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建华《西湖水自富春来》

 百了无恨 2020-06-07


  富春江水湛蓝碧透,一年四季无声自流,平镜般映着蓝天白云,阵阵白帆悠然缓行,两岸汀渚迤逦绵延,滩渚两侧是林木翳蔽的村墟和埠头,再两旁,为长满茂林修竹的层层青山。极目远眺,平远无尽,明明灭灭,隐隐约约,如果不是时有三五银鸥掠水而过,穿行于江面的轻烟淡岚间,真以为是立在无框的画图前。

  我相信,无论谁在富春山水间,都能感受到那份平静柔和、悠闲恬适的女性美。画题为《西湖水自富春来》,画家有意把我们的思绪与杭州西湖联系起来。

  如果两相比较,仿佛西湖是经过“浓妆淡抹”的佳丽,而这富春山水则是未施脂粉的美人。她们的气质是有差别的。西子只容貌娟姣而已,而富春则是一身的绰约风姿。勿怪乎画家们——从古代的黄子久到当代的叶浅予——为她写照时爱取浩幅长卷,贪婪地从头到脚力图尽可能多地描绘她的身影,好象诗人非用长诗不能尽兴表达他们的眷爱之情似的。而这幅富春图则是短章,仅取其中一截。

  不过这一截不是某一具体景观的再现,而是积淀在画家心中的意象。积淀下来的,必然是,浓缩的、精炼的、印象最深的,因此也是最有代表性的。

  就这幅作品而言,没有“倾险浮急”之态,纯属传统路数,笔墨温润圆转,画风稳健秀丽,与富春山水的性格甚是协调。山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圆浑的中锋框廓内,有点垛,有濡染,时而勾皴并举,时而侧锋斜刮横批,披麻、折带、斧劈综合出之,浙派画风中揉合马夏笔意,矾头清晰,峰腰氤氲,处处枯润相杂,浓淡相濡,极尽笔墨正侧聚散、干湿浓淡之变。

  看去笔墨精熟但不恣肆,形象明确却不拘板,乍睹细腻如绣,细察则笔致生动。所绘山峦既有大的理路,又不失草木石块的细部,可称顾大体不失局部,抠细节观照全局。一些峰侧不皴不染,留出空白,同时藉笔触的疏密,用以显示岩石受光面,不求物理明暗,但重艺术上的黑白调度。这种种娴熟的笔墨技巧和相应的效果把刚健的山石和敷腴的草木完美地再现于绢素之上。

  此图层峦迭嶂,用高远法,江面近渚用平远法,两种视角结合使用并无生硬之弊。唯取正局难以布置,似嫌平稳有余,奇险不足;各个矾头的形状和大小还可拉开差距;最上一层,也是最远的山峰,墨色若能再虚淡一些,再概括一些,估计效果还会好许多。

  近渚侧锋横批,浓淡交迭,干脆利落,其形体质感同时俱出,通过其顶以桕树草苔破其单调外形,巧妙地表现了汀渚的远近距离。在最近的画幅下边,淡墨轻拂,伴之以点戳的草木,都是虚写之笔,是沙汀的余墨,处理得甚是得法,似音乐拖曳的尾声,为全画平添了韵致。粼粼水波,悠悠征帆,簇簇群山,漠漠淡烟,均在这远山与近渚间呈示着它们的恬静之美,空明之秀。

  题识的第一句为“西湖水自富春来”,富春之水又何处来?喏,抬头看,青山白云间,泊泊响山泉,那不是水源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