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之旅:徐州汉代三绝--汉画像石

 优悠客 2020-06-06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桑梓故里,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徐州地区发现的大量汉画像石、汉画像石祠堂、汉画像石墓葬,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徐州汉画像石已经成为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研究范畴的专业学术名词。徐州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早,延续的时间长,分布的范围广,发现的数量多,在汉画像石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徐州汉画像石的产生有其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有密切的关系。徐州为鲁南丘陵的南缘,这里既有山林之饶又有水利之便,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地方。古代这里水系发达,河网交织,很早的时候这里就形成了区域文化的中心。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原始社会时期,这里是东夷文化的部落,夏商时期这里为大彭国,春秋时期为宋国重要的都邑,战国中、后期这里属楚国。秦末时期,项羽“王九郡、都彭城”,徐州有过国都的短暂记录。徐州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汉画像石的题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徐州多山,取石方便,为营建各种类型的石室祠堂、石椁墓葬提供了自然的资源。

汉代是徐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汉高祖刘邦是沛楚人,刘邦眷恋故土,将这块重要的土地分封给异母弟刘交,并沿袭了项羽时“西楚”的称呼。汉代的楚国与王室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汉四百年间,徐州是皇亲国戚的聚居之地,豪强之家生时姿意享乐,极尽其欲,死后则崇仰厚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好名之风甚盛,多爱把自己所崇拜、爱慕的东西在墓中雕刻成画。汉代徐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一切为画像石艺术的产生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

对于徐州汉画像石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界定的徐州汉画像石;二是以古代的行政区划来界定的徐州汉画像石。古今徐州的疆域变化很大,鲁南、苏北在新石器时代即为一个文化圈,纵横交流的泗水、沂水、沭水、泡水、谷水、睢水,将区域内的村落部族紧密联系一起。汉武帝元封五年设立刺史制度,这一区域大都属于徐州刺史部。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属郡国辖区不同,会使得各地社会经济乃至文化面貌产生一定差异,同一行政辖区内的文化面貌则更趋向一致。徐州汉画像石包括了行政区划和徐州风格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汉代这里的城市、聚落的布局,我们可以将徐州汉画像石分作七个区域进行研究,这七个区域的画像石风格有细微的不同。 

徐州汉画像石有百年的发现史。清代同治年间吴世雄在沛县发现画像石可以看做是徐州汉画像石发现、收藏的端倪。近一个世纪以来,徐州地区发现的大量汉画像石、汉画像石祠堂、汉画像石墓葬,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徐州发现诸多的完整汉画像石墓葬,为汉画像石的断代、分期、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并构成徐州画像石完整墓葬较多的一大特色。截止到2017年为止,徐州市经科学发掘的画像石墓70余座,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收藏的汉画像石有1500余块。徐州市各文博单位还都有汉画像石的收藏,徐州汉画像石的总数约2500余块。

汉画像石是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和篇章。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精美的雕刻,无论在历史研究还是在艺术领域,都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