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大东村人 2020-06-06

原创 诗夜城主 2020-05-12 17:30:41

意大利画家卡索拉迪(1886~1963年)的第一件作品在190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他开始是以自然主义的方式作画,之后转向了象征主义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完兵役后,他加入了形而上运动,逐渐对文艺复兴产生兴趣,《双人肖像》是这个阶段的作品,标题暗示卡索拉迪用了扬·凡艾克的《阿尔诺非尼夫妇》的典故。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卡索拉迪像他的先辈那样,描绘在家庭室内的一男一女,画面的左边有一面窗,女人穿着绿色的衣服,他的画作像凡·艾克那样谜团重重,从这对夫妇明显的年龄差别、女人的手臂放在男人身上判断,他们间的关系可能是父亲和女儿,画中有对性别关系的评论,女人而不是男人处于安抚爱人和支配性的角色: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她直接望着观众,而男人望向窗外更广阔的世界,但他的表情却透露出对过去世界的深沉怀念,他抱着一本大书,有意味的是这只是一本米黄色的书,没有任何暗示内容的标题,这两个人身后的第三人处在阴影中,可能是护士,甚至可能是他死去的妻子(女儿母亲)的灵魂。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卡索拉迪在作品的标题上玩了点小幽默,他展现了房间墙上的肖像,暗示了居住者的富有,指出他的肖像会在被画人故去后仍长久存在。在同一时期,来自美国艾奥瓦州的艺术家伍德(1891~1942年)是美国艺术地区主义运动的成员,这个运动赞美美国中部坚固的乡村价值,反对受到欧洲影响的东海岸复杂的现代主义。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伍德笔下的《美国哥特式》这幅画和卡索拉迪的《双人肖像》的构图几乎一样,不过《美国哥特式》这幅伍德最著名的作品却设置在一个人工的舞台上,吸收了欧洲的复杂因素,其展现的内在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作品最明显的灵感来源是弗莱芒艺术家扬·凡艾克的作品,伍德在去欧洲的旅行中见过这幅作品,不过画作也体现了当代德国“新客观”运动。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卡索拉迪作品《双人肖像》

伍德画中的带哥特式尖顶的白屋位于艾奥瓦州南部的小镇埃尔登。他让自己的姐姐和他的牙医麦基比医生扮演小屋前站立的一对男女,男人手中的干草叉暗示他是一位农夫,不过这对人物的关系是夫妻还是父女,画面没有给出解释,这对男女双唇紧闭,喜怒不形于色,农夫的姿态是防御性的,干草叉警告着不速之客速速离开。

画家用1枚胸针表现油画女性欲望,但观察者认为艺术画风充满歧义

伍德作品《美国哥特式》

女人瞥向一边的眼神可以有多种解释,一些人认为女人散在古怪长脖子上的头发,以及脖子上的胸针,都象征了她极度压抑的性欲,表面上这幅画简单幼稚,其实富有视觉上的双关和呼应感,比如干草叉和农夫工作衫围裙。伍德一直反对把此画视为对中西部及其保守价值的讽刺,本画是美国民间文化的折射,和标题一样充满歧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