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中石门的前世今生

 陈仓道工作室 2020-06-06

石门水库大坝   摄影/刘希平
石门是汉中的名片。著名的石门十三品、石门水库和石门栈道风景区都源于石门。
汉中的石门是一条已褒河淹没的人工隧道。
褒河发源于秦岭,南流入汉江。先民们利用褒河秦岭北边的石头河,古称斜水,开辟了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
褒斜道的开辟时间不晚于战国。汉代,汉武帝下诏大修褒斜道。这次大修改善了褒斜道的路况,使之成为沟通关中和汉中的主要通道。
褒斜道基本上沿褒河河谷或石头河谷而行。在陕西省勉县的褒河谷口,有巨石从七盘岭凸起,壁立于褒河河谷中,横挡了褒斜道的去路。褒斜道在此只能离开褒河河谷,盘旋翻越七盘岭,绕过巨石。因褒斜道翻越七盘岭要反复盘旋,非常困难,故名七盘岭

清乾隆年间翻越七盘岭道路图(上图为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无名氏绘制的《陕境蜀道图》局部。)

东汉永平四年,即公元61年,汉明帝下诏修整褒斜道,汉中郡太守鄐君奉诏承办。五年后完成。在这次修中,开通了道路258里,修建了大桥、桥阁和关寺等,并凿通了七盘山下凸出的巨石。凿通巨石隧道长15.75米,宽4.15米,高3.6米,可供当时两辆马车汉制一轨为1.5米同时行驶。后人称其为石门。据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穿山隧道。

1937年的新石门 摄影/张佐周(在这里很希望有一张老石门的照片,让大家能看到老石门的形制,但经多方查找未果,只能使用这张1936年修建的新石门照片。有老石门外观照片者,敬请交流

石门开通后,褒斜道在这里直接穿过石门,省去了翻越七盘山的十多公里山路。为了纪念此次修整褒斜道,时人撰文记事,并刻于石门洞南右侧的山崖上。后人依此,大凡道路通塞、修治之情,都在石门内外镌文记事;一些过往文人墨客览此胜迹美景,也题刻记事抒怀。世代积累,在石门及周围留存了许多摩崖石刻。1960年文物普查统计,这里共有摩崖石刻104种,石门内壁有34种。
古石门内壁   摄影/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开通后,攀援七盘山的老路亦没有荒废。两千多年来,这两条线路有时一通一塞,有时两路并行,一直是沟通关中和汉中的重要线路
1934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开发西北运动中,开始修建宝(鸡)汉(中)公路。时任此项目第三测设队负责人的张佐周,为了保护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提出了在石门以北建桥,让公路从褒河西岸转到东岸,绕过石门的方案。此方案实施后,石门及摩崖石刻被完好保留。
1958年,为了灌溉和发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褒河水库。为了保护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水坝地址选定在石门以上7.5公里的老君崖。1959年1月开始实施。年底,因经济出现困难,项目停止。
1969年,褒河水库恢复建设。为方便施工、节省经费,将水坝改在七盘岭下石门一带,并改名为石门水库。这样,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将被淹没。为了抢救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相关部门划拨经费,组织力量,于1969年至1971年先后将石门最珍贵的13件摩崖石刻分凿切割下来,粘合原状后,迁至汉中市博物馆。这13件摩崖石刻就是现汉中博物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的“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陈列馆   摄影/刘希平

1979年石门水库竣工。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褒河淹没
2004年,汉中石门水库管理局在褒斜道原址上抬高70米修建了仿古栈道。仿建的石门栈道全长3.26公里,含有古代栈道七种形式,并按汉代风格恢复了一座驿站、三座邮亭、两座栈桥以及天心桥遗迹,另外还在石门遗址上方的山崖上仿凿了16米长的石门隧洞。游人在这里可领略古道昔日辉煌,饱览褒河峡谷壮美风光。

石门栈道  摄影/刘希平 (湮没的古石门在照片中延伸至水面中部的巨石下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