(离原庙址约10余米),一直到如今。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在零陵城内外“流浪”时期的各个落脚点,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最后这个落脚点后来曾发生了一件震惊湖南考古界的大事,至今回顾都让人为之惋惜或赞叹。

1956年2月27日,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到零陵县第四中学陈厂谷的一封来信,报告他们在扩建运动场时发现了一座带有花纹砖的大古墓,同时还挖出了一些陶罐和铜器,希望省文物部门迅速派人处理。

这封信,如同一块磁铁,一下子吸引了管委会领导们的眼光。大家都知道零陵的历史,都期盼零陵出现考古奇迹。于是,经过会商,决定派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归来调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周世荣去零陵调查。周世荣,1931年7月出生,湖南省祁阳县人,老家距零陵只有几十公里。相对于所里的其他人,他有地缘优势,对零陵的了解更多一些,因而成为第一人选。

时年二十五岁的周世荣,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因为在部队身经百战,转业到地方之后,依然保持着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而且工作很积极。接到领导命令之后,他首先是开介绍信去车站买票,然后做了一些准备。无奈当时的交通条件十分有限,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班次都很少,常常要等很久。所以,当周世荣怀着激动的心情抵达零陵时,已经是29日。

在当地文物工作者的陪同下,周世荣到达了零陵文庙旁边的零陵四中运动场工地。

现场的情景如同一个颇为糟糕的战场,让他感到心痛而忧伤:墓室三分之一悬挂在山壁上,古墓的封土堆已不存在,墓口距地表约1米余,是个偏南北向的长方形砖圹墓。很明显,该墓已不能再保存。

大家经过简短的商量之后,决定立即进行清理。经测量,墓室长6.95米,宽3.3米,高1.98米。大家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进行发掘,发现东、西、北三面都是重砖平铺的绳纹青砖墙,部分青砖印有X形的几何形花纹。经过大家五天半的艰辛付出,古墓清理完毕,出土随葬品大小共126件。其中,就包括这件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

后来,经过仔细清洗和测量,发现这件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的铜镜,直径为19厘米,整件铜镜呈对称的博弈状,自外往里数,有九个层次的纹饰:第一层是圆形的双线边框,线与线的距离很近;第二层是动感很强的连弧纹,似石榴蒂,又似飞鸟,有的足或翼跨入第三层;第三层是双线圆点环,因为有足或翼的跨入,使得圆点有了依托感,更显美丽;第四层是半斜纹环,内外两环之间的空间处,靠里面的一半有密织斜纹,不仅增加了镜面的立体感,而且增强了中间镜钮的凝聚力;第五层是文字环,为小篆,内容是“汉有善铜出丹阳,左龙右虎僻不祥,昭爵玄武利阴阳,八子十二孙治中央,法象天地,如日月之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兮”;第六层是柿蒂纹,夹有四神,这件铜镜就是以此纹饰而命名;第七层与第八层均为正方形,没有什么装饰,两框之间是有十二个圆钉,其中一钉损毁,每两个乳钉纹之间铸一个铭文,计有铭文12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就是十二地支;第九层是镜钮,圆形的,有孔,用以穿绳,便于拿取。远看,恰似铜镜的心脏,能让人听见它的心跳。

这是一件精美的瑰宝,也是东汉时期青铜器的一张底片。通过它,可以感知那个时代的余温,还有五彩缤纷的光环。它像一扇时光隧道之门,只要你推开它,沿着隧道走下去,就可以抵达一千多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

铜镜,是中国古代人的生活用品。据《说文》载“鉴,大盆也”,又《徐鉴》载:“此亦盆盎之类,而施用各异,形制略同。鉴,古只作监,从皿,以盛水,因其可以照形,而监察之义生焉。其后范铜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鉴,声转为镜。”从以上文字可以得知,鉴,实际上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水容器,装入水,其水面可以照人。铜镜,为其扁平化。就镜本身而言,是作为古人正衣冠、饰面容的生活用具,似乎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镜背后那些精美的纹样,那才是真正的艺术,体现出古人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中国历史进入汉代以后,在大一统盛世中,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汉代铜镜成为汉代金属工艺中一个主要的品种,形制一般为圆形,镜钮除了西汉早期有些沿用了战国时期的弦纹钮外,多数为圆钮,形成了镜钮的基本形制。西汉晚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东汉时期的铜镜,主要类型有连弧纹镜、变形四叶纹镜、神兽镜、画像镜。这件“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便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汉有善铜”博局纹镜,目前学界已有公论,其年代多为东汉早期,整体风格沿袭了新莽时期铜镜的特征。铭文中“汉有善铜出丹阳”一句,值得玩味。丹阳,就是今天的安徽铜陵,是汉代主要产铜地之一。汉时中国虽有不少地方产铜,然而却以铜官山所产的丹阳铜最有名。《古今图书集成·铜部艺文》中记载:“古鉴铭:汉有善铜出丹阳。”又载梁简文帝诗云:“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由此可见,丹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丹阳镜凭其优秀的质地和精湛的铸造工艺,名冠天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汉代的103个郡国中,丹阳郡设有全国唯一的铜官,监管铜矿生产。

至于博局纹,源自于一种游戏——陆博。陆博又名六博、博戏,是一种古老的棋戏,起源甚早,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流行。秦汉时期,博局成为官家和大众喜闻乐见的棋戏之一,因此,博局纹镜也成为汉代最流行的镜种之一。博局纹镜,又叫规矩镜,是西汉时期兴起的新镜种,盛行于新莽和东汉早期。历代都称铜镜上有“TLV”纹饰的为规矩镜,因为这种纹饰很像工具中的“规”和“矩”。并且“TLV”纹在铜镜上安排的非常有规律,一般在钮座外有一方框,方框的每一边中间是T,其对面是L,方框的四角则对着V。其实,六博戏又与古代占星术有关,反映了秦汉时期方术思想的流行。

四神,是四种被神化的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是守卫四方的神灵。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四神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五行学说盛行,所以《周易》中的“四象”(太阳、太阴、少阴、少阳)也被配色成为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两汉时期,“四象”演化成为道教所信奉的神灵,故而“四象”也随即被称为“四灵”。

应该说,四神最初只是古人观察星象的方位划分(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后来,随着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四神也逐渐具备了生活空间地城的方位概念。其方位意识如诸多自然现象一样,慢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中。古人将四神纹应用在用铜镜上,不但使铜镜有一定的神圣性,还能更好地表达出人们的象征思想。尤其是作为祥瑞符号的四神,还有驱邪避凶、理顺阴阳的功能。古人将其神秘化化,用在于军事上,就是一个布阵的方位图。

“汉有善铜”是个响当当的品牌,旗下的铜镜在国内出土较多,比如,1954年,长沙黑门槽2号墓就出土了东汉鎏金博局纹铜镜,马王堆西汉古墓也出土过博局纹铜镜;而甘肃省庄浪县永宁乡苏家河湾村于1980年出土一件新莽尚方博局四神纹铜镜,形制、铭文与零陵出土的这件十分相似。

除了考古界对博局纹铜镜很感兴趣,历代文人对此也有收藏雅兴。那位差一点就到永州任职的苏学士苏东坡,也曾收藏过“汉有善铜”镜,《苏轼文集》“书陆道士镜砚”条目下也有记载。

如今,俯瞰这件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如同俯瞰一个微缩的青铜镜世界,也如同俯瞰一个神秘的阵法。须知,九为最大数,也是古代兵阵中的常用数,变化多端。在九道层次之间,或者说在那些花纹、圆点、圆钉之间,似乎埋伏着千军万马,保卫着核心部位——镜钮的安全,无论外界力量从那里突入,都很难直抵核心。

在我看来,这件铜镜的亮点就在于镜背精美的纹饰。而镜面,因为长时间在地宫里遭受的腐蚀,变得有了几条纵横交错的线痕,好像因缺水而龟裂的土地。也许,就在那龟裂的缝隙里,藏有墓葬女主人年轻时的娇媚容颜。

从在这个角度来讲,这件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就是一位零陵古城记忆的收藏者,没想到她在地宫里一睡就是千余年。而在这千余年的时间里,地方官员又凑巧把零陵文庙移了过来,置于她的头顶,似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文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县的最高学府,每年要在这里举行岁试和科试。然后,将选出来的优等学生送去参加在省府举行的会试。我不知道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庙复迁到城东这个位置以后,有多少在文庙里来来往往的足音,惊扰了文物们在地宫里的清梦。我甚至不敢想象,那些文物被施工者揭开头顶封土时的模样,是否显得十分慌张和不安?

而今,昔日的发掘情景早就成为渐行渐远的记忆。只有这件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的微笑表情,才是零陵古城永不凋谢的鲜活青春。

downLoad-20200606071004.jpg

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背面正视图

downLoad-20200606071132.jpg

东汉“汉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铜镜背面局部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