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真实故事》里一个让我伤心泪奔的故事。和我儿子同年的一个大学生,和我儿子一样读的211学校,同样是2019年的毕业生,而且更同样的是他也跨专业考研了。他的家是四川山区的,父母都是靠体力挣钱的人,特别希望儿子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费了很大周折才把儿子弄到县城的重点高中读书,儿子也很争气,终于如愿以偿考上211大学,这本来是命运一个很好的安排。上大学后孩子也很努力,争取到了保研资格,但就在临近毕业那一年,发觉那个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放弃保研跨专业去考计算机相关专业。没考取,找互联网相关专业的工作没人要,他的父母,本来就生活得很艰难了,孩子为了生活只得去工地搬砖。他的精神已经严重的抑郁症。
刚好这两个月我也在为儿子继续宅家复习备考的事发愁。儿子一心钻研备考,拒绝很好的工作机会,恰巧有熟人公司招他专业的人,他也符合条件。可是他毅然地拒绝。我气极了,他也气得不行,理直气壮地说;现在几个考研不是二战三战? 好几个朋友都劝我:我们孩子就是叫他学,他不学,你孩子想学,你就支持他吧。 我承认我的孩子确实很乖,很懂事,为了考他理想的经济学,他每天都紧张地安排他的课程,没有花一分钱报班。去年的专业课还考得很好,差的十多分差在他的优势学科数学上了。我们家条件不好,但也并没有差到不能再供他一两年的能力。可是我有我的顾虑,现在的孩子,确实是花大价钱在考研,报班,都是大几万的费用,还有时间成本也都不低。儿子还振振有词地跟我说:你看,人家考985经济学的,哪个是一年考取的?我也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可是,我却不想这样去随这个大流。现在考研何况是跨专业,难度越来越大了,将来什么情况,谁能说得准呢?谁知道,经过这样足不出户备考后,如果失败,他的心到底能承受多重?!我们,都没有能看见未来的本事。 我一直散养儿子,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没要我操心过,但是现在,我却觉得我该行驶一个监护人的权利了。因为我不想他成为现在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我想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各种理由摆事实讲道理,还加上他很尊敬的阿姨的说服,他终于想通了先去工作,但说了不放弃考研。还幽幽地说了句:感觉考研会越走越远。我说:如果你工作后,仍然觉得向上的发展方向是考研,我不再反对,也许工作后,会觉得考证或者成为更优秀的实践管理者更为重要呢。既然进一步的深造,是他内心的需要,我不再强求,但是必须工作后自己为梦想再努力。可能,我这个妈妈有点狠心了,儿子一直问我到底是不是他亲妈。我说:如果不是亲妈就不会这样替你想了。人家说要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惯纵他。我们母子经常这样,好起来,就真诚交流,他谈他的想法,我也如实讲我在工作中的得失,相互帮对方分析,还兼带安慰,吵崩了,就好几天互不搭理。朋友常笑话我哪里有妈妈的样子。我理直气壮地说:他也是成年人,两成年人是对等的。 心情似乎晴朗了,我们又聊了很多。我也承认了自己这个做妈妈的也有错误,没有早早指导他规划人生,父母应该是儿子早期的导师,他也说自己刚上大学时,象断线的风筝,没有好好把握一些机会,耽误了自己。 突然有很多的感慨。 这个世界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有好多的年轻人,正在意气风发展望美好的未来;也有很多人在迷茫中不知所措;体制中的中年人,正在为职称、调级努力,谋划退休后的待遇;还有一些人,在四处打零工,为了挣钱养家;有些人在争可怜的编制,算计自己的未来;还有一些人,在生与死之间较量;在康复的路上努力。真的不明白生与死的意义,其实,我们都在活着这个过程。不能争的就别争了吧!把这个过程过得开心一些。生过病的人会明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何必去跟那些永远都不可能闲着的人计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呢?活的是自己的心情。愉快地活着更好。 至于年轻人,为梦想为奋斗是不错的。可是我们得先有一日三餐才能有力气去奋斗。那个故事里面的男孩,我确实想提醒你,得先解决面包的问题。贫穷的背景注定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虽说我们没有错,但是我们得为贫穷买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