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成药剂型的特点

 小药仙的中医 2020-06-06

中药剂型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汤剂、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 丸)、散剂、膏剂(蜜膏、铅硬膏、软膏)、丹剂、胶剂、酒剂、锭剂、油剂、灸剂、熨剂、茶 剂、曲剂等剂型。

 1、汤剂

      汤剂又称汤药,系由医生辩证施治,临症组方而成,一般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并发症和疑难 症患者时采用之。服用后迅速被体内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汤剂的特点是根据“辩证施治”而拟方,对同一病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用的药味 与剂量也不同,因此不能以成药来代替汤剂。 

2、丸剂

     丸者缓也,取丸以缓图疗效。由于设计这类剂型是根据不同病情和药物的特性,所以使用 的成型基质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基质可分为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五种类型。

 2.1 蜜丸

      系用蜂蜜作为成型基质制成。蜂蜜具有润肠、润肺、止咳、解毒、营养等作用,故设计蜜丸剂型大多是对虚弱病、咳嗽病和病后恢复期需要调补的慢性病。另外蜜丸本身又 具有缓缓发挥疗效的特点,因此在补益门、妇科门、痰嗽门、肠胃门多制成蜜丸。

      蜂蜜本身又 是很好的防腐剂,熬炼得当,包装严密,可经久而不失效。 蜂蜜熬炼后相当黏稠,制成丸剂服用后逐渐地被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蜜丸一向有大蜜丸、 小蜜丸的分别,但由于近年来多将蜜丸改成定量丸型,致使服用不便,若恢复小蜜丸,每一克 粒,不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且不需口嚼而显苦味、异味,患者乐于接受。因此剂型的改革应以有利于患者为重,不应单纯强调产量而忽视治疗效果。

 2.2 糊丸 

     用淀粉调成糊状或使用动物脏器以及果实、蔬菜汁液等为基质制成的丸剂谓之糊丸。服用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也很缓慢,这样使一些刺激性大、或作用剧烈和有毒性的 药物,减轻了刺激作用或避免引起中毒。

     糊丸基质:江米淀粉多用于透表药;黄米淀粉多用于败毒药;神曲淀粉多用于助消化药;枣 泥多用于补脾健胃药;姜汁多用于散寒止呕药;胆汁多用于消炎解毒药,清心经、肝脾之热;兔 脑多用于催产药等。

     糊丸一般制成小丸,即每700~1000 粒为一两重(31.25 g),便于服用,亦有制成0.6 剂是为了含在嘴内逐渐溶化。在设计计量时应根据使用的需要。

2.3 水丸 

     用清水、酒、醋等为湿润剂并利用原粉的黏性泛制而成。

     水丸每500 粒为一两重,儿科每100 粒重4.5 g。由于丸粒小,服用后发挥药效作用快,一 般攻下、清火、逐水、消炎等方面的病症多采用之。水丸干燥后一般仍保持有 7~8%的水分, 患者服用后较易崩解而被吸收,使药效发挥作用较快。

 2.4 蜡丸 

      用蜂蜡为基质制成。采用蜂蜡主要是因处方中含有剧毒药物,为了避免中毒及 在病灶部位发生作用而设计的。所用蜂蜡应纯净,不应含有石蜡。蜂蜡不溶于水及胃液,到肠 内遇到碱性肠液,才逐渐释放而显药效。

 2.5 浓缩丸 

      将部分药料经过煎煮,浓缩为浸膏,加蜂蜜或水再加余下的部分药料制浓缩 蜜丸、浓缩水丸。

      采用浓缩剂型以蜜丸类与水丸类居多,主要是为了减少服用量,但并非主要剂型。对于浓 缩水丸,注意药粒要小才能符合崩解要求。

3、 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而成。由于散剂不需增加任何基质,故服用量也较小。初生婴 儿,可将散剂药粉沾于乳头上,随乳汁一起服用。散剂由于是粉末,服用后较易吸收,因而效用 发挥较快。疮疡、外科、跌打损伤等用散剂外敷,可在病灶直接发挥作用。用酒精或清水将药 粉制颗粒状谓之颗粒散剂。此种剂型便于服用,易于消化吸收。

4、 膏剂

      膏剂的剂型可分为铅硬膏剂、软膏剂、蜜膏剂等。

 4.1 铅硬膏剂 

      用植物油提取药材成分,除去药滓,再加入樟丹熬制成黑色固体状,摊涂于 布或纸上呈长方形或圆形,谓之膏药,即铅硬膏。使用时可直接贴于人体的各穴位或外部病灶 上,使药物由皮肤毛孔进入经络,以达到各脏腑,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化瘀、消痞、

 4.2 软膏剂

      用植物油与蜂蜡,或用动物油脂或凡士林为基质制成。多用于治疗疮疡、烧 烫伤、皮肤病等,可在病灶部位直接使用。由于油脂有滋润皮肤的效能,对外伤的皮肤有保护 作用;又由于以油脂为隔离层,可避免或隔绝细菌的感染。对溃疡的病灶使用,在接触皮肉时, 可减少或降低疼痛,这是软膏剂的一个优点。

 4.3 蜜膏剂 

      药物用水煮后除去药滓浓缩成稠汁,加入蜂蜜为基质,制成黏稠膏状物谓之 蜜膏。是由汤剂发展而来的。蜜膏多用于治疗咳嗽、补益、妇科病等,蜂蜜本身不但适合慢性 病,而且有防腐作用。制成蜜膏,患者可直接服用,亦可用水冲化服用。

5、油剂

     用植物或动物油提取药物成分后除去药滓,制成液体油剂。

     一般用于治疗烧烫伤或滴耳。油脂涂抹于患处可起到隔离保护作用,不受细菌感染。油脂本身滋润尚可使皮肤不发生干裂, 减少患者痛苦。

 6、丹剂

     一般指汞、铅、砷等多种重金属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经过升华炼制而成的剂型。丹剂多作外用,是中医治疗疮疡等症的主要药物剂型。但也有少数品种作为内服剂治疗寒症、疮疡痛疽 癌肿等。

7、胶剂

    动物的骨、甲、皮、角、肉经水熬煮,提取胶质物,除去残渣,制成固体半透明的剂型,谓之胶剂。由于动物的骨、甲、角,质坚硬,皮软而韧,原药材无法服用,且不易消化吸收,经过水 煮再熬制成胶剂,不但便于服用,而且被水溶解出的氨基酸、蛋白质,在胃内极易消化吸收,能 迅速发挥疗效。胶剂可充分干燥,在储存上可以经久而不失效。 

8、酒剂

    用白酒作溶媒,使药物酒溶性成分尽量溶出,制成液体状态的剂型。

    酒剂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药效通达于四肢,舒展经络,疏通血脉,较快发挥药效,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症,对于慢性 病亦可久服常服。

 9、锭剂

      锭剂是以古代的金、银的锭形为模式而制成的剂型。为了便于使用,如蟾酥锭是制成一端 粗一端细的纺锤形,可直接涂敷患处;药墨是制成长条块形,研磨后可内服或外敷;棍眼药制成 细长圆柱形,可往眼角直接涂抹;万应锭制成小纺锤形,以其形如鼠屎,又因包有鸟金衣,因此 又称“金鼠屎”。锭剂除去用蜂蜜为基质者外均可以长久贮存,并且便于携带,可随时使用。

 10 、灸剂

       针灸疗法就是用针刺后,再用灸剂熏烤热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灸剂以往制成柱形,今多制成灸条如艾卷,以火点燃熏灸局部。

 11、熨剂

      将药物用水煎煮成液体,然后投入煅成的铁屑,趁热吸收尽药液,干燥后即成。使用时先加入米醋,铁屑遇醋酸即产生热,然后装入布袋内,直接热敷患处,如关节、穴位等。局部通过热 刺激,使药效由皮表渗透于内,用以驱散风寒。此种熨剂称为“坎离砂”。而民间用新砖、灶 土等烧热再以布包后热敷也属熨剂。

 12、茶剂

      将药物(或含有茶叶)以神曲糊为基质,制成茶砖形,或将多种药物混合后按剂量分装成袋,用时以开水沏后饮用的剂型为茶剂。可代茶饮用,不需煎煮,服用也不拘时间,多为清热解暑方 剂。旅途携带,使用贮存均方便。

 13、曲剂

    系将药物与面粉共同发酵,制成块状的固体剂型用以治疗消化不良。药物与面粉经过发酵而产生酵母菌类,故可用于消化机能减退,帮助恢复消化功能。

 14、露剂

      由药物经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而得,与芳香水剂很相似。含挥发油类的药物、鲜药等适合于制作这种剂型,服用后清凉爽口,作为清凉饮料,如银花露、青蒿露、薄荷露、藿香露、 地骨皮露等。

 以上各种剂型目前大多仍在广泛使用。在中医药学内,尚有更多剂型有待发掘利用。在中 西医药结合方面,近年来采用了一些新剂型,如中药注射剂、片剂、冲剂、栓剂等,这些新剂型 在组方及制备上都要注意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及其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

------------------

       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针剂: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针剂,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