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老银川:老银川的西府井与高台寺井

 口述宁夏 2020-06-06
“口述宁夏”


      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得天独厚。历史上重灌轻排,地下水位高,随便掘地一两米便可见水。

      自治区成立前,老银川高楼大厦少,没有自来水,人们大多生活在土坯平房的四合院子里,步行从今解放东街走到解放西街,就可看到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院子里有口井。

      一口井能够周围100多户邻居几百口人饮用。那时,吃水不要钱,人们下班后先提水后做饭,去早了井水清澈透亮,去晚了,井水浑浊有沙。

      因此,生活在老银川的人,为吃水家家户户都备有高1米左右盛水的大缸,一家四五口人就能吃上几天。

       过去,银川城有两口井,井大水深,水味甘甜,最有名气。

       一口是坐落在城西,是今新华西街文化馆十字路口东北角位置的西府井;一口是坐落在城东高台寺位置的高台寺井。城西的居民多数吃西府井的水,城东的居民多数吃高台寺井的水。

       这就是50多年前,老银川居民饮水的真实写照。

老银川的西府井     

老银川时,市政建设没有专业打井队伍和技术力量,机井更是无从谈起,要打出十多米的深井,就要选择院子大,出行方便,周围居民多的位置来打井。

打井是要花钱的,于是,每家每户出钱雇人来打井。

没有脚手架,全凭镐刨锹挖。

先在地面上挖掘出直径3米左右的大坑,再逐渐由小到大,形成井口小,井底大的圆形状。

挖到井深4~5米时,用绳索把人吊送下去轮换着继续挖,直到出水。

之后,用砖和水泥从井底紧贴井壁砌到地面井口,井口再用方形石块或大青砖砌一个圆口井台。

这种井水水质有些苦涩,只能洗涮或勉强饮用。由于深井少,城西、城东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来源于西府井、高台寺井这两口井。

60年代的银川湖滨街

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从改变和提高城市供水面貌,关心银川市人民长期饮用井水出发,决定成立银川市自来水公司。

随后投资在银川东门兴建了银川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小型自来水站(当时叫水管会)

由于当时供水能力差,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用水需求,水站采取卖水票按时按点供水。

每天供水时间一到,人们提着大小水桶排队买水。

那时井水虽多,但有条件的家庭还是要选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供水是买方市场,便催生出挑担卖水职业。

于是,银川自来水站、西府井、高台寺井周围,聚集了很多卖水人,谁家要水只要打个招呼,卖水人就会挑着水桶走街串巷把水送到家里,每挑一角钱。

后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家庭用水量也在上升,挑担卖水辛苦费时,也赚不上多少钱,卖水人穷则思变,把水桶换成了汽油桶。

汽油桶平卧在胶轮架子车上拉水叫卖,汽油桶后留一个出水口,出水口没有水龙头,接一截轮胎内胎当水管,不放水时,胶管叠扎,绝不会漏水,放水时内胎对准水桶,一趟下来能赚几元钱。

今民族街上的西府井酒店

庹蓉生老人小时候家住银川东门,是喝高台寺井水长大的。

在他孩儿时,邻居老张是一位卖水人。

当时卖水人老张40多岁,满脸皱纹。

老人还记得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跟在老张身后,又蹦又跳,“老张,老张,挑水一大缸”的往事。

卖水人老张那身着便服,微微佝偻的背影让人不能忘却。

老张孩子多,生活困难,靠卖水赚钱,养家糊口。

他乐观豪爽,大嗓门,爱讲笑话,走到哪儿,都引来一片笑声。

他为人忠厚,大人小孩都喜欢他,大人称他老张,小孩子也笑着叫他老张,一条木制扁担,一对木桶,终日忙碌。冬去春来,穿一身自家缝制的粗布便服衣裤,挑水的扁担往肩上一放,大步流星,从城外高台寺井挑水进了东门,水桶里漂浮的压水木片平稳不晃,一路吆喝,“卖水了,卖水了”,有时累了,就唱民歌、吼秦腔,人们一听到他的吆喝声,要水的人家便出来招呼。

老张把水挑进院里,一桶桶再把水倒进缸里,接过水费,装进贴身的衣兜。人们看到老张挑水辛苦,汗流浃背,递上毛巾,端一杯热茶,让老张休息。

老张助人为乐,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孤寡老人和他的送水用户,搬搬抬抬,他说他有的是力气。挑着空桶向城外走时,他便随着步伐,将扁担左右晃动,一对水桶左右摇晃,像是在享受着为人服务的轻松和愉快。

东门一片的娃娃常排着队跟在老张后面,唱着儿歌和老张一起扭。

几年后,老张的挑水木桶也换上了铁桶,又过了几年,铁桶又换成了架子车拉水的汽油桶。

1965年,银川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了日供水6600立方米的第一水厂。有了水厂,基本改写了银川市没有大型水厂的历史。

有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很少再用井水,居民逐渐告别了井水,老张便没有了卖水的市场,老张也就失业了,不久,老张去世。

东门一片的住户听说老张去世,伤心落泪,主动参加他的葬礼,深切感叹一个卖水人,一个在困难时期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好人,一个让人们难以忘怀的人。

如今,生活在银川的人们,早已告别了喝井水、排队买水的历史,家家户户都已用上了自来水。

文章作者唐志军系宁夏资深媒体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