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拍短视频】从空中看雁门关

 酸秀才d3w0wg08 2020-06-06

雁门关山西最重要的门户之一

是中原与草原民族必争之地

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暑假8月9日 来这里游学考察哈

8月9-11三天晋北古壁画古边关游学

8月9日早晨太原集合出发

第一天

朔州 崇福寺(金代大殿彩塑壁画  国保)

占地面积23400多平方米,五进院落,十座殿宇,布局严整,构造壮观,殿内塑像、壁画、琉璃脊饰、雕花门窗荟萃一堂,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艺术殿堂。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伟"一直保存至今。

 广武城(明城堡  明长城)

     广武城分为新旧两个广武城,视频中是旧广武城。所谓旧指的是它初建年代更老。旧广武,位于朔州县城南40公里、雁门关外勾注山下,城外就是汉墓群,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旧广武雄踞关口,南接长城,对峙敌楼,想望烽火台,进可攻退可守,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据点。据《辽史》记载,旧广武始建于辽、金时期,为雁门关前的防御据点。今存完整城墙系明、清加修。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城墙高8米,下宽5米,上宽3米多,外表全部砖砌,石条做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城墙东、南、西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已遭破坏。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为四街八巷。

雁门关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第二天

天池(高原湖泊 隋炀帝行宫遗址)

(此图为酸秀才去年冬季去考察航拍图)

宁武天池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管涔山麓地,是一处高山群湖,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鸭子海、小海子、干海、岭干海、双海、老师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处于海拔1771--1849米之间。蓄水量800万立方米,水深20余米。池里生存着草鱼、鲤鱼、鲫鱼、鲢鱼等水生动物。又名"汾源天池"

天池旁隋炀帝行宫-汾阳宫遗址

万年冰洞(汾河源头)

万年冰洞在山西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悬棺(未解之谜)

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石门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洞穴式是在悬崖高处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在悬崖高处用铁链将棺材吊挂起来;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上木桩,将棺材搁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悬崖中间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将棺材搁在栈道上。晚上住代县

第三天

代县边靖楼

位于山西代县县城内,人们俗称之为谯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500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还允许上去的明代古楼。珍惜机会,以后说不定就不让上去了。

 代县阿育王塔

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据说里面有佛祖真身舍利。

  代县文庙

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

文庙东西,各建忠义祠、文昌阁和明伦堂、节孝祠。这些建筑与文庙一起,组成一组宏大的儒学建筑群。游览了这座儒学建筑群,不仅可以看到古代的建筑艺术,而且能够通过它了解古代的学校制度。

 忻州金洞寺

金洞寺是山西省忻州市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金洞寺历史悠久,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一,又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名胜。

北宋元佑八年(1093)以前修建的转角殿,是忻州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和文殊大殿形成鲜明的对照:文殊大殿房屋陡峭,斗拱俊俏华丽;转角殿瓦顶举折平缓,斗拱肥大古朴。转角殿进深、面阔均为9.5米,呈正方形。殿内梁架全部明露,砍削规整,完全是宋代建筑结构风格。殿内依两个后金柱支持的神龛,系金代制作,是按实物比例制作的二层楼式的建筑模型,为其他庙宇所少见,实属珍品。本殿供奉的是神农和伏羲,木雕像栩栩如生,神龛上牌匾书:“先师佑民之阁。”

以下是往次游学群友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