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

 zzm1008图书馆 2020-06-07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祭拜龙祖的节日,早在屈原前就有了,那后来怎么会和屈原扯上关系呢?

屈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贵族出身,自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官至左徒,三闾大夫。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变法图强,主张与齐结盟以抗衡秦国,但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曾遭两次流放,时间长达24年之久。

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天降大雨,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此时屈原正被流放在湖南沅水,听到这一消息,悲痛欲绝。

他身穿洁白衣衫,伫立汩罗江边,仰天长叹:“楚国气数尽矣!”此时此刻,他的政治思想彻底破灭,对前途感到特别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有以死明志。他找来大石块,捆绑在自己脚上,抱石投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前来汩罗江边凭吊。渔民们划着各自的渔船,不顾瓢泼大雨和湍急的江水,争先恐后去打捞屈原尸体。为不让江里的鱼虾啃食屈原,汩罗江两岸百姓纷纷往江里投掷饭团和鸡蛋;为毒晕江里的蛟龙水兽不去咬伤屈原,有位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往江里倒。人们沿江打捞了七天七夜,一直到洞庭湖也不见屈原尸体。

由于屈原抱石投江自尽也是五月五日,与吴越先民拜祭龙祖的端午节在同一天,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端午节慢慢变成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的传统节日。往江里投掷饭团演变成吃棕子的习俗,渔民划船只打捞屈原尸体演变成现在的龙舟竞渡。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端午节正式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成为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以其独特的节日象征符号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通过吃棕子,划龙舟等传统习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体现了端午节对爱国主义国家、民族永恒主题的弘扬!屈原的悲壮故事也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

更新于 昨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