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事件!宁夏灵武恐龙化石发现始末(上)

 口述宁夏 2020-06-06
“口述宁夏”

在2亿3千万年前地球远古动物中,有一个庞大的家族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其它任何动物都无法与它抗衡,这就是古代动物王国里的霸主——恐龙。

恐龙因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关注,特别是恐龙灭亡之谜,至今仍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课题。

回眸中国近代恐龙发现史,2005年灵武发现恐龙化石,无不令所有宁夏人都感觉到兴奋和自豪。

灵武发掘出来的梁龙新属种,为地球陆地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改写了亚洲恐龙历史。

2006年8月,中央电视台对恐龙化石发掘工作进行全国现场直播,一时间,灵武恐龙成为媒体中一个炽热的名词,引起世人瞩目。



发现者马云 挖刺猬挖出大“龙骨”

在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2公里处,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南磁湾”的村庄,这里居住着200多户矿工。

在南磁湾村东侧,有一座高不过10米的山梁,山梁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这里靠近毛乌素沙漠边缘。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湾的回族青年马云吃过早饭后,扛着铁锨到南磁湾山梁挖刺猬。


南磁湾村

当他跨过一块被雨水冲刷出来的“石头”时,突然被眼前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吸引了,这块“石头”与普通石头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红褐色,形状很像动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注定。

马云后来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里最灿烂的时刻。

几天后,马云鼓起勇气,给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个电话。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员正在磁窑堡遗址附近开展文物调查,接到电话后,我们感觉情况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赶往现场。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在一个南北长50米、东西高5米的缓坡上,一块40厘米宽、长近2米的动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绿色的泥岩土层中,这种泥岩被当地老乡称为“羊肝子”土,土质特别坚硬。

虽然古动物化石此前在灵武境内曾多次发现,但像南磁湾山梁如此庞大的动物化石还是初次发现。

文物部门 动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我们决定对南磁湾化石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大家凑钱买了两箱矿泉水,每人买了一顶棉帽、一双手套。

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就近住宿在马云姨妈家。

南磁湾的初冬寒风瑟瑟,凄冷的西北风夹杂着沙土,刮在脸上如同针扎一般,痛得人睁不开眼睛。


2004年化石发掘现场

我们用手铲顺着马云发现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长的斜坡上,均发现有化石露出,化石层埋藏较浅。

随着发掘面积的扩大,暴露出来的化石个体越来越大,1米、1.5米……

当我们挖出十几块巨大的化石时,大家都激动不已。

数百名围观群众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庞然大物”。

我挖出一块平板状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宽,挖到一米见方时还没挖到边缘。当时我心里暗暗嘀咕,这是不是传说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吓得都不敢再挖了。

几天后,我们筹集的资金已所剩无几。

由于冬季地表冻结,加之化石数量较多,仅靠我们现有力量根本无法做到合理发掘。我和大家商议后决定先停止发掘,对化石现场进行回填,聘请马云秘密进行看护,待来年春季再做试探性发掘。

那时谁也没有想到,一大批沉睡亿年的巨型恐龙化石就静静地埋藏在脚下。


恐龙肱骨化石

地质专家 可能是恐龙化石

2005年3月,宁夏媒体刊表磁窑堡发现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区内多家媒体纷纷进行跟踪报道。

2005年4月10日,时任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刘国民副厅长带领10余名地质专家慕名来到化石现场。

这些从事多年地质研究的资深老专家,无不对这里的发现感到震惊。

人称“西夏岩夫”、年逾七旬的地质专家郑昭昌推断:“南磁湾山梁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系,在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生存如此庞大的动物,极有可能是恐龙!”

刘副厅长闻讯后,表示出资进行大面积发掘,发掘出来的化石资料归国土资源厅所有。时任灵武市人民政府市长郝有民闻迅后及时赶到现场,与刘副厅长磋商后决定,由灵武市政府筹资进行发掘。

为了进一步确认化石种属,政府郝有民市长要求我们携带化石到北京请专家进行鉴定。


恐龙肱骨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于1929年,是国内研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的权威机构,在国际享誉盛名。

两天后,我带着恐龙化石标本和录像资料,来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找到国际著名恐龙研究专家徐星。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于新疆,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1992年以来,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贵州及蒙古国多次进行野外勘查发掘,发现并采集到大量重要动物化石标本,命名了15个恐龙新属种。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国辽宁西部发掘出一只完整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这些长着翅膀和尾巴的恐龙被认定是鸟类的原始形态。

这只被命名为“中华龙鸟”的珍贵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长有羽毛,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型生物,它是鸟类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学者风度。他认真看完我们携带的资料后肯定地说:这是蜥脚类恐龙化石,它填补了宁夏没有发现恐龙的空白,有可能还是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这个发现十分重要。

徐教授为我们出具了鉴定报告书,还送给我们一些由他编纂的恐龙学术专著。

当天晚上,我们立即返回了灵武。


恐龙肱骨化石

发掘人员 揭秘过程异常兴奋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工程师王海军和博士贾程凯来到灵武,与文管所选派的5名考古人员,拉开了恐龙化石发掘的序幕。

由于南磁湾矿区找不到青年雇工,我们只得聘请10多名有挖煤经验的退休老矿工,协助我们清理化石上的沉积岩。

随着土层一天天揭开,形状各异的化石逐渐暴露出来,一个接一个的惊喜接踵而来。

大量化石表明,这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恐龙群体,这些化石上下叠压,多数排列杂乱无序,化石保存状况较为理想。

数十节恐龙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关联,长达7.2米。如果将这只恐龙复原,它至少有23米长、10米高。


发掘现场

盛夏的沙海,骄阳烤得山顶像蒸笼一样,地面温度高达40多度。发掘坑内不时传来铁锹叮叮当当的取土声。

拎着镐头、地质锤、小刷子的发掘人员一个个挥汗如雨,全神贯注地从土层中剥离出化石。

为了防止化石出土后受到风化,我们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复涂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渗透进化石凝固后和空气隔绝。

发掘人员每天在坑内挖掘十几个小时,脸被晒脱了皮,双手打了血泡,但谁也没有怨言,大家知道,我们正从事着一项重要而神圣的工作。


一号发掘坑现场

王海军工程师因不习惯西北气候,嘴里生出口疮,说话时满嘴是血,却始终坚持在一线,从未提出过休息。

在离挖掘现场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发掘人员无意中发现地表层也有化石裸露,经过扩展发掘,又发现大量恐龙化石,我们将其定为2号发掘坑。

2号坑内的化石个体比1号坑里的还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龙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长,一只椎体直径长达1.1米,远远超过原亚洲最大恐龙——四川合川马门溪恐龙的肩胛骨和椎体。


恐龙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个重大发现不期而至。当我挖出一串恐龙荐椎化石时,工程师王海军和博士贾程凯变得异常兴奋。

在这些巨大的恐龙荐椎体上,分布着密集的神经棘,神经棘骨骼关联程度很好,椎体高度超过了已知所有恐龙属种,这种现象在国内外蜥脚类恐龙化石中极为罕见。

紧接着,我们又挖出一些恐龙牙齿化石。贾博士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马上给在美国讲学的老师徐星发去了喜讯。

发掘现场  惊现恐龙头骨化石

蜥脚类恐龙因头部体积小,骨骼较少,易受风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国内外很少发现保存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在发掘过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秘的头骨化石。

11月28日,发掘人员发现一颗疑似恐龙头骨的化石,这颗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长28厘米、宽32厘米,呈棕黄颜色,石化程度较好。

王工没有急于将头骨化石从岩层中分离出来,他先通过电子邮件向徐星教授传去了数码相片,得到确认后,才实施了挖掘。


发掘恐龙头骨


恐龙头骨化石

区、市领导高度重视灵武恐龙头骨化石,拨专款要求安全护送恐龙头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进行研究。


发掘出恐龙头骨化石


警车护送恐龙化石入京

2006年1月13日,灵武市党政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护送小组,抽调10名公安干警、两辆警车和一辆防暴车辆,秘密押运恐龙头骨化石入京。

未完待续......

文章作者刘宏安系灵武文物管理所所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