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相隔33年的合照,讲述光阴的故事

 风行阁影像 2020-06-06

略略泛黄的黑白照片,一群十六七岁的女孩笑容烂漫,或站或蹲,面朝镜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画面虽因受潮而有些起斑的痕迹,却原原本本记录下了这些女高中生的青春风采。

1978年的毕业照

“这是我高中毕业时拍的照片,那年我才17岁,现在算起来,已经42年过去了。河庄中学——就是现在的河庄初中,当时开过四届高中班,我就是从第三届高中班毕业的。”旧照片中央蹲着的女生叫高秋琴,是河庄街道蜀南村人,跟画面里年少青涩的模样不同,如今她自信沉稳、家庭圆满,不久前刚替儿子操办完婚礼,眼角眉梢洋溢着喜气。

据她回忆,这张照片就是她跟河庄中学高中班上的女同学一起凑钱拍的,“那时候照相馆用的都是胶卷相机,洗出来也是黑白照片,而且大多数人还是舍不得拍照的。但是要毕业了嘛,我们就自己凑钱拍,你出2毛,我出5角,拍了一张。能够拍上这么一张照片就够高兴好几天的。”

一组相隔33年的合照,讲述光阴的故事

凝视照片,高秋琴的脸上露出怀念的表情:“那时我们班是河庄初中唯一高中班,班上总共55个人,但是女生只有照片上这10个,所以我们的感情也特别好,喏!你看照片上我们身后那面白色的土坯墙,现在可能觉得破旧,但那时候黑瓦、红砖、土坯墙就是我平时上学的地方。每天上完课,班上同学就会一起去参加共青团活动。”

那个时代,无论是男女老幼,沙地人的勤劳质朴都是刻进骨子里的。中学时期,高秋琴加入了学校共青团,一周至少要参加两次青年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义务劳动,比如放学后到农田里割草,周末去矿场采煤,还有去钱塘江边拉纤……

“这么多年以后再看照片,勾起了我好多回忆。”高秋琴不禁慨叹,“以前生活条件都还不好,但是学校的‘活动’是很丰富的,我跟女同学们就经常参加劳动,大伙儿一起作伴,干活也闹哄哄的,日子朴素且充实——虽然没什么钱,但生活过得简单、无忧无虑。”

“你看我们穿的衣服就知道了,那时物资匮乏,两用衫、军装、麻花辫是大姑娘最常见的打扮,家里有件‘的确良’可真是当宝贝了,平时都舍不得穿,这跟现在是不能比的。”

不过,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花衬衫、大尖领、喇叭裤等服饰流行了起来。照片上,扎单马尾,穿格子衬衫、丁字皮鞋的高秋琴称得上是既爱美又时尚,“那时一双丁字皮鞋,可比现在的‘耐克’‘阿迪达斯’还时髦得多呢!”她神采奕奕地说道。

相隔数十年的姐妹情

另外一张鲜艳的彩色照片上,笑容灿烂的中年妇女动作跟老照片上如出一辙,画面里女人们身后的投影中还投放着多年前的合照。仿佛穿过时光隧道的少女,岁月只是改变了容貌,心境却仍似当年。

1978年,河庄中学的数十名稚气未泯的中学生,满怀对社会的新奇和建设祖国的热情,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高中毕业以后我做过不少工作:在学校代过课,在小杂货店当过收银员,还做过商店的出纳、工厂的会计……现在呢,虽然已经退休,但心里不服老,仍在企业兼职会计。”

高秋琴说,毕业后,同学们就各奔东西,有了各自的生活,她跟班上的女同学也相聚甚少,其中有不少都断了联系。直到2011年,她心血来潮发起了同学会,老同学才再次聚集起来。

一组相隔33年的合照,讲述光阴的故事

从1978年毕业,到2011年齐聚一堂,中间隔了33年。为了重开同学会,高秋琴跟另外3个老同学耗费近4个月时间,“掘地三尺”,终于联系上了班上所有同学。“再次相见,大家都大变样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个个时髦得嘞!”高秋琴不禁感慨道,时光匆匆,班上的好姐妹已经细纹爬上眼角,鬓上染了白霜,可贵的是,情谊却像酒,时间越久越是浓厚香醇。

2011年的同学会之后,“十姊妹”又恢复了来往,就在前不久,高秋琴儿子的婚礼上,昔日好友还一齐出席并献上祝福。“我们几个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高秋琴笑道,“记得有一次聚会,我们天南海北地拉家常,激动得一整晚都没睡。”

学生时代的好友在毕业多年后再聚首,说到底是一件寻常小事,不过时光跑得太快,世事又太无常,哪怕一次普普通通的重逢都显得难能可贵。

高秋琴说,“七八十年代大家都讲实干,感情也淳朴。现在回想起来,最难忘的就是曾经一起劳动一起奋斗,而且还一起苦中作乐的日子。”那段青春记忆就被珍藏在老照片里,被小心地掩埋在时光里,当再次回忆的时候,又会变得那么鲜活、那么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