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说“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鞋为何比棺材还令人害怕?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6-07

文/时针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造就了多彩多样的文化,长时间的沉淀让一些道理逐渐的演变成了言简意赅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俗语。一般人们在讲这句话都会带上,俗话说的好,然后就是一句小短语,这种小短语除了具备一种诙谐通俗的特点之外,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老祖宗说得好 “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 ,说的什么意思?为什么鞋子比棺材还让人感到害怕呢?

宁可试人棺

从语言的表达上来看,“试人棺”其实也并不是多么受人欢迎的事情,因为它在和宁可搭配。从这句话上来理解就是比“试人的鞋子”要好一点。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一般过了60岁之后,每家都会放着一口大棺材。然后准备着等自己百年之后使用,每年都要重新晾晒,喷漆维护。当棺材才被做好之后,一般会选一个与老人身材相当的人去试一试大小,是不是宽敞,躺着是不是舒服。

基本上是和现在的酒店试睡员差不多的意思,一般都会选比老人年轻的人,不会选比老人年纪大的。因为这个棺材虽然与棺材同音,但是毕竟没事往里面躺一躺谁也不愿意去。那么为什么选年轻的呢?一是年轻的手脚灵活,而且头脑清晰,试完了描绘讲述,并且不容易发生危险。假设一个比老人岁数还大的人,万一躺进去走了,这不就尴尬了吗。因此这种事一般选年轻的人来“试棺材”。

年轻人来试除了能沾上官、财这两字的谐音之外,还有一种能和老人一样活大年纪的美好希望。古代人的寿命都没有那么长,一般年过花甲就已经很不错了,年轻人躺一躺老人的棺材,也希望着自己能和老人一样长寿,因此试棺材这种事情还是被人很容易接受的。

切莫试人鞋

这个事在古人看来,比躺在别人的棺材里面还要可怕,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事感觉容易的多。但为何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呢?

小编看来,鞋子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代表有很大的关系,包括现在也是,一般不会穿别人的鞋子,也不会借自己的鞋子给别人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鞋子讲究一个合脚,自己的左右脚都不一样,何况让别人试呢?别人根本也试不出来什么结果的。

鞋子属于私人物品,对于古代女性来说,这属于贴身物品,一双绣花鞋是可以拿来送给心上人的,岂能让别人试好坏。

避免“第三者插足”,美好的婚姻与爱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们所期盼的,如果鞋子被别人试了,这不就相当于别人的脚放在自己的鞋里了,也就是“第三者插足”,这事放在爱情与婚姻中是一个十足的大事。

从现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讲,脚上容易沾染一些细菌还有一些不好的味道,别人的新鞋子被其他人试过了担心被污染。如果是旧鞋子,试穿的人又会心生芥蒂,因此“莫试人鞋”就被传了下来。在这句话出来之前,必然有人这么干过,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一次这句话就成为了一句经典为人广为传颂。

后记

小编的解释是针对这对俗语本身来说的,但是更宽泛的说法应该是这么理解的。鞋子一般指的是人的私密物品,泛指个人的私事。“试鞋”可以喻指干预别人的私事,因此这种事做起来就容易招人厌恶,费力不讨好。

棺材是人死后的归属,如果能替将要去世的人做事,相当于行善积德了。“试棺”可以说是助人为乐。从这两种喻指上来看,可能从宏观的角度更容易理解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