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祖诸子之十九韩王朱松

 江湖无岁 2020-06-06

朱元璋出身穷苦之家,作为父亲,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后代不再过自己当年的生活,因此他事必躬亲在位三十一年兢兢业业努力想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个太平盛世,自己辛苦点无所谓只要后代过上好日子就行了。要建设一个太平盛世,首先要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可是当时大明边境并不安全,被赶出去的蒙古势力依然不死心,试图入主中原。为此朱元璋穷尽后半生布置了一条从辽东到西北的防线,并让自己的儿子负责。到了晚年,朱元璋发现辽东地区对大明至关重要,尤其是这里生活着大量女真人,要知道女真人当年可是建立过金国的,虽然这个时候他们退回东北从新过起了部落生活但是力量不可小觑,因此必须有人在这里镇守把他们控制住,可是这里只有一位藩王辽王,只靠他一个人明显忙不过来,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增设藩王,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他将朱松和朱模分别册封为韩王和沈王,封国分别是开原和沈阳,让他们和辽王一起担负起保卫辽东的重担。

明太祖诸子之十九韩王朱松

开原卫的位置

不过朱松出生在洪武十三年,受风这一年才十一岁,还是个孩子,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就藩。于是朱松只能暂时留在南京。

三年后,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朱松和朱模被朱元璋外派出去旅行一番,地点是西安、太原、北平、开封和青州,这几个地方正是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和朱榑的封地。朱元璋之所以让他们去这几个地方,一方面是让他们和这几个哥哥见见面增进一下兄弟感情,另一方面这几位都是曾经上过战场的大将,朱元璋有意让这哥俩和几位哥哥好好学习如何行兵打仗和镇守一方的经验。

朱松兄弟两个人在外履行了五个多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南京。下一步就开始准备就藩了,朱元璋只是相关部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就在二人在南京倒数着日子准备启程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走不了了,而且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踏上辽东的土地。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即位,建文帝一上台就开始处理他们这些叔叔,自然朱松就不用去就藩了,只能老实的待在南京。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最后以燕王取胜告终。朱棣登上皇位后马上将受到“迫害”的诸位兄弟平反,打发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明太祖诸子之十九韩王朱松

朱棣

朱松没有受到侄子的“迫害”,他一直留在南京,但是他也明白自己作为藩王留在南京多有不便,于是申请前往封地开原。

朱棣没有同意。朱棣是从藩王造反登基的,他最怕这些兄弟学自己,因此他登基后不久就开始削藩,所有的藩王逐渐的丧失了兵权成了高级囚徒,朱元璋布置的防线被废弃,当初朱松是有任务封到开原的,现在都成一个闲人了还去什么,开原去不了了,那就换个地方吧。朱棣却没有吐口,只是说正在研究让朱松在等待一段时间。

无奈的朱松只能在南京穷极无聊的等待着,可是一直等不来消息,却不断听到朱棣处理藩王的消息,朱松内心不能说不害怕,就在这种煎熬中,永乐五年他突然死在了南京,享年二十八岁。

朱松死后朱棣很是伤心,于是特意将朱松安葬在了安德门外,他也成为朱元璋儿子中唯一一个葬在南京的成年藩王。

后人

朱元璋给朱松这一脉定的辈分是“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朱松一共有四个儿子,他的长子朱冲火或(一个火加一个或,实在打不出来)继承韩王的王位,这个时候他才十一岁,老二七岁,老三夭折了,老四更小刚刚三岁,再加上韩王妃完全符合孤儿寡母的标准。

不过朱棣倒是没忘记这位早逝的弟弟,对他留下的一家老小也悉心照顾,对朱冲火或也很是看中,让他跟随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朱高炽承担一部分对外接待的工作,像招待同族兄弟什么的只要是朱高炽无法出席就让他去。

因为长时间和朱高炽在一起,朱高炽对这位弟弟也很是喜欢,经常和身边的侍臣夸奖韩王兄弟。

明太祖诸子之十九韩王朱松

朱高炽

随着年龄的增大,韩王不能在留在京城了,朝廷大臣经常提出让韩王就藩,但是朱棣因为可怜侄子一直没有同意。朱高炽即位后,大臣们在一次提起,这次朱高炽无法在拒绝了,他决定让韩王就藩,可是去哪呢?开原已经放弃了,别的地方去哪里好。朱高炽考虑一番后,决定让他们去平凉。

那里位于甘肃,虽然比不上其他藩王但是还算可以,而且之前有一个藩王,就是朱元璋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因为无子死后封国被废,不过那里有现成的王府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韩王到那里就可以直接入住不用再建新房子了。

明太祖诸子之十九韩王朱松

平凉府

按照相关规定,韩王兄弟应该在秋后启程,但是朱高炽认为秋后启程,路途遥远,到了平凉那就冬天了,那里冬天死后可比南京厉害,害怕兄弟受不了,因此决定让他们四月启程,有个慢慢适应过程。

不过韩王对皇帝大哥的好意不理解,他从小就生活中江南,早就习惯了江南的一切,现在突然让自己离开江南去一个苦寒之地,自己实在不适应,而且住的房子还是之前死人的房子,自己心理多少有些不习惯。瞧瞧这个时候朱高炽死了,朱瞻基即位,于是他利用这个空档向侄子请求表示安王去世多年了,王府还没有修缮,后勤物资还不齐全,自己身边的护卫都害怕路途遥远逃跑了,因此希望改封到江南一带。

朱瞻基没有他父亲那么好说话,他当即拒绝了,你想去江南我就让你去江南,到时候别人也来求我改封到江南我受得了吗?

看到侄子没有批准,韩王只能到这一家老小去了平凉,不过他不甘心,他认为朱瞻基不同意是因为自己之前找的地方不好,这次他改了地方了,表示平凉道路艰难,朝廷发给我禄米我都领不到,全家人都快饿死了,身边的人都跑的差不多了,希望皇帝可怜一下把我迁到一个交通发达的地方,听说长沙现在空下来了,就把我弄哪里去吧。

朱瞻基接到奏报后大怒,这些西北的藩王怎么都这么可恶,天天来我这哭穷,还指定地点要搬家,你以为你是谁,于是他严词拒绝了韩王。

韩王没有办法了只能认命的待在平凉了,不过韩王的改封地的事在朱瞻基和其后代中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到了景泰年间,朱松的妻子去世了,因为朱松死在南京葬在南京,所以第五代韩王希望把曾祖母送到南京和曾祖父合葬,因为自己实在是穷承担起不路费,再加上规定藩王出城必须上报的规定,他赶紧向皇帝请示希望批准并且给点路费,景泰帝看后认为韩王这是想借机会跑到南京,于是回绝了,表示就地安葬。可怜韩王妃年纪轻轻死了丈夫,人老了好不容易可以和丈夫团聚了却被人为阻隔从生到死都没有再见一面。

此后韩王一系一直在平凉过着紧巴不富裕的生活,甚至出现了有的郡王因为生活困难把朝廷办法给自己的郡王册宝卖了换钱的事发生,不关主子过不下去,就连下人也受不了在这里过这种苦日子了,毕竟说自己在王府工作却吃不饱穿不暖谁信啊。

成化年间一个太监李毅实在受不了在韩王这里过这种苦日子了,他想到了逃跑。但是他身为王府人员不能随便出城,于是他伪造了一番韩王手令,骗开了平凉城门,然后逃离了平凉。

李毅是个太监,他们有别的技能只能会皇宫继续当太监,可是皇宫的太监满员了,他突然冒出来自然马上被抓,皇帝也没有深究只是让把他送回韩王府让韩王处理,估计韩王也没有处置他,毕竟这地穷的自己都想跑,何况是个太监,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不过随后发生的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韩王一系居然出现外姓人冒充郡王的事,这也是大明第一起出现的外姓人冒出朱家子孙的事情。

第三代韩王的次子朱征鍉受封为汉阴王。他的妻子是当地一个生员周恂的女儿,二人成婚后一直没有子嗣,朱征鍉的妾室也没有子嗣,本来大家都还年轻还有机会,可是偏偏朱征鍉得了急症,很快就病危了。按照规定,如果王爵没有子嗣,那么他死后就会被撤销封爵。朱征鍉感慨自己年纪轻轻就这样死了没有后代,死了都没人记住自己。周恂父女则担心这个郡王没了自己眼前的荣华富贵也就没了,虽然韩王一系不富裕,但是有势力啊。于是周恂就给朱征鍉出了一个主意找外人冒出他的子嗣,这样汉阴王就能世代相传了,他们就会永远祭祀朱征鍉了。

病重的朱征鍉决定听从岳父的主意,他们策划好了计划后,朱征鍉就和一波接一波探病的人说自己要不行了,现在有两个宫女怀孕了,自己是看不到了孩子出生了,希望他们将来帮助这两个孩子,这样自己就是死了也安心了。朱征鍉说的情真意切,让人很伤心,都答应他一定照看孩子。

不久之后,朱征鍉死了。因为之前他上报有两个孩子没出生,因此他的爵位没有撤销。后来到了孩子出生的时候,周恂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和他买来的一个男孩抱进王府。汉阴王有后人了,于是朝廷也就没有多管就让男孩继任了汉阴王,众人皆大欢喜,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欢喜只维持了十四年。

周恂百密一疏,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但是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瞒过所有人。周恂的一个亲戚从中看出问题,于是私下调查了一番后知道了真相,于是找到了周恂进行了勒索。

由于冒领爵位是凌迟死罪,周恂一开始只能忍气吞声,花钱消灾。可是没想到这人一而再再而三索要的钱财越来越多,周恂也受不了了,于是这位亲戚就将这件事捅了出去。

朝廷接到报案后,朝野震惊,皇帝更是怒不可遏,皇族血统居然遭到了他人冒充这让他将来如何面见祖宗,他下令严查。最终周恂等人被处死,汉阴王朱征鍉被追废为庶人,汉阴王取消。

此后的韩王一系只能在平凉过着低调生活再也不敢向皇帝提要求了,经过几代藩王之后到了明朝末年,面对狼烟四起的中原大地,平凉也不能置身事外,此时在位的韩王亶塉,面对李自成的大军他无力抵抗,只能逃跑。

不过当时遍地都是李自成的大军,他一个常年生活在城内的人能跑到哪里去呢,很快他就被李自成的大军俘虏了。

明太祖诸子之十九韩王朱松

李自成

至于俘虏之后的末代韩王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不过在随后抗击清军的过程中出了,农民军拥立了一位名叫自称韩王的朱本铉的人为名义上的皇帝,改元“定武”。不过很多人都对这位朱本铉的身份多有质疑,因为韩王世系清楚可查,其中根本就没有“本”字辈,倒是鲁王后人有“本”字不过那都到了十九代了,明朝末年不可能用到,其次这位朱本铉只称自己是韩王至于其他的信息从没有透露过。

不管朱本铉是不是韩王后人,但是他至少坚持抗清,他们一直在湖南湖北四川一代活动,不想永历政权那样一战及溃,最后逃到了缅甸灭亡。他是坚持最久的抗清政权直到康熙年间,在清朝数十万大军的围剿下才最后失败,朱本铉本人也战死,至此有关韩王的一切到此戛然而止。不过朱松仍有很多后代一直繁衍生息到现在,他们还在使用朱元璋的辈分,而且用完了从头再用不续新字,默默以此铭记自己的祖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